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理论>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正文

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论文关键词:品德修养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论文摘要: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培养良好习惯,就是把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需要,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抓紧、抓细、抓实,并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这说明“养成教育”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一项主要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塑造人的基础工程。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培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从这个角度说,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实际上就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一、通过思想品德课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老师大多都担任着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思想品德课是比较系统地向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它对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中就利用思想品德课这一主渠道,通过“三个结合”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结合教材特点,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小学思想品德课有其明显特点:一是它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直接进行的。二是它具有更鲜明、更突出的思想性和很强的实践性。三是它具有较系统的层次性。因此,在教学中,我就针对以上特点,采取有效方法,启发学生明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认识素质的目的。明理方法采取具体感知明理和以情激情明理两种。
  其次,结合学生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要使学生面对一个事物知道它是什么,包含什么道理,更重要的是要能在自己的行为中表现出对各个事物的态度,才能体现出其处理这个事物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就注意联系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道德观点、道德准则,去分析身边存在的问题,想方法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教《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一课时,我先找两名学生把孔子、苏轼有效的学习方法讲给同学们听;然后组织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做法;接着,我把本班不良的学习习惯摆出来,让学生发表个人看法,说说这些做法好不好,为什么;最后,大家推荐几名学生介绍他们的学习方法和体会。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从这节课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定期进行交流。
  第三,结合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使教法富于变化,让学生时常感到新意,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规范他们的行为,培养其品德素质。在教学中,我经常用讲故事、朗诵、小计算、亲自实践等活动,使同学们领会其中的道理,学习良好的品质。在教《一双棉鞋和两件睡衣》一课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珍惜劳动成果、注意勤俭节约的意识,我出了两道小题让学生计算:(1)每人每天节约1克米,我国l2亿人一天可节约多少吨米?(2)每人每天节约1分钱,我国l2亿人一天可节约多少元钱?通过计算,学生看到了惊人的数字,用具体数字形象说明注意节约的重要性,学生们受到了非常深刻的教育。从此,班里乱花钱的现象逐渐减少,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逐渐形成。
二、通过开展《成长储蓄卡》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人说:“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命运。”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开展了以下活动:首先,班里以小队为单位,开展文明储蓄活动。各小队经过多次讨论,写出了本小队的建议书。综合各小队的建议,中队委把他们应养成的习惯分为三部分,即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习惯。在校习惯分为:学习与纪律、卫生、生活、人际关系、体育五方面;家庭习惯包括:作业、家庭两方面;在社会中要有社会责任心等,共八方面的内容。
  然后,在班队会上中队长给每个小队发了一份《我们需要养成的好习惯》草稿,针对本中队实际情况,各小队经过讨论、修改,最后制定了试用稿。如果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督促自己养成好习惯,那该多好呀。但是,这些习惯如何能让自已看得见,摸的着呢?乌申斯基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放韵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句名言启发了我,我引导学生说:“我们可以记录下自己养成好习惯的过程,当我们长大后,这就是我们的成长记录。”我的话使整个班里的学生都受到了鼓舞,《成长储蓄卡》成了学生们的伙伴,每个学生手里也拥有了一份《成长储蓄卡细则》。
  有了行为准则,班干部征求学生意见后,提出每人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动手制作《成长储蓄卡》的要求。这样,《成长储蓄卡》成为每个学生不可缺少的朋友。学生们发挥主动性,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成长储蓄卡》。有的用存折,有的是家长帮助打印的,还有的学生是自己设计的。每当发现封面漂亮、独特,设计有个性的《成长储蓄卡》,班干部都给予表扬,鼓励同伴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欣赏。《成长储蓄卡》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目标和内容进行了详细分解,由大化小,由小化细。其中校内行为习惯内容大体可分为四大类:路队要求、文明礼貌、校内纪律、学习要求。路队要求一类又可分为上学路队、放学路队;文明礼貌一类分为课间礼仪、课堂礼仪两部分;校内纪律一类分为课间操、眼睛保健操、午间休息、上课纪律、课间纪律五部分;学习习惯分为上课听讲、完成作业,校外行为习惯包括爱国教育、社交礼仪、劳动习惯、环保意识四个方面。在培养训练中,我们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对于每一项要求和每天学生的表现都有明确的记录,有学生专门负责每天公布学生的表现情况,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教育,逐步内化成自主自觉的行为。回到家里,家长根据《成长储蓄卡》上的相关栏目,填写并评定孩子的家里表现。经过《成长储蓄卡》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通过评比活动.激励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竞争。竞赛的方式常常能激发他们的热情,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根据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我在班里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竞赛、评比活动。如:整理书包大赛、路队表现赛、捉错别字大赛、礼貌表演大赛等,给成绩最佳者授予“自理能手”、“最佳路队”、“纠错卫士”、“礼仪标兵”等称号。这些丰富多彩的评比活动,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有效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实际上就是把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抓紧,抓细,抓实;还要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抓出实效。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跨世纪的一代新人,我愿辛勤耕耘,播撒优良习的种子,让学生收获更美好的明天。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