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理论>浅议如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正文

浅议如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摘要]在强者更强,弱者不弱的教学观念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对学困生的研究。本文从学习动机的理论和原则出发,探讨了一些可行的教学策略,期望能突破困境,提高学困生的学业成绩。
[关键词]学困生 学习动机 自我效能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自是为人师表者的一大乐事。但是总是有一群无心向学或学习兴趣低落的学生让我们的教师觉得无奈。怎样提高这群学生的学业成绩,是教师面临的一种挑战。

一、学困生的心理特点

本文中的学困生主要是指智力发展水平正常,而由于缺乏应有的学习动力,学习效果未能达到学校基本要求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基础知识匮乏,学习态度消极,对学习没有兴趣,自我控制能力差。多次的失败又使他们缺乏自信,自我效能感低。

二、关于学习动机的理论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生的学习只有有了足够的学习动机,才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把“要我学习”的被动局面变成“我要学习”的主动局面。
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如学生对学习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外部的某种因素,如学习是为了得到表扬。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有启动作用,维持作用,还对学习过程有监控作用。

三、怎样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

关于学困生的学习动机,许多人存在一个误区,他们认为学困生根本就不想学,不存在学习动机。但本能主义者弗洛伊德认为,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人本主义者马斯洛认为人对未知事物都有好奇的本能,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本能、需要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因此,我们可以把学习动机看成是一种原始的动机而不是习得的动机,它存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不过,从动机转化成行为,还需要有一个诱因。学困生其实内心都有向学和力求发展的趋向,只是这些愿望由于缺乏正确的诱因而被压抑了。教师的角色就是扮演一位“激励者”,运用内因和外因,引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由“静”到“动”转移。
在以上有关学习动机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学困生这一特别群体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以下的教学策略。
1.制定合适的目标,激发内部动机
应充分了解学困生的知识水平,根据“最近发展区”制定一个合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避免由于目标过高,使学生可望而不可及,造成习得性无力感而放弃学习。最重要的还应让学生明白课堂所学的东西对他将来有什么用,从而激发起他内心想学的欲望,有了“我想学”这个内部动机,那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奔向目标。
2.帮助学困生实现角色转换,提高自我效能感
北师大金盛华教授的差生成因的行为动力系统角色偏常理论认为,学困生成绩长期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整个行为系统偏离了一般学生的角色,处于一个闭合的恶性循环中。大多数学困生都经历过学习反复失败的过程,这导致了他们丧失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形成了消极的自我概念和失败者心态,反复失败的恶性循环导致自身内部动力机制的缺损,最后导致学习越来越困难。对于这种角色偏差,学困生很难自己来纠正,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外部干预,通过改变学生的自我概念,纠正角色偏差,提高自我效能来影响其学习成绩。
(1)后团体奖赏效应。研究发现,当个体顺利参与并完成某一团体任务后,会有一种很愉快的感觉,这种效应称为后团体奖赏效应,它有助于提高个体的自我确认感和自尊水平。教师可以把学困生和学优生协调成一个团队,通过团队的胜利使学困生获得奖赏效应。
(2)归因训练。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倾向,从而改变行为。教师可以通过口头要求、指导完成任务、给予言语反馈、直接给予暗示等方法,尽量引导他们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或学习方法不当等不稳定因素,减少他们对失败的稳定归因(如能力差),让他们意识到失败的状况在后来的活动中有可能改变,增强对未来学业成功的期望和实现目标的信心。

(3)模范的作用。可以给学生树立一些“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榜样,听取来自“成功的学困生”的心声,让他们相信原来与自己差不多的学生都可以成功,通过获得替代性经验和强化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确信自己也有能力完成相应的学习行为。
(4)成功教育策略。成功教育就是使学困生在学习后也能获得成功的感觉。它的基本机制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教师帮助学生成功;第二阶段——教师创造条件,学生尝试成功;第三阶段——学生自己争取成功。它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积极的期望和要求;成功的机会;鼓励性评价。它的教学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应勤矫正。
(5)提出正确的期待。由于学习成绩总是处于落后状态,大多数教师对学困生抱着“但求无过”的态度,丧失了对他们的期待,学困生自己对自己也没有目标,没有期望,也就没有了学习行为的产生。因此教师应对学困生一视同仁,让他们知道老师一直期待着他进步,期待他成功的一天。但也应“不要期望过高,不要失望太快”。

四、利用原有的学习动机,使之发生迁移,产生新的学习动机

不仅一般的知识、技能可以迁移,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可以迁移。学困生虽然学习成绩差,但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对新信息也有认识的好奇心,教师应激起这种好奇心,促使它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中,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五、进行针对性的学习策略训练,帮助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造成学困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知道怎样去学。一般的学习经验交流会都是由学优生唱主角,学困生根据这些经验来学习,不一定会提高成绩,因为两个群体的心理特点不同。诚然,学习策略有助于成绩的提高,但只有学习策略与学生的个体差异相适合时,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在英语词汇记忆方面,教师可以教会学困生使用对他们尤其有帮助的关键词策略和拼读策略,那成绩提高
的幅度会大过其他记忆策略。

六、创造合适的激励性学习环境

过于强调竞争容易诱发学困生的自暴自弃心理,因为他们通常是“竞争”的失败者,但适度的竞争却可以增加学困生的焦虑程度,对于他们来说,中等的焦虑程度要比低焦虑程度更能促进他们的学习,因为这时他们的唤醒状态较高,注意集中状态也较高。教师应多采用纵向竞争,鼓励学困生自己与自己比赛,以减轻心理负担。
提高学困生学习动机不仅是教师的任务,还是同学、家庭、社会的责任。我想如果学困生真正感受到自己各方面都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爱护,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应该有一个转变。

参考文献:
〔1〕莫雷.教育心理学〔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金丽. 优、差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0.
〔3〕刘京海.成功教育的基本模式.2003.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