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产业经济>丹东物流业发展瓶颈及策略分析>正文

丹东物流业发展瓶颈及策略分析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信息产业经济

  

摘要:丹东作为沿海、沿江、沿边的“三沿”城市,发展物流业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但丹东的物流业发展水平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却相形见绌。因此,有必要对丹东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制约丹东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进而提出发展丹东物流业的策略。
  关键词:丹东物流业;发展瓶颈;策略分析

  一、丹东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丹东作为港口城市和全国最大的边境城市,从地理位置看有其发展物流业的独特优势:丹东扼辽宁东大门,北接通化,可达长春、哈尔滨、俄罗斯;西连本溪,与沈阳仅3个小时车程;南傍大连,与京津唐地区及山东半岛隔海相望;东临朝鲜第二大城市——新义州,延向韩国、日本。因此,丹东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从全国来看,它是环黄海经济圈与环勃海经济圈的重要交汇点,是东北东部地区乃至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出海通道。从世界范围来看,它处于东北亚的中心地带,是贯穿整个东北亚铁路大动脉的一个重要枢纽,是中国、俄罗斯、蒙古与朝鲜、韩国、日本的中心连接点。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并未使得丹东物流业迅速发展,与全国其他港口城市相比,丹东的物流业发展相形见绌,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丹东市物流总量偏小
  社会物流总量即一定时期内,初次进入物流领域,通过物流服务,已经或正在送达最终用户的全部商品的价值总量。截至目前,辽宁省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 200亿元,年均增长10%,占全省GDP总量的20%。而丹东市运输货物周转量和旅客运输量仅占全省总量1.6%和2%,“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物流直达配送结点”较少,这与丹东在辽宁省发展中的地位和定位是不匹配的。
  (二)丹东物流业整体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丹东市的物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大多数物流企业只是狭窄意义上的运输或仓贮等物流的初级功能,物流业对丹东市经济贡献率较低,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为19亿元,仅占全市增加值的4.7%,比全省低5.3个百分点。真正的现代物流只在少数的企业中得到了重视和发展。物流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也还很低。据测算,目前丹东企业的自有物流占整个市场规模的70%—80%左右,第三方物流企业比例过少。
  (三)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重复建设较多
  丹东的物流基础设施较差,一些地方的仓储设施现在仍然使用五六十年代建造的仓库,且低档库较多,适合当前社会需要的冷藏、调温等专用库较少,甚至没有,所以,很难适应丹东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基础运输水平较低,铁路线路少,高速公路里程较短,影响了商品的集散;另外,大多企业选择自营物流,重复建设和重复购买造成资源的低效。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丹东物流的发展。
  (四)丹东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较小,辐射能力弱
  丹东的物流企业一般规模都较小,大多数企业只有2—10人,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比较落后,只能从事简单的运输和仓储服务,甚至只能提供单项运营,挂着“物流”名称从事传统运输业,市场竞争停留在低层次的基本运输服务上。而仓储业务也还主要停留在承接仓储业务的简单层次上,服务的领域不宽、延伸不到位。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还无力开展,这是目前物流供给中比较明显的一个问题。
  二、丹东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分析
  (一)理念陈旧是制约丹东物流业发展的首要原因
  丹东相关的物流管理部门对现代物流的发展认识不足,缺乏积极性,对物流产业情况了解不全面、不深入,对物流企业的引导和服务也仅限于表层,整个物流业缺乏指标体系,没有强有力的统计手段,对物流总体状况、物流企业运营、社会物流资源流动等信息不能及时准确把握,缺乏分析、监测与指导。
  (二)物流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制约着丹东市物流整体发展水平
  目前,丹东物流资源利用率比较低,资源配置不合理。物流供给企业虽然规模不大,单个企业的运输能力及仓储配送能力不能满足需求,但物流供给企业较多。现有的物流运作供给能力整体上要大于物流市场需求。现代化的立体仓储与现代配送中心等供给能力较低,普通仓储能力过剩,利用率不高,物流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加之一些生产企业固守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形成物流企业经营不足、生产企业仓储运营包袱沉重的不对称局面,导致社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从而影响全市物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三)基础设施落后,标准化程度较低增加了丹东物流业发展的成本
  丹东市虽然有一定物流基础设施存量,但大多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建设,早已陈旧不堪,十分落后。多数企业没有自动化立体仓库,缺少自动托盘、货架、集装箱、装载工具和自动拣选设备以及电子信息平台等现代物流业必备的设施和装备,而且物流设施标准化程度不高,比如各类运输方式间的装备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等。这些问题使得丹东物流业的市场范围狭窄,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物流人才素质较低,管理人才严重缺乏
  现代物流作为新兴的重要产业,在丹东市仅处于认识和起步阶段,物流专业人才匮乏,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不高。管理人员普遍缺乏系统的物流知识,既懂物流理论又能从事物流整合策划的经营者寥寥无几,从业人员素质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三、丹东物流业发展的策略


