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建设是班主任工作提升的重要内容。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其师德师风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班级教育工作的效果。然而,长期以来,师德师风培训一直被许多教师培养院校所忽视,换言之,班主任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化的师德师风提升培训。因此,对中小学班主任师德师风培训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了解现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迫在眉睫,这已成为当前班主任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班主任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调查
1. 对象选取及实施。本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对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四省29所农村中小学进行了实地调查。
调查针对的问题主要是班主任接受师德师风培训的意愿度、对已接受过的师德师风培训进行基于自身工作实际的科学评估、对未来师德师风培训的期望等。本研究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田野观察、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
2. 结果统计及分析。本次被调查的29所学校基本情况是:初中8所、小学21所,其中位于乡镇的学校16所,乡镇以下的13所。初中共有班主任72名,最多的一所学校有15位,最少的只有3位班主任。21所小学中共有班主任141名,最多的学校有14名,最少的只有2名班主任。
通过统计结果发现,被调查学校班主任平均年龄集中在35.8岁,正处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黄金时期,然而,近五年来一半以上的班主任从来没有接受过县级及以上关于师德师风方面的提升培训。进一步调查发现,现有的培训多集中在具体学科知识上,涉及班主任师德师风方面的培训数量较少。
以被调查的某乡镇初中为例,校长介绍,县里对班主任的培训每年只有一次,每次大约100人,市里举办的关于班主任方面的培训班更多是骨干班主任或者是优秀班主任参加,这样的指标很难落到偏僻的乡镇,一般都集中在县城学校和一些靠近县城周边教育相对来说比较发达的学校。这个结论得到了13所位置比较偏僻学校校长的肯定。
对于村小而言,这样的机会更是不太可能。本研究者抽样了四个省的"省培计划",以2013年为例,最多的省份,当年专列专门针对农村班主任的师德师风提高培训,培训名额为1500名,有些省份甚至没有设立班主任专项师德师风培训。
调查显示,超过90%的被调查对象没有在学历获得阶段系统学过师德师风建设类课程,只有新近刚从大学毕业的少部分学生接受过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学习。任职年限在20年以下的188名班主任中,有接受长时间师德师风水平提升意愿的超过95%.在76名已接受过班主任师德师风建设培训的班主任中,53人只参加过一次,22人参加过2次,没有被访者参加过3次及以上的现场培训。接受系统师德师风的培训机会少,已成为农村中小学班主任的一个丞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但阻碍了农村中小学班主任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还影响了他们对班主任工作的正确认识。
二、对班主任师德师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分析
1. 培训师来源单一。调查发现,在班主任所接受的培训中,培训师几乎都来自城市(县城以上),真正来自农村的几乎没有。培训师们为了充分展示自己的培训亮点,讲的几乎都是他们的特色活动,这样一来,他们在培训课堂上所讲的许多操作方法和案例除了引发听众的些许思考外,可模仿性太差,因为大部分班主任所拥有的工作条件及所面对的教育群体完全不同。一是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几乎没有可模仿的条件,二是村中小学班主任和城市班主任面对的群体截然不一,多是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以及至亲之情的缺乏会导致学生生发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培训师的经历中根本不会有所涉及。还有一个特别遗憾的地方就是,许多培训师在展示特色的同时,事实上,省略了他们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所遭遇的困难、自己是如何克服的等重要关节点,而只是呈现了一个结果,听众除了感叹、羡慕、佩服之外,无从模仿起。如此一来,就造成接受培训的班主任"听起来激动、回来后冲动、过了一段时间就一动也不动了"的尴尬局面。
