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从先进班级评比到和谐班级建设机制中和谐德育观的建立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论文摘要:班级考评机制因其德育功能的充分发挥而具有设立意义。现从以生为本的和谐德育观出发,对改进班级评比制度,建立和谐班级“一基两分N项”这一具有我校特色的建设机制思路进行梳理。
论文关键词:班级建设:考评制度;管理创新;和谐德育观
在学校办学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教育理念,因其顺应社会需求、适应学校实际、符合学生现状而具确立意义,并成为学校教育文化的价值性积淀。班级考评制度是学校组织开展班集体建设的基本管理制度。近年来,我校对德育工作提出了全体、全面、全程、全员的原则,其根本特征是以生为本的和谐德育。因此,我们就班级考评制度的内涵及在其运行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贯彻和谐德育理念、发挥德育功能,对现行班级考评制度进行了思考和分析,认为建立和潴班级的“一基两分N项”建设制度,更有利于班集体建设,更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对先进班级“四化共评”考评模式的运作反思
我校之前执行的班级考评制度是在2002年改进和修订的,其基本机制是“四化共评”模式,内涵为:统一量化考评标准;客观细化考评内容;系统体化考评对象;规范序化考评过程;构建齐抓共评的管理网络。随着学生德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与转变,从以学生健康发展的大德育观来分析,这一模式中的统一量化考评标准、系统体化考评对象、规范序化考评过程,特别是前2个机制,相对说来已不能适应当前学生德育与班级建设的实际了。其考核项目的一体性和推选比例上的限制性,缺乏对班级特征、班级优势的体现,缺乏开展灵活项目和学生自主发展、自我教育的空间;其考核结果的归结性和功利色彩,不利于班集体的建设和良好班风的形成;其在具体的评比过程中,对具体班级来讲显得较被动,目标较模糊,从而使班集体的自主建设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不可控制,缺乏补救和改进措施。
这种制度最终的操控层面在学生管理部门,而对班级、学生会干部的锻炼、培养效果不明显;虽然有齐抓共评的管理网络,但因上述原因,无论从标准还是内容上,对师生的准确把握、客观评价不易体现,师生的参与面相对较窄,积极性也不高;该制度与校园文化、各类教育活动的结合不具体,使班级在建设中带给学生的再教育和价值感不强烈。
“四化共评”模式,虽然在当时对班级管理颇有效果,但在四年多的实践中,我们渐渐感到这种模式较刻板和强硬,在当前的生源素质状况和学生实际需求面前,显得较苍白无力。我们感受特别深刻的是,这种考评机制只是将争取成为先进班级作为全班学生的目标,而没有从班集体建设的高度和宽度上去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以生为本的成长氛围。
2“一基两分N项”建设机制中和谐德育观的体现
进行班级考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班集体的建设,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最终为全体学生营造和谐、宽松、以生为本的成长氛围。“一基两分N项”的建设机制,是本着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客观、动态发展、全员参与的原则确立的。“一基两分N项”建设,亦称为和谐班级创建。其内涵是:“一个基础”,即以班级文化建设为基础;“两个区分”,即是将各项目单元与年级、专业、班级特点相结合予以分段,并与班级特色相结合,进行针对性分层;“N个项目”,即是融人班级管理和上述概念要求所确立的具体项目,亦即班级考评项目。班级考评项目包括:出勤“三无”班;卫生达标班;尊师敬教班;团结互助班;仪表达标班;安全事故零记录班;学生操行“百分百”班;美化示范班;特长拓展优胜班;专业学优班等,前述为基本项目,“N”项为延展项目。
理念提升点:以班级文化建设为基础,是在观念上较以往制度的一次提升。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班级建设的目标和方向,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学生赖以健康成长的土壤,包含了全体学生共同的成长愿景和基本的成长诉求。将此作为考评的基础,既体现了学校德育的基本旨意,又符合各个班级自身建设的真正诉求。让学生在参与班级文化建设中,自觉接受班级集体主义观念的内化,懂得班级考评的真正意义,少一点功利、浮夸,多一些平和、踏实。观念转变点:“两个区分”的最大特点是将以生为本的、动态发展的观念引入了班级考评制度。转变了过去“一个尺子一条线,一个竿子量到底”的思路和做法,做到了针对性分段、分类。
