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元明 齐明超 刘波涛
摘 要:人们在享受信息社会给自己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问题,应对措施也不同。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可以引导他们在信息社会下加强自我教育,培养自我信息素养,健康成长。
关键词:信息社会;大学生;信息素养
1 信息社会下大学教育的特点
信息社会人们获得信息的公平性和普遍性为人的自我教育、自我学习提供了基本条件。信息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和网络化,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获得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信息。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和网络化使生活在这个“地球村”里的任何一个居民都成为这球面的一个网点,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得获得任何信息、任何知识。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获得自己所需的、充分的信息并对之进行创造,这是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不可思议的。一个人在信息面前人人平等,一个真正有教无类的时代即将到来。
因为在信息社会人们获得信息已经变得轻而易举,信息已经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资源。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经济阶段,信息的应用必然是社会化的,也就是大家共享的,不可能为一家一户所分割、所垄断,目前流行世界的因特网就显现了这种趋势。人们时时处处都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所以此时获取信息已不是大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大学教育的目标正逐渐演变为如何利用已有信息生产新的信息和知识。
人类正生活在信息社会之中。信息社会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随着全球传播技术的发展及跨国传媒公司的建立和文化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出现了“传播逆差”、“传播赤字”等“信息倒灌”现象,我国也深陷其中。因为信息产品的文化含量最高(或者说信息本身就是文化产品),所以其危害是不可低估的。轻者,它垄断信息资源,控制态度行为,干扰正确决策;重者,污染和毒化社会风气,腐蚀和败坏人的灵魂,摧残和消蚀民族文化,动摇和破坏社会稳定。
信息社会的复杂性正日益凸显,正如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更多教育机会和理念创新之时,被誉为“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也不能免受信息社会所带来的危害。
2 坚定信念,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辨别力和免疫力
(1)积极吸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坚守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且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的对个体、群体、社会及全人类都有益的立人之本、立国之根,所以大学生一定要有针对性地涉猎一些这方面的书籍,注意主流文化的精神实质,从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
(2)坚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是圣人孔子留下的古训,意思是说,不合理的现象不看,不合理的声音不听,不合理的话不说,不合理的事不做。首先,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在某些事上花费的时间多了,必然在其它事上花费的时间会减少。大学时代,正是学知识、长本领的黄金时期,应该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学知识、长本领上。其次,不要相信自己的“抵抗力”,其实有时候是不堪一击的,稍不小心就会陷进去,后果不堪设想。
(3)用审视、批判、辩证的思维重新认识有关的信息。
虽然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一直存在。尼克松在1988年出版的《1999——不战而胜》中指出,进入21世纪,采用武力侵略的代价将会更加高昂,而经济力量和意识形态的号召力,将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所以,他主张开辟“思想战场”,要把大量的资源用于意识形态的竞争,用美国人引以为豪的“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观去占领和统治世界,从而实现“思想的征服”。
据统计,全球传输和数据处理量的80%以上均起源于美国,全世界电影收视率的50%以上都是美国生产的影片(播放电视'情景喜剧'的数量甚至更多),美国在国外播放电视节目之多,任何其它国家都是望尘莫及的。美国对其它国家的社会道德观念的确产生着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当某些外来信息的侵略本质被识破后,在人心里自然会对该类信息设立一道防线,因为没有人愿意做附庸国的公民,更不愿做亡国奴。这就使得该类信息无机可乘,甚至还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使自己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更加强烈,更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用审视、批判、辩证的思维,重新认识有关的信息,增强他们的辨别能力和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