2. 信息源传递单一。调查中很多班主任反映,师德师风建设讲座他们听得多,但实际建设过程中接受的引导比较少。被深入访谈的诸多班主任感觉,在县级层面上的培训,基本上就成了先进班主任的事迹报告会,他们是单一的听众,信息源传递方向的单一性削弱了师德师风建设培训的效果。
3. 内容群结构单一。当前的中小学班主任师德师风培训内容单一,大多局限于现场培训,缺乏必要的培训后的知识提供和效果跟踪体系。被调查者中,有12位表示在培训完后,回到学校曾经努力做过一些改变,然而,问题的症结在于,当按照培训师所说的方法去修正自己的有关师德师风的行为时,必然会遭遇到一些无法预料的困难,这时候特别需要有专家或者"熟手"过来帮助一下,点拨一下。"遭遇困难"意味着专业发展的节点,能够突破,不仅会引起当事人的高峰体验,而且,会提升其师德师风建设水平。然而,重复的"遭遇而不解决"通常会导致当事者无望、挫败感的产生,进而产生放弃心理。被访者表示,有些培训师也借助QQ群、论坛进行训后跟踪,但事实上,很难真正解决班主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问题的出现有其时效性,延误过后的跟踪辅导很难真正达成对当事人的促进作用。发展心理学关于人的发展关键期理论同样适用于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关键节点的无法突破或者说在突破过程中遭遇的失败感和无助感,会打消当事者专业发展的热情。农村中小学班主任队伍中,能够在自身师德师风建设及学生引导方面做出优异成绩的人相对缺乏,因此很难对接受培训的班主任提供专业化的帮助。
三、加强班主任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
1. 博采众长,组织教师"走出去".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工作,仅有理论上的探讨是不够的,当事者如果能够置身于某些管理情景中,会有更真实的心理体验,传统培训课堂中经由培训师讲述出来的教育案例就会被赋予具体的人、地点、时间和氛围,从而更能激发培训对象的思考。
2. 加强指导,组织专家"走进来".被调查者表示,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有着内在的教育价值--示范作用,他的班级本身就是一个榜样,身边榜样的存在,可以提供持续的刺激。人的发展需要内在的动力,但同时,外在的刺激亦必不可少。内外的结合,能完成"全方位"的发展驱动。另外,身边的专家可以帮助教师解决即时性的困惑,在突破专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上不可替代。
3. 讲求实效,优秀案例拿来用。类似于学科课堂一样,听完一节课,听课主体能够依样模仿。调查者追问,会不会造成班主任创造精神的停滞?被调查者的反馈是否定的。因为在模仿过程中会有新的问题生发,如果师德师风培训能够基于生发出来的问题进行研讨,培训的效果就实际得多。
4. 拓宽渠道,使培训资源专业化。培训的常规要素是:培训师、培训主题、问题、学员。现在,由于提供了专业化的资源,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可以借助"教育信息化"工程中的网络便利,下载、观看、直接模仿,并反馈问题,促进资源平台改进,提升资源的质量。这种条件下的培训要求是:专业的研究队伍、专业化的资源制作团队(利用音频、视频、动画等新兴的多媒体技术实现德育资源的可视化)、便利的下载工具、对下载者及资源使用并反馈者的激励。
5. 加大投入,实现培训对象大众化。在培训经费基本维持平衡的情形下,加大对资源库的投入力度。事实上,资源库的存在同时也解决了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机会的可获得性问题。师德师风建设资源库存对培训最具价值的意义还在于:通过吸引农村中小学班主任模仿、而发现新问题,未来现场的培训就演变成对后续产生的问题的研讨和探究。
6. 结对帮扶,"种子计划"常态化。通常意义上的结对子是"老"带"新"--事实上,"老"并不一定带得了"新","老"并不等于专业化、科学化。近些年来实施的"影子培训"是将农村教师请到城市来,让农村班主任跟随城市班主任观察和学习。这里的利弊已有分析:一是无法形成在场感;二是无法提供即时指导;三是由于农村和城市班主任所面对的管理情景相去甚远,因此,发展主体在充当"影子"过程中无法获得基于真实情景的解决方案。而基于校本研修的"种子计划"可以解决这一难题。每个学校选择一至两名具有潜质、有专业发展意愿的班主任实施校本研修。当然,也可以以学校为单位成立班主任专业发展学校,采用自愿加入的方式实施校本研修--由高校专业研究者和专门的研究机构派出驻地指导,或者由城市里优秀班主任以"影子"的方式进入农村学校,驻地参与班级管理,并实施指导,培育一批"种子",通过"种子"的引领,加强校本研修的专家力量,提升校本研修的专业化程度,培育身边的师傅和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