因为,作为促进班级管理的考评机制,在对待被考核个体上,我们认为在不违背基本管理与考评制度的前提下,其是符合学生实际、适合班级特点的,而能促进班级成长和学生发展的手段就是最好的手段。对此,按照班级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将班级建设的考核项目划分为养成、目标、延展3个部分,即以习惯养成为基础部分;以创设目标为递升部分;以“N”项为发展部分。具体讲,如出勤“三无”班、卫生达标班、尊师敬教班等是习惯养成部分;美化示范班、特长拓展优胜班、专业学优班等是创设目标部分;“N”项则为发展部分。在实施中,一年级学生主要申报习惯养成、创设目标部分,二年级学生则在习惯养成的基础上,申报创设目标部分,每个年级的班级又都可以申报同层次的延展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将先进班级的评比内容以单元项目单列出来进行创建评比,但对各单元项目的考核标准是一致的。创新实践点:主要是评比奖励与“N”项设立这2个方面的机制性创新。
一是继续保留年度先进班级表彰奖励的基本机制,但其前提是将评比内容中的各个项目设为一个独立的建设与考核单元,单元考核达标即有达标奖励。单元项目的建设和考评,是各班级按学校的“两分”原则完成习惯养成部分确立的必报项目后,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申报其他项目。同时,按照年级设下限,即习惯养成项目;而上限相对不封顶,但实行阶段性总结公示、动态性考核管理,对建设项目的考评实行一票否定制,以体现建设的真实与公平。在考评奖励中,各单元项目达标即予以奖励,先进班级的产生则是在单元项目达标考评成绩的累加基础上,按一定比例进行综合评定的。这种考评机制在态度上比较包容,在方法上比较灵活,实际上是把班集体建设和管理的主动权交到班级、学生自己的手里,让考评能够激励与鞭策班集体的建设。
二是“N”项延展项目的加入,如同给了班级一缕属于他们自己的阳光,在这缕阳光下,他们会变得主动、自信、投入、负责;同时,“N”项延展项目的加入等于给了学生一个想象和创造的机会,也给学校德育以无限的创新期待。所以,“N”项延展项目的意义在于,既充分给予学生、班级自主成长的空间与时问,又不断扩充、提升了符合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内涵。当然,针对学生的群体素质特点,必要的引导、负责任的评估和有目的的控制手段也不能忽略。因此,在具体创设中,一种情况是由学校针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增加项目,如书香班级;一种情况是各班根据本班的特点和优势,自行确立并申报学校评估批准的建设活动项目。新的延展项目必须有成熟、可行的建设和考核标准。
3班级考评新机制与其他班级建设活动相互促进
和谐班级的考评机制能否切实发挥其德育功效,既需要以班级建设的基本内容作保障,又必须以促进班集体建设和其他德育活动为目的,如班级文化建设、班干部队伍建设等。
(1)班徽、班训是班级文化的核心,以班徽、班训创设为中心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是一个班集体走向成熟的标志。成熟的班集体是创建和谐班级的保证,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需要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当自然班级建立后,建设成熟的班级文化就需要用符合本班特点的考量标准来进行促进和鞭策。因此,按分段原则,一般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在申报和谐班级项目时,必须完成以班徽、班训设为中心的班级文化建设。而这建设活动反过来又引导和带动了和谐班级的创建。
(2)班级考评新机制也催生了“十佳”班委创建与评选活动。团队的凝聚力是班级在评选中获取成功的重要因素。班风向上的班级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凝聚力,而这种力量的集结点和发散点主要来自于班委。好的班委是建设和谐班级的主要因素之。
因此,在自然班级建立后,进入班委会所有成员的基本岗位职责,就是要熟悉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原理、班级的考评机制、和谐班级的建设目标以及掌握本班级各阶段的特点。为此,同步开展的“十佳”班委创建与评选活动,就是为和谐班级的顺利创建所确立的运行管理机制。反过来,和谐班级的“N”项建设活动,又为学生干部的自身成长提供了锤炼的舞台。
当然,该机制是我校随着学生的实际变化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其具体分解项目的可行性以及科学体系的建设方法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