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理论>信息社会下的大学生成长分析>正文

信息社会下的大学生成长分析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作者:宋元明 齐明超 刘波涛

  摘 要:人们在享受信息社会给自己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问题,应对措施也不同。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可以引导他们在信息社会下加强自我教育,培养自我信息素养,健康成长。
  关键词:信息社会;大学生;信息素养
  
  1 信息社会下大学教育的特点
  
  信息社会人们获得信息的公平性和普遍性为人的自我教育、自我学习提供了基本条件。信息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和网络化,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获得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信息。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和网络化使生活在这个“地球村”里的任何一个居民都成为这球面的一个网点,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得获得任何信息、任何知识。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获得自己所需的、充分的信息并对之进行创造,这是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不可思议的。一个人在信息面前人人平等,一个真正有教无类的时代即将到来。
  因为在信息社会人们获得信息已经变得轻而易举,信息已经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资源。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经济阶段,信息的应用必然是社会化的,也就是大家共享的,不可能为一家一户所分割、所垄断,目前流行世界的因特网就显现了这种趋势。人们时时处处都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所以此时获取信息已不是大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大学教育的目标正逐渐演变为如何利用已有信息生产新的信息和知识。
  人类正生活在信息社会之中。信息社会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随着全球传播技术的发展及跨国传媒公司的建立和文化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出现了“传播逆差”、“传播赤字”等“信息倒灌”现象,我国也深陷其中。因为信息产品的文化含量最高(或者说信息本身就是文化产品),所以其危害是不可低估的。轻者,它垄断信息资源,控制态度行为,干扰正确决策;重者,污染和毒化社会风气,腐蚀和败坏人的灵魂,摧残和消蚀民族文化,动摇和破坏社会稳定。
  信息社会的复杂性正日益凸显,正如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更多教育机会和理念创新之时,被誉为“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也不能免受信息社会所带来的危害。
  
  2 坚定信念,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辨别力和免疫力
  
  (1)积极吸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坚守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且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的对个体、群体、社会及全人类都有益的立人之本、立国之根,所以大学生一定要有针对性地涉猎一些这方面的书籍,注意主流文化的精神实质,从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
  (2)坚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是圣人孔子留下的古训,意思是说,不合理的现象不看,不合理的声音不听,不合理的话不说,不合理的事不做。首先,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在某些事上花费的时间多了,必然在其它事上花费的时间会减少。大学时代,正是学知识、长本领的黄金时期,应该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学知识、长本领上。其次,不要相信自己的“抵抗力”,其实有时候是不堪一击的,稍不小心就会陷进去,后果不堪设想。
  (3)用审视、批判、辩证的思维重新认识有关的信息。
  虽然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一直存在。尼克松在1988年出版的《1999——不战而胜》中指出,进入21世纪,采用武力侵略的代价将会更加高昂,而经济力量和意识形态的号召力,将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所以,他主张开辟“思想战场”,要把大量的资源用于意识形态的竞争,用美国人引以为豪的“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观去占领和统治世界,从而实现“思想的征服”。
  据统计,全球传输和数据处理量的80%以上均起源于美国,全世界电影收视率的50%以上都是美国生产的影片(播放电视'情景喜剧'的数量甚至更多),美国在国外播放电视节目之多,任何其它国家都是望尘莫及的。美国对其它国家的社会道德观念的确产生着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当某些外来信息的侵略本质被识破后,在人心里自然会对该类信息设立一道防线,因为没有人愿意做附庸国的公民,更不愿做亡国奴。这就使得该类信息无机可乘,甚至还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使自己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更加强烈,更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用审视、批判、辩证的思维,重新认识有关的信息,增强他们的辨别能力和免疫力。


3 与时俱进,培养大学生自我信息素养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主要的资源,信息能力成为当今社会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将信息能力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即拥有了信息素养。尤其是在当今信息爆炸和信息匮乏并存的现实条件下,个体的信息素养在人的生存与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就更为重要了。大学生要想从浩如烟海、鱼目混杂的信息洪流中寻找到自己需要的、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就必须着力培养自己的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
  3.1 树立现代人才观
  现代所需要的人才是创造型人才,这种人才的基本特征是 “全面+个性”、“人脑+电脑“”智商+情商“。
  (1)“全面+个性”,即一专多能,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T”型人才。
  正如北京大学教授吴国盛先生所说,“在一个科学的时代,不懂点科学是不行的,会有寸步难行的感觉。但作为一个人,无论在哪个时代,首先要有人文素质。”科学精神教育能告诉人们如何把一件事办好,人文教育能告诉人们这件事该不该做,大学生只有两者兼顾才能够成就德才兼备的人。在信息大量涌现的情形下,传统学科的框架被突破了,人类的知识与经验出现了新的整合。据统计,当代基础科学达500多种,技术学科近500种,而交叉学科已达数千种之多,学科之间的界限进一步模糊了。所以人才的培养向“一专多能”发展。
  (2)“人脑+电脑”,即善用人脑和电脑。
  打个比方说,尽管有了汽车、火车和飞机,人类更多的时间还是在走路;但如果人类所有的时间都在走路,那么,人类社会也不会如此繁荣。所以说,不仅要善有人脑,还要善用电脑,尽管电脑是人设计出来的、受人控制和影响的,但其在某些方面的性能的确优于人脑,可以帮助人类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智商+情商”。
  要成就“人才梦”,既要有较高的智商,又要有较高的情商,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新的成功方程式是:20%智商+80%情商=100%成功。所以说,控制好自己很重要,不要在鱼目混杂的信息中迷失自我,更不要沉迷于游戏、娱乐,因为人生还有很重要的事去做,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做人做事都要从点滴做起,正所谓“习惯是养成的”,大学期间的大学生们要有“锻造自己”的意识。
  3.2 坚守“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原则
  由于职业传播者的惰性和媒介企业的市场性运作及信息的商品性特征等原因,使得真相信息匮乏:炒作的新闻让人眼花缭乱,复制-粘贴的新闻不知是否经过了真实性核查;铺天盖地的广告信息,其实根本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是“名符其实”的。所以,现代人尽管享有海陆空交织、声字像并举的立体化的全方位的信息供给,但并不能把信息拿来就用,而是应该多方求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这些信息,用审视的思维思考这些信息,然后决定如何利用这些信息。
  
  参考文献
  [1]?张国良.传播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陶西平.迈开教育信息化的坚实步伐[J].基础教育参考,2006,(9).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