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关心和帮助那些“特殊学生”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摘 要】在学校教育中,经常有一些“特殊学生”,使得教师无从下手去帮助教育她们。文章从特殊学生的特殊性谈起,阐述了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关心和帮助这些“特殊学生”。
【关键词】关系 帮助 特殊学生
一、她的“特殊性”简介
在我班上,有这么一个学生,她性格外向,喜欢广交朋友,包括社会上的和本校以及外校的,而她所结交的基本都是在社会上无正当职业的或虽在学校但学业上不思进取的一些朋友;但在校时平时沉默寡言,学习上没有一点进取心。该生家长十分担心孩子的这种境况,所以对她是严格要求。由于经常与不怎么安分的朋友交往,导致与家长和班级同学关系恶化。经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教育,却仍旧我行我素。后经过我耐心长久的帮助,与她谈心,沟通,给她心理安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生终于在与同学的人际关系上取得了进展,与家长的关
系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也结交了一些好的朋友,我看到了她重新回到班集体的希望。
二、原因分析
1.心理原因
该同学的学习成绩开始比较差,进学校时是班级最后一名。其实并不是因为她的头脑不聪明,也不是她不用功,而是被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自身因素所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就严重影响了她身心健康发展。解除心理枷锁,让她抬起头是转化她的关键之举。
2.家庭原因
该学生几乎从来都不做作业,而父母也从来不去关心她的学习情况,久而久之使她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同时由于父母文化素质低,对她学习上的帮助效果不明显,但对她过高的要求,却使她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产生了某种恐惧感,给她的心理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学习上没有快乐感导致性格外向,胆子很大的她将精力放在广交朋友上,一直忙于和朋友探讨怎样玩得开心。而家长知道她的交友情况后只是一味的横加干涉,甚至偷偷地查阅她的通话记录。一旦发现和哪个号码联系密切就会责问对方,身边的同学都怕和她交往,而喜欢社交的她只能把交友范围放在学习环境以外的地方。上述种种情况,导致她与班级同学关系进一步恶化。家长的严厉和自己身边没好朋友,给了她很大的压力。
3.学习诱发原因
在学习上,该生属于不爱学习,害怕学习的那种。由于入学是最低分,所以,几次考试没落到最后一名,自己就很满足。由于本来基础就差,加上自己的不在乎,到后来,家长和老师都有点放任自流了。所以,越来越懒,容易的知识就学点,难点的就放弃,最后沦到丧失了进取心。精力无处发挥,就主要放在和朋友的交往上了。曾经和一些社会人士进出歌舞厅、网吧等本不该去的地方。
4.主观评价原因
其实,该生形成后来的这样情况,不能不说是家长、老师教育缺陷以及班级的不正确舆论的“功劳”。如何客观、科学评价像这样的学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它决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决,也绝不是一个人所能办到的,这需要大家的合力教育。据我了解,像“你真没用!”“你真笨!”“你真不可救药!”“我怎么会有你这么不争气的东西!”等这些不负责任又大伤孩子自尊的话怎能激起孩子的上进心呢?孩子所能做到的就是:你骂我笨就笨呗,反正别人不会夸我的。这些不正确的做法如果不及早纠正的话恐怕要害了孩子一辈子。
三、具体做法
她返校后,我及时与她进行了一次谈话,我没有以老师的身份与她交流,而是让她感觉到我就是和她闲聊,就在校园里边走边聊。不提她的那些不愉快的过去,让她对我产生一定的信任。几天后,她就主动来找我谈以前的那些事了,在这个时候,我就开始对她的一些行为进行分析,和她讲很普通的道理。那一次,我发现她特别认真的听我讲,不时的点头,不时的皱眉。我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和她谈话后,我又做几个班干部的工作,要他们好好帮助她。并和班干部讨论开展一次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最爱孩子的无非是家长,而她这样的学生,对父母充满了恨,只信任自己结交的那些朋友,要让她回到正常的轨道,首先必须化解她和父母的矛盾。也感觉到了现在的孩子与父母之间缺乏沟通的普遍性,很多孩子可能就没有体会到父母对他(她)的爱。6月份,我班成功举办了“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并且特别邀请了她的妈妈来参加,还安排她在中间环节给妈妈献花,就在她给妈妈献花的一刹那,他们母女抱头痛哭,现场的老师、同学还有其他的学生家长都被感动了。那一刻,是她对妈妈的爱的真情流露。
后来,我又利用休息日,及时去她家家访。这次,和她爸爸、妈妈以及她本人,有了一次很轻松愉快的谈话。我终于看到了他们一家在一起的欢快。现在,她已经重新融入到了我们的班集体中了,班会课上的眼泪,同学都相信是真实的!
四、引申结论
1.放开“缰绳”,为学生松绑
实践证明,只有先治好“心病”,才是最佳的方法。如何治?当然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先不去直接点她存在的问题,因为那是她的痛处,而是更多地关注她的思想倾向和她的行为动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多投资感情,多投入精力,一步一步地促使学生感知别人的期待,别人的接纳,从而从心里产生要好的念头。这样,学生在无拘无束中转化才会更理想。所以,在她回到学校后,我一开始就不去谈论她的存在问题,让她尽情地玩耍,尽可能地多让她与同伴一起活动。这样下来,她的心情变好了,也喜欢和周围的人讲话了。有了好心情,事情就好办了。这就为转化她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现在看来,当时这样想和这样做是对的。
2.自我检讨,找最佳切入口
这里所牵涉到的“自我”不仅仅是我个人,还包括学生父母、原来老师和同学等。当然在这里并不是在责备某人,而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必须要反思。比如,在教育该生的过程中,我发现以往教师和家长“卡、罚、骂”等不良教育的影子在她身上还有反映。我认为:先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让她搞好同伴关系和老师关系,以及家长关系,以“先让孩子开心起来”为突破口。“情、理、导、引”是我常用的方法,而我工作的重点也是放在这个方面,效果还是教为理想的。
3.力求合力,树长久竞争力
如何做到教育合力?关键是教育者必须有科学的教育理念,以及一整套教育方案和细心、扎实的工作热情。具体做法:其一,要经常与家长多交流;其二,班级内多举行一些“亲子游戏”;其三,老师要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并让家长能看到或听到;其四,让学生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伙伴;其五,多征求其他任课老师的支持;其六,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公益活动。当孩子的心态变好了,求知欲强了,竞争性也就强了。如果一直这样努力下去,孩子将受益终生。从本教育个案来看,该生的转变,功劳不是我一人的,而是大家的。
总之,面对那些具有任性、自私、专横、懒散等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或家长绝不可轻易下结论,过激甚至会酿造悲剧。因而,对这类学生要循循善诱,教师或家长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更多地加以渗透性的教育,多旁敲侧击,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别人的隔阂,乐于接受教育。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