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产业经济>农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正文

农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信息产业经济

   【论文关键词】投入机制;农业产业化;经济结构;城镇化

  【论文摘要】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投入不足、规模狭小、科技水平低、对市场信息捕捉能力差、劳动力过剩等矛盾,本文就此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世界上各类产品中只有农产品特别是粮食才能保障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对社会安定及社会效益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业在运营中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面对极富竞争力的国外农产品的大量涌入,我国已经十分脆弱的农村经济又面临着新的挑战。
  
  1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1.1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我国对农业的投资严重不足。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农业投入机制,各级各部门对农业的投入还有很大的随意性,从而使农业投入的增加也受到一定的影响。由于投入不足,农业抗灾能力明显下降,我国大部分六七十代建立的农业基础设施还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大多已超期服役。现有水库1/3带病运行,灌区工程基本完好率仅为33%,年久老化,效益衰退现象十分普遍。
  1.2农业生产规模狭小,滞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我国的家庭土地经营规模平均只有5~6亩,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我国这样小的家庭经营规模,不利于农业的规模化、科学化管理,不利于统一供种、机械作业、灌溉、施肥、防治病虫害和采用新的农业科学技术,加大了经营成本,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1.3农民捕捉市场信息的能力不足,农产品增产不增收市场决定生产、生产服务市场,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来组织和调配生产要素,才能得以持续健康地发展。农民种什么,养什么,不是政府所能确定的,也不是农民随心所欲的,而是由国内外市场供求状况决定的。近年来,一些地方在结构调整中,不研究市场规律,而是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造成各种“大战”,如红麻大战、柑桔大战、苹果大战、蚕茧大战等此起彼伏,造成农业生产能力的大起大落,农民投资的巨大损失。
  1.4农业科技水平低,科技推广缓慢目前我国农业科技的现状,存在“三低一高”现象:一是农业发展中的科技含量低。二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三是转化成果普及率低。目前,我国此项比率为30—40%,也就是说成果转化后的2/3没有得到普及。四是农村文盲半文盲比重高。我国共有2亿多文盲半文盲,而2/3集中在农村。农业科技水平低已经成为今后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5农村就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严重过剩双重户籍制度形成了城乡不平等的公民身份,就业、福利、社会保障对城市公民的倾斜,限制了农民剩余劳动力的正常流动,割裂了劳动力的流动机制。双重交换体制的存在,使城乡之间商品交换形成了剪刀差,而农民通过剪刀差向国家提供的资金,又不能在城市形成应有的投入产出效益,也未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由于政策上的盲目性,前几年绝大多数乡镇企业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低,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纷纷倒闭,乡镇企业职工又纷纷回到了土地上务农。
  2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
  
  针对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各级政府要从实际出发,围绕优化市场环境、搞好服务指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调整农村和农业结构,促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2.1完善农业投入机制,切实增加农业投入要建立和完善以国家财政资金为导向,以集体和农民投资为主体,以利用外资和吸收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实行财政资金与其他资金相结合、直接投入与间接投入相结合、有偿投入与无偿投入相结合,从而全方位地加强对农业的资金支持。

  2.2完善农业家庭组织形式,加大农业产业化步伐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大胆探索新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组织和引导广大农户按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生产。农民通过参与龙头企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扩大规模,壮大实力,还可以从农产品的加工、流通等环节得到收入,从根本上改变以前农民只是种养一个环节取得收入。
  2.3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调整农业结构农业是一个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的产业,不同的农产品只有在适宜的土壤气候条件下才能得到理想的品质和产量。把握区域经济特点,发展优质、名牌产品,改变一般农产品“资源型、趋同型、低变化”的状况,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出路。种养业要在布局上实现转移,即从不适宜区向适宜区和最适宜区转移,从分散产区向集中规模化产区转移。要以科技示范区为载体,按照市场需求淘汰传统低劣品种和落后技术,大力推广良种工程,把引进、选育和推广农产品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任务。以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工程为突破口,寻求地域、季节和市场差异,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基层政府要及时转变职能,变管理为服务,通过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帮助农民抢抓市场机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和创汇农业,正确处理好生产与市场的关系,克服结构调整中的盲目性和分散性。
  2.4改变农业科研体制,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机构应当通过调整结构、分流人才、转换机制,使种子、农药、饲料、疫苗、农产品加工等单位逐步由事业法人变为企业法人,成为科工(农)贸一体化经营的科技企业,或者进入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成为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缩短科技成果进入市场的周期。建立社会公益及基础型科研机构,从事遗传育种、病虫害灾变规律及防治机制、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综合增产技术及规律、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等研究,建立起高效、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建立农业知识、技术转化的新体制,成立以“县为中心、乡为骨干、村为基础、专群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试验示范和二次开发及转化工作,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制度化的农民成人教育体系,组织农民学习社会科学理论、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营本领。
  2.5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一是继续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二、三产业。加快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坚持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和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企业。二是将有发展前途、具有区位、地理、经济优势的小城镇作为发展重点。利用小城镇的集约优势发展壮大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不仅为小城镇带来了动力,也增加了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人口集中又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取消户籍管制,缩小城乡差别,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劳动力流动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农民向小城镇迁移。三是实行土地使用权转让,鼓励有经商能力的农民转让土地使用权,向城镇转移,允许农民以土地入股,促使农业走上集约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温家宝.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推进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J].求是,2002,(3)
  2张二勋.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惑[J].人文杂志,2003,(3)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