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理论>现代立体构成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正文

现代立体构成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作者:吴淑晶常虹闫丙娜

摘要:在中国设计教育中,立体构成已经被引进多年,但是它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方面正面临着考验,立体构成教学必然要经历改革创新之路,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设计师。本文对立体构成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多媒体介入、创新能力培养、开设辅助课程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模式多样化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新思路,力图建立立体构成教学的新模式,以便更好的适应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立体构成;教学;改革;思路

0引言
立体构成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格罗皮乌斯创建的德国包豪斯(Bauhaus)设计学院。建校之初,它以建筑为主干,逐渐扩展到工业设计领域,树立起技术与艺术新统一”的主导思想与理论,废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开设了处于雏形期的三大构成”全新课程。包豪斯艺术教育家们曾提出了“艺术技术相结合”的设计驾驭理念,认为造型美应该由内而外地通过材料、技术、功能自然地传达,包豪斯的许多成就就是通过构成教学奠定了基础。这一崭新的教育方法在战后迅速向欧美各国扩展,在艺术与设计诸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立体构成是研究三维空间形态塑造的基本要素、规律、培养空间形态塑造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课程”。立体构成是一切立体造型有关专业的基础课。如建筑专业、工业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等都需要对此门课程进行学习。在中国设计教育中,立体构成已经被引进多年,但是它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方面正面临着考验,立体构成教学必然要经历改革创新之路,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设计师。
本文对立体构成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多媒体介入、创新能力培养、开设辅助课程与实践相结合和教学模式多样化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新思路,力图建立立体构成教学在教学中的新模式,以便更好的适应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1立体构成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的设计教育是在前苏联现实主义画派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真正引进设计教育基础课程才30多年,它由大学里的一门造型基础必修课发展到一些中专、职校也开设这门课,甚至连小学也有类似的纸工课,然而从我们的高等艺术学院的立体构成教材和授课内容方面看,似乎千篇一律,就是完成几个点、线、面、体的构成作业而已。不少是以折纸操作为主导,在教师的灌输要求之下,学生集体统一去折一个球体或切割一个柱体,再就是线的组合、方块的组合。学生的学习任务就是在这框架的规定之下做好这件作品,无须过多地思考和发挥想像。由于立体构成的特殊性,我在上课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不少问题,现在的很多学生在上立体构成课时,缺乏创造性,缺少积极性,主要表现在:
1.1学生缺乏对新材料的挖掘
随着科学的进步,各种新型材料已被用到各个领域,包括艺术创作,而我们的学生在作立体构成作业时,仍停留在一般材料的使用上,不愿意对新材料多加研究。能恰当的运用新材料做立体构成作业,是取得好效果的关键。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艺术设计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停留在艺术形态的视觉美上,还要考虑到材料的运用,因为材料与环保息息相关。环保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就是其中很重要的内容之一,而立体构成对材料的运用也有其独特的特点。如:在对材料的加工体验过程中,看重追求形态创造的可能性,特别是对新型材料:特别重视人类感官对材料的刺激反应等。由此可见,立体构成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用材观念是有很大作用的,我们一定要把牢这一环节。
1.2学生作品缺少生命力感,缺少空间感
包豪斯教师克利认为,所有复杂的有机形态都是从简单的基本形演变出来的,如果要掌握复杂的自然形态,关键在于了解自然形态形成的过程,同时赋予自然形态的生命力感。要创造一个立体构成形态,首先要赋予它设计意念,赋予它生命,这样它才具有美感,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而我们的学生所做的作品恰恰没有达到这种效果,作品看上去缺少积极向上的精神依托。
1.3学生在做造型设计时兴趣度不高相对较循规蹈矩
美术功底不扎实,艺术领悟力和审美水平有限,在立体构成这个要求在三维空间里设计是比较困难的,如果让他们一下子应对立体构成中大量抽象元素,并用这些抽象的元素来设计是有一定难度的。
1.4学生缺乏时空观念
现代的时空观念不再单纯是三维空间,人们已把时间作为空间的延续、生命的跨越。一件好的立体构成作品,让人们看了之后,能产生广阔的联想,而这种联想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是源于生命而又高于生命的精神满足。而我们学生的作品远没有达到这一步,需要在以后的课程中不断的训练学生的时空观念。
1.5学生的创作与实用脱离
艺术家创作设计是为了创造美好生活、陶冶情操、故强调健康美好的形式,并使艺术性与实用性统一在一件作品上。学生目前却处于仅仅去完成作业。这也和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有关,统一的教学模式内容、纯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的练习,使得学生无法将所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脱离现实容易让学生产生学无至用的心理。
