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理论>校长管理艺术中的五大辩证关系>正文

校长管理艺术中的五大辩证关系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现代学校中,由于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给校长管理增加了困难,不少关系难以处理。如果校长掌握了辩证法,就拥有了大智慧和方法论,就会较好地处理各种关系。我就自己的实践,谈谈校长管理艺术中应该处理好的五大辩证关系。

一、“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是实现教育腾飞的双翼,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在教育发展战略上的具体体现,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有力保证。

我国魏晋时期的教育思想家傅玄说:“人之性如水焉,置之圆则圆,置之方则方。澄之则淳而清,动之则流而浊”。(《傅子?附录》)要使一所学校管理有序,把广大师生员工团结起来,形成一个和谐向上,充满创造活力的学习型组织,必须明确治校宗旨,处理好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的辩证关系。

首先,在一个法制逐步健全的社会,教育必须步入法治的轨道。即必须依照《宪法》《教育法》《教师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保障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学校要依法办学,教师要依法执教,遵纪守法,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依法治校还要注重在教育领域开展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依法治校还体现在校长要在贯彻法律法规精神的前提下,制定并执行合乎绝大多数教职工意愿和要求的校纪校规,对教职工和学生主张、要求、提倡、鼓励、禁止和处罚什么,要提出具体要求,形成规则,作为量化考核的标准和依据,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违规必究”,一定不能水来便开沟,避免治校的随意性、盲目性、庸俗性。

其次,治校要高度重视德治。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将外部约束内化为自觉的意志和行为,增强校长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又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在大力弘扬民族传统道德,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今天,校长必须以德治校,即高度重视道德建设在推动学校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以德取信,以德服人,以德为帅,以德立教,立德树人,以抓道德建设为根本为核心,带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发展有德之教育,即兴德制,施德教,求德师,育德才。学校是培养人的阵地,同时也对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道德影响,因此,以德治校,强调道德建设和弘扬教育道德的理想,校长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二、“创新”与“务实”的关系

纵观古今中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无不与创新密切相关,创新就是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则兴,反之则衰则亡。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通过“动静必思隋氏,以为殷鉴”,改革吏制,励精图治,造就了有名的“贞观之治”。同样,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数十年间,便由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变为一个先进富裕的强国。相反,清王朝经历“康干盛世”之后,因为闭关自守,不思改革创新,最后国破家亡,任人宰割。治校亦如此,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即在学校管理中不因循守旧,不固步自封,而要在管理制度、办学理念、治校策略等各个方面与时俱进。当前,就是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作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校长,就要大胆的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为学生一生着想,对祖国未来负责,不为应试所累,不被片面的追求升学率所困,而能够做到在关注学生知识积累,能力提高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和道德的发展。要做到这一点,校长工作的关键是用创新精神引领和打造一支具有开放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由这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教师队伍去落实校长的创新理念,进而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当然,创新务必有高尚的动机、科学的精神和务实的态度。近年来“创新”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教育工作不断上新台阶,也打造了一大批如孙维刚、魏书生、李镇西等全国知名教师或校长,但是,也有少数校长曲解了创新的科学内涵,不讲实效,搞所谓的“创新”仅以“创新”装点门面而已,例如,“素质教育走过场,应试教育在实干”,“穿素质教育之鞋,走应试教育之路”等就说明部分学校、部分地区是打着“创新”的晃子,走应试教育之路,这是不务实的作法,是自欺欺人的作法。实践证明,创新之要,重在务实。不能务实,再好的办学理念,再新的办学举措,再美的办学规划,也都是一纸空文;不能务实,不但办不成事情,还会败坏学校风气和社会风气,阻碍学校的发展。发展需要创新,创新必须务实。作为一名校长,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在务实中撞击创新的思想火花,同时又把创新变成促进学校发展和师生发展的实实在在的行动。惟有如此,才能真正促进学校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打造出名符其实的优秀校长。


