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是现代养殖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既有效地利用了现有农业资源,又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物性食品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保障。饲料工业决定着畜牧业的发展前途,是发展养殖业、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商品化的重要手段,同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饲料工业上连种植业,下连养殖业,因此发展饲料工业对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缓解我国粮食安全压力、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有必要对我区饲料工业的发展进行探讨。
1饲料工业的发展现状
海东地区的饲料工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饲料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从原来附属于粮食加工的副业发展成为新的产业,已占全省饲料总量的28.38%。为提高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水平,推动我区畜牧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海东饲料工业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包括饲料原料、饲料加工、以及行业管理、饲料人才培训及饲料检测组成的饲料工业体系。根据2007年底调查统计,全区饲料生产企业(饲料加工点)26家,经过几年的规范管理与属地整治,现有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的饲料生产企业19家,年饲料生产能力8万吨,其中年生能力5000—20000吨的较大型的饲料企业6家、中型的1000—4000的饲料生产企业8家。
实际生产能力4000—6000吨的饲料厂4家,1000—3000吨的6家、100—1000吨的小型饲料厂9家,生产的饲料产品主要有混合饲料、全价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单一饲料等产品。据2007年的不完全统计,我区饲料工业企业生产的各类饲料产品总量达3.69万吨,占全省饲料生产量的28.38%,其中配合饲料23552吨、精料补充料4510吨、单一饲料660吨,反刍料7890吨、禽料300吨,各占总量的63.83%、12.22%、1.79%、21.38%、0.81%。饲料从业人员达120多人。实现工业产值近6644万元。全区饲料销售点达109处,年销售饲料4.5万吨,主要销售兰州正大、江河源、海东金穗饲料、乐都恒源等饲料公司(或厂)的饲料。饲料销售点大部分以粮油门市部和兽药经销店等形式代销。
2饲料工业的发展特点
2.1饲料生产稳中有升,饲料工业生产持续增长。与2000年全区的饲料工业调查统计相比,配合饲料、混和饲料的产量由1.22万吨上升到3.63万吨,年平均增长率在28.22%以上。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技术人员比例明显增加,加快了饲料工业的发展。
2.2产品结构趋于合理,饲料质量明显提高。原来我区饲料主要以生产低档混合饲料、单一饲料为主,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现在能够生产不同畜禽品种、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营养需求的全价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单一饲料、反刍料、禽料混合饲料和浓缩饲料等系列产品。通过近年来的饲料质量抽检表明,我区饲料产品合格率逐年提高。2007年抽检各种饲料47批次,合格率为97.87%,抽检合格率逐年上升。同时在养殖企业配合饲料及饮水中连续几年尚未检出盐酸克伦特罗等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违禁药品和有毒、有害物质。
2.3饲料生产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骨干企业的作用更加明显。饲料生产企业通过多年的技术改造,生产设施设备有了较大的改进,特别是较大型的饲料加工厂的加工设备引进、更新换代较快,饲料生产设施设备比较齐全、配套,自动化程度明显有了提高。2000年生产配合饲料近3150吨,占全省总量的3.94%,2007年23552吨,占全省饲料总量的18.12%。产品辐射到我省各地以及周边省区。今后饲料业将基本形成微小企业日渐减少并退出市场,较大型饲料企业将整合趋强盛,逐步向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2.4饲料科研和技术推广成效显著。近年来,饲料科研成果显著,特别是在较大型的饲料企业更注重与科研部门、大学等的联合,开展饲料动物营养研究、积极利用当地小麦、菜子饼等饲料资源开发,反刍动物饲料配方、禽料、奶牛预混合饲料研究、饲料检化验室的建设,人才的培训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发展态势。有些科技成果应用到饲料产品中,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发展。
3饲料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饲料企业生产规模小、品种少、效益低下。全区绝大部分饲料企业普遍开工不足,导致饲料企业单位生产成本过高,无法形成规模效益。现仅有几家大、中型饲料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先进,配套性较好,能够生产不同品种的全价配合饲料,其他大部分小型企业设备简陋,饲料品种单一,技术含量低,只能生产低档混合饲料、单一饲料,产品质量不稳定,经济效益不理想。
3.2宏观管理能力低,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由于各地对饲料管理职能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管,使饲料产品的生产、经营不规范,市场上还存在无标准、无标签、无产品合格证和无生产许可证的“四无”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侵害了养殖业的经济利益,危害了广大消费者身心健康,严重影响了饲料工业的稳定发展。
3.3养殖水平低,市场开发不足。养殖业以千家万户的分散养殖为主,缺乏有规模的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农牧民的观念滞后,缺乏科学养殖知识,养殖水平不高,部分养殖户还是主要以自产自配料为主,对营养全面的全价配合饲料认识不足,市场发育不完善,优质饲料入户率偏低,配合饲料入户率还有待提高,饲料市场相对狭小,饲料的产销量与我区畜牧业发展形势不相适应。
3.4企业生产管理及特有工种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较低,缺少和具备与饲料生产管理工作相关联的专业知识和培训。由于我区饲料生产企业除个别由国有饲料生产企业改制而来以外,大多数由原来的“一台粉碎机,两把铁锨”形式上发展壮大起来。因此,生产管理人员不熟悉饲料行业管理法规。有关动物营养,以及电、炉、维修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管理人员较少;生产工人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员工可塑性差,对生产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不够。生产管理精细化程度不够,欠缺全面系统的生产管理理念;内部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机制、约束机制不科学,员工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管理创新少,服务意识差,缺乏对市场的充分认识与了解。
4发展饲料工业的有利因素及发展前景
4.1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保证了饲料工业的健康发展。为了促进饲料工业的持续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饲料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省政府《关于青海省加快饲料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农业部《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办法》等为合理调整饲料产业布局,加快饲料原料基地建设,减轻企业税赋,保证饲料工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政策方面的保障。
4.2我区畜牧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促进了饲料工业的健康发展。
4.2.1农区实施了“西繁东育”工程。我区每年投入财政贴息资金200万元左右,2007年贷款达6200万元,贩运育肥户达16953户,贩运牛羊143万头(只),自繁自育120万头(只)。
4.2.2畜牧业“良种工程”的实施,年财政投资达150多万元(只),同时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扶持,为良种工程无偿投资558万元;2007年畜种改良达56.42万头(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