2立体构成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随着时代的激变,经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更新的不断加速,在当今信息媒体的数码时代,后现代艺术潮流,全球化的语境,多元化价值观念又劈头盖脸的扑面而来。原有的价值观现已难以复命,是固守往日精英模式,还是拥抱兼容主流文化,新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为改变传统教学手法存在的弊端,为艺术设计教育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现代立体构成课堂教学应该突破传统,做一些新的尝试。
2.1多媒体介入立体构成的教学与学习中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讨式学习
立体构成课堂教学应采用电脑操作与手工艺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先虚拟的实现自己的设计方案从而增加信心度。正像装饰装修一样,先用电脑制作好效果图,然后按照效果图进行施工制作。课堂教学上,先让学生用电脑表达自己的创意,也就是创造新形态,然后确定新形态的材料表现,还可以确定光、色、势等。
2.2注重对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
加强立体构成创意构成的训练,掌握点,线,面,体空间构造的基本原理后,提升观念,把纯粹的构成组合再转升为有意味的创作形式,锻炼创新意识思维,完成基础训练向专业设计的过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些动态的素材观看,我会经常找一些比较优秀的影片让学生分析,根据情节进行立体构成的作品创作,深入挖掘学生的想生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意识到,一门专业基础课,也能设计出生动的作品来。
立体构成课程应不拘形式,重在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及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点、线、面空间构造原理是最基本的要求,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鼓励采用多元化的思维方式,避免成为纯技术训练,其中教师引导和理论指导作用至关重要。可以与现代雕塑造型和后现代装置观念衔接,从材料学、心理学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学生更深地理解这门这程的意义。
2.3学校应该适当增加创新基础课程
目前,国内的设计专业,特别是艺术设计专业缺乏开设材料课,学生对材料的品种、性能、力学等特性不了解,缺乏多元化的创作思维训练,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一个开阔的想像空间,而材料实验课正具备了创意所需的条件。材料实验表达课在培养学生在创作与设计过程中的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始终强调材料的实验性和研究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养成一种善于表达个人感受体验的良好习惯,而这一做法恰恰是培养学生创作原创性艺术和设计作品的根本。
为了培养学生探究材料的热情,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得到发现问题的乐趣,我们不能太注重探究结果的正确性,而要强调过程的正确性。因为结果之前所经历的漫长时间,是探索,体验,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所隐藏的设计灵感,智慧的火花,正是设计师所需要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对材料学、心理学的角度使学生产生新的认识和发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学生更深地理解这门课程的意义。
2.4立体构成课授课方式也应有所创新
针对专业特点,以深度为主,广度为辅,深度是增设主体性课程,使立体构成与后续课程在内容上相互渗透,互为补充,使它们相互间有效地结合起来;广度指课程涵盖所有基础知识,包括构成要素、构成方法和美学原则。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死板模式,把立体构成的基础设计课程发展成为一门充满生机活力的形态造型艺术设计课程,教学采用课题设计的形式,用多媒体教学,运用演绎法、归纳法、推理法等逻辑思维进行联想,向造型之外扩展的方法讲解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上把原来框架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改为启发式、引导式、发射式,以造型基础原理为基点,向社会学、哲学、材料学、心理学等领域发射,与学生一起共同探讨,去进行联想创造,结合课程设计进行创造思维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从而把所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近年来,如美国洛杉矶艺术中心,芬兰赫尔辛基艺术学院,正在整合整体设计教育模式,打破基础与专业界限,力图建立立体构成教学在新世纪的新模式,以便更好地适合新时代的需要。
3结论
教育一直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发展进步着,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联动性必将对教育体系改革提出更高要求。中国的教育体系落后主要体现在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的落后上,而在立体构成中缺乏的是一套科学的、符合人文环境的教育思路以及观念。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上要先强调“学”与“思”,探讨信息环境下,立体构成教学怎样迎合时代的发展,使得自身与时俱进,营造一个寓教于乐的课程,让学生发挥积极性与潜在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当然无论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如何更新变化,设计教育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宗旨永远不会改变。加强立体构成教学的手段多种多样,而且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这里我只是提出自己一点浅显的看法。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