三、“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民主和集中是有机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必然要求和归宿。如果民主发扬得不好,集中就会失去广泛的基础,就难以保证其正确;如果在民主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得不到贯彻和落实,同样是对民主的践踏和背离。所以既不能离开民主讲集中,也不能离开集中讲民主,必须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才能相得益彰。

作为校长在民主方面要做到,一是努力拓宽民主渠道,充分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学校重大问题、重要工作、重大项目的实施决策和人事安排等要坚持倾听学校领导班子的意见,不搞一言堂和个人说了算。二是要敢于放权,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积极作用。在校领导班子之间要形成一个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谅解的良好氛围。三是要充分尊重广大教职工。校长要经常深入到教职工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对于校长来说,正面意见要听取,反面意见也要听,能够做到从谏如流,择其善而从之。

作为校长在集中方面如何做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原则,认真贯彻好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那些通过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或与校领导班子反复讨论,或教职工代表大会认真协商等而形成的决议、制度、举措等,是用集中的形式反映大多数人的意志,是民主的成果和结晶。对这些“集中”,校长务必下大力气狠抓落实,不打折扣。这样才会有利于校内民主精神的弘扬,民主氛围的进一步形成。二是在关系全局、群众利益、重大原则问题上,作为校长要敢于和善于决断。有些重大问题可能在一定的阶段和范围还存在分歧,校长本着学校大局和科学发展的原则,经过慎重分析,要敢于拍板、果断决策。

四、“自律”与“他律”的关系

我们的祖先历来把自律、自省、修己等看作是做人、做事与帮助教育别人的基础和根本,儒家向来提倡以修身为本,能否自律,被看作是君子与小人的一个分水岭。当代的自律则具有更高层次的要求,是指自我约束,自觉地遵守党纪国法和社会公德。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的权力较大,没有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是不行的,许多校长在学校修建、财务管理、生活作风等方面出现问题,是与自己缺乏自律分不开的。“物必自腐而后虫生”、“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等就说明了自律的重要性。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所以,校长只有在思想上筑起一道牢固的防线,才能自觉抵御各种腐朽东西的侵蚀,做一个清正廉洁、受人尊敬的好校长。

自律固然重要,他律也不可忽视。他律,指国家法律、制度、纪律和社会舆论等方面的约束。他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教育不是万能的,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的,特别是对那些缺少自律或自律不严的校长来讲,他律尤其重要。这就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从严治教,依法治教,对极个别以权谋私、赌博打牌的校长进行严惩,以儆效尤。同时要从学校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建立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形成难以冲破的他律。在一个“严”字当头的他律环境里,制度严、监督严、执法严,认真自律的校长肯定会一天天多起来,各种教育腐败行为也不得不有所收敛。事实证明,制度不修、纪律松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正是各种腐败现象滋生的温床。所以,作为校长,只有置身于良好的自律和他律的环境中,才有可能健康的成长起来。

五、“有为”与“无为”的关系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校长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必须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四面出击,雄心勃勃,样样都要“争一流、当先进”,本想“大有作为”,结果却事与愿违,或事倍功半,或一事无成,“扯断犁弯累死牛”。其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有所作为”与“有所不为”的辩证关系。当然,作为校长,首先必须明确哪些是该有所为的。例如在办学方向、教育理念、队伍建设及重大财务问题等方面,校长务必头脑清醒,大胆决策,做到有所为。在个人修养、专业发展、思想作风、廉政建设等涉及个人形象与人格魅力的方面更应该有所作为,且要大有作为。在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校长务必集中精力抓关键、攻重点、管宏观,把握住学校的办学方向,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全体师生员工,制定方针政策,规划学校未来,同时腾出时间和精力不断学习和反思,力求知识底蕴厚实,能力不断提升,这样才会把所管理的学校不断推上新的台阶。

“有所不为”,是一种常用的工作方法,一门必备的领导艺术,一种管理境界。该“为”的“有为”,不该“为”的“无为”,把“有为”与“无为”的取舍,定格于是否有利于学校发展和党的教育事业这一价值标准上。是分管领导的事,由分管领导去为,校长不越组代庖,不指手划脚,此时的不为既有利于团结,又有利于调动分管领导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