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破解大学毕业生就业论文难而企业又闹技术人才荒的难题,必须要认真审视培养人 才的“母机”职能,认真解决办学定位、专业设置、课程及师资问题。普高和高职教育“两 教”融通,一要更新观念,学历教育要增大职业能力的“含金量”;二要进行体制创新,使 学 历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全面融通;三要突出机制保障,构建新型的“工学结合”的教学体系 及其流程。
关键词:普通高教;高职教育;“两教”融通;对策
当前,我国人才市场出现的一个“怪圈”是:一方面,大学毕业生甚至研究生就业难; 另 一方面,企业又闹“技术人才荒”。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看,拥有高等学历者与高级 专门技 术人才具有很大程度的相关性。但大学生就业难而企业又紧缺技术人才的现象表明,学校的 人 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从学校层面反思和分析,学生毕业于学校 , 服务于社会,学校是过程,社会是端点。 从中国职业教育的实际出发,要从根本上缓解日益凸现的高校人才 培养与社会人才市场供需的矛盾,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融通(以下简称“两教 ”融通)。“两教”融通就是要实现高学历人才培养与高级技术人才培养融通和并举。?
一、校企人才“短路”的学校归因分析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而企业又招不到相应学历的技术人才的现象,作为人才培养“母 机”的普通高校,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
1.办学定位问题
在市场经济转型后,高等学历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如何融通交汇,研究型学术人才与应用 型技术人才如何交互相承?这些问题没有引起有关方面足够的重视。于是在处理高等教育 与社会发展 的关系和确定办学定位时,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办学思想的影响仍然严重。如高等教育始 终没 有从“研究型人才培养”的高台上走下来。尽管专业有定向,但在“研究型”思想的主导下 ,重 专业的理论性而轻专业实践的应用性,重学历轻职业,重学习能力培养而轻实用技术能力训 练等现象仍然大量存在,日积月累,出现了学生学有专业而无专能、社会有专岗而缺专才的 尴尬局面。?2.专业设置问题
一是专业设置市场化痕迹太重。市场经济效应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如 某社会 职业紧俏很快就成为各高校青睐的新专业开发对象。但社会人才需求的调整灵活性大,没有 周期规则,而高校的专业设置要考虑师资、教学设备等条件,还要兼顾人才培养的周期性 ,专业调整相对困难。校企人才“短路”现象,折射出高校在专业设置时缺乏理性,没有对 人 才市场作深度的分析论证,特别是应对市场可变性的意识不强。在新专业设置时,为 了顺应市场人才的“热效应”,获得生源优势,一些学校不顾学校的办学条件,匆忙开设新 专业而陷入日后的专业难专、技术难精的困境。
二是缺乏长久的学校自主的专业品牌意识。高校教育的资源积累是渐进的过程,办学特色和 品牌专业的打造,也需要学校的长期探索和积累。受过分的市场规则化和经济化以及膨胀 了 的“大而全”思想的影响,使许多高校盲目地追求综合性,而削弱甚至放弃了自己办学的先 发优 势。 从目前我国高校的现状看,多数学校并不具备综合化办学的条件,也没有承担 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的能力,“大一统”模式办学打拼的结果必然是学校个性化、特色化办 学的优势消失,人才培养的质量无法保障。
3.课程问题
课程作为教育的“心脏”,它的律动直接影响着培养对象的层次和水平。根据美国课程论 学 者拉尔夫.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课程研究最相关的目标、学习内容、 组织及评估〔1〕四个方面来分析我国高等专业人才与高技能人才不对称的原因,发 现高校的课程设置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课程目标设定有误区。课程目标是课程的预期学习结果,即课程教授后要达到或 获得的知识、能力、态度等。许多本科院校受精英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科专家仍然按照培养 研究型、综合型的“英才”或“专家”的水准编制课程,没有从大众化教育转型时期社会对 大学 生需要的实际出发,没有从学生职业岗位必备的核心能力的培养出发,过于强调专业理论的 体系化,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使课程目标显得宽泛笼统。
其次,课程结构不够合理。从类型看,主要表现为知识主导型课程结构、经验型课程结构 、复制型课程结构和理想型课程结构。普通高校的知识主导型课程结构,完全按照专业 方向的知识体系构建课程,专业应用能力的课程被忽视。本调查就此对10余所高校32个专业 的课程进行分类统计,通识课程课时占总课时的41%,专业理论课程课时占48%,专业实践 课时仅为11%。这种课程结构明显存在着重课堂、轻实践,重文化理论教学、轻应用技术能 力训练的倾向,是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结构。
4.师资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兴起,职业院校首先打出了“双师素质”的师资牌,这种理念 很 值得普通高校反思。长期以来,普通高校也始终坚守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的方针,但受“ 研究 型人才至上”的高校“潜规则”的导引,师资结构的重心仍然以学历型、学者型、研究型为 主体,教师的成长路径多为从学校到学校。尽管有些教师是专业理论的权威,是学富五车 的 知识泰斗,但他们的成长也缺少专业实践的锻炼,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较弱。古往今来,纸上 谈兵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将军。同理,高谈阔论的专业教育也无法培养出应用型的技术高手 。 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教师“能说不能做”,授受的学生不能“真刀实枪”地得到技能训练, 职前教育的本义只能被抽象化。校企人才“短路”,师资问题无疑是重要的因素。?
二、“两教”融通的对策思考
对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技术人才紧缺背景下的学校问题的分析表明,要应对学历教育与职业 教 育相互融通的国际教育发展新趋势,普通高等教育也应承担起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职责 ,加快我国的“两教”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