(一)明确物流管理机构,组建物流行业协会,推进物流产业发展
  丹东要想发展现代物流,必须打破行业、部门的壁垒和封锁,结束多头管理而又谁也管不了的局面。建议由丹东市发改委牵头,由市商业局、交通局、工商局、财政局等单位为成员单位,成立物流管理协调机构,主要是研究制定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引导企业发展现代物流业。同时,协助企业组建全市物流行业协会,以便于更好地制定和实施产业发展规划,解决企业发展、做大做强进程中遇到的问题。成立物流行业协会,应依托业务主管部门或实体公司,初期政府给予扶持,长远依靠协会提供信息等有偿服务维持运转,使协会和企业相得益彰,又不给企业增加负担。
  (二)加大物流中心的建设力度,从整体上整合物流资源
  丹东市要充分发挥仓储设施、运输网络、地域区位的优势,着力建设发展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企业,重点推进科技创新、全面开放、协调发展战略。目前应重点抓好新城区物流园区项目的建设工作,在凤城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形成东西两大物流阵营,整合市区内工业园区,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区里规划好仓储基地,以实现企业发展向零库存转变,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更多实力强大的结点。此外,还应谋建连接公路物流节点作用的物流场站,在高速公路出口附近或建或利用服务区扩展成规模的物流场站。对丹东市整体物流资源进行整合,解放传统企业自营物流的模式,使丹东市的物流业有一个整体的布局。
  (三)加强物流基础性工作,提高物流运作标准化
  物流基础性工作非常重要,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切实做好相关工作。一是物流标准化工作。物流标准化工作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物流的规范化和高效化。因此,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物流标准2005—2010年发展规划》,结合丹东市实际,制定本市物流发展标准。二是物流统计核算工作。2004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建立了全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制度。这项工作在我国是一项崭新的工作,难度较大。政府相关部门要明确统计职能,在人员、财力上给予支持,建立起规范的物流统计核算制度,以便全面掌握丹东物流业的规模、结构和发展水平,及时监测分析物流业发展状况,为市政府制定现代物流发展政策和战备规划、加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四)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
  现代物流企业的运作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人才缺乏又是制约丹东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物流人才的培育、引进、储备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第一,政府要为物流人才的培养、引进大开绿灯。第二,要积极支持和引导物流科研工作,特别是充分调动企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积极性,为它们之间的合作提供积极的平台。第三,组织各种长期和短期的从业人员物流知识培训班,以解燃眉之急。
  (五)实行政策倾斜,营造促进物流快速发展的环境
  为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政府应积极搭建运输、仓储、配送、信息四大物流平台。在政策、资金、土地使用等方面提供良好环境,通过舆论导向和税收杠杆引导现代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应重点扶持交通运输场站和交通信息化建设,积极协调部门行业间的关系,打破行业分割壁垒。
  (六)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和关键。我们要充分利用丹东市现有信息资源和技术,加强信息产业和基地设施的建设,使信息产业和基础设施适度超前于物流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以信息化带动物流业发展的新局面。积极引导、鼓励物流企业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改造、提升物流企业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实现物流管理网络集成和智能化。
  目前,丹东市政府已经将物流服务业纳入丹东市发展的两大支柱产业,物流服务业的发展,对丹东市经济发展全局乃至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看到制约丹东物流业发展的因素,着手解决,最终实现整个丹东经济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金萍,吴云勇.丹东物流业发展的定位研究[J].物流科技,2007,(7).
  [2] 程国平,张东军,宁磊.辽宁丹东建设东北东部区域物流中心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1).
  [3] 辽阳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关于推进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调查报告[R].2007-11-09.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