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房地产业自1998年复苏以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房价和投资增长过快、结构不尽合理等,引发了人们对泡沫的猜疑。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化的时间较短,对房地产泡沫的研究还没有一个完备的体系,这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极为不符。本文从制度因素和利益机制两方面分析了我国房地产局部泡沫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房地产泡沫;利益机制 ;制度因素
一、引言
泡沫是在市场经济中由投机导致的一种或一系列资产价格脱离市场基础价值持续上涨,并且这种上涨使人们产生出对这种资产的远期价格继续上升的预期和持续的购买行为。Salge(1997)认为引发泡沫发生的原因可分为内生及外生因素二方面,所谓内生因素是认为泡沫的变动与基值的变动息息相关;外生因素则是由市场景气的变动,使得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的市场价格预期发生过度反应,供需失衡使市场价格偏离基值所引发的价格泡沫现象。台湾学者徐滇庆、于宗先、王金利(2000)则通过房产投机商的资本增值方程对房地产泡沫的产生机理进行了解释。
它的生成机理一般都与投机、预期、非理性等有关。房地产特性是泡沫产生的必要条件,“经济人”的行为方式和金融信贷是房地产泡沫形成的直接因素;制度因素是我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深层次因素;现有的利益机制是我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根源。
二、中国房地产泡沫生成的制度因素分析
1.预售制度
预售制度是我国在房地产业起步阶段,为了给予成长中的开发商的一项扶持政策,意在降低房地产行业的进入门槛,鼓励更多企业进入。应该说,商品房预售制加速了整个建设资金周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了资金使用成本。但在我国房地产业有了很大发展的今天,预售制度的原有政策意义已经很小了。
首先,预售制度使房地产金融风险得以累积。预售制度使得开发商得以以少量的自由资金启动开发项目,将购房者个人收入和银行的贷款转变为自有资本。央行报告指出,开发商已形成高比例负债经营状况,银行贷款占其资本金比例高达55%,而自由资金比例却呈逐年下降趋势。以上海为例,房企自有资金2001年为18.84%,2002年为17.53%,2003年为16.94%,直到2004年下半年,国家出台相关规定后,才有所上升。房地产开发企业高负债经营的风险被转嫁给了银行。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容易造成市场价格过分偏离其真实价值,从而产生泡沫。一旦泡沫破灭,作为抵押物的土地和房产就会贬值甚至大幅缩水,开发商很容易脱套,而银行却可能陷身泥潭。
再次,预售制度促使了房地产业的投机炒作行为。商品房的预售可以说是在信息不对称下的交易行为。一些开发商利用掌握的信息优势,将已经预售的商品房抵押或者将已抵押的商品房预售,或重复预售套取银行资金,极大地加重了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开发商以少量的资本金来运作项目,只要能够卖出一部分期房,就可以收回自有投资。这就造成了开发商囤积房源、发布虚假的房地产交易信息,哄抬房价等一系列投机炒作行为。
2.土地政策失误
土地政策的失误也是产生房地产泡沫的因素。土地政策失误就是对土地的公共管理特性认识不清,对土地交易过于放任。土地因为数量有限,供给缺乏弹性;土地还因个别地块不具有完全的可替代性,存在使用方式与社会公益的协调问题;土地还因具有直接财富性和自然增值性,而可能导致土地投机的泛滥。土地的这些自然与经济特性决定了对土地实施更多的公共管理,任由市场自发地调节,很难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土地的公共管理特性要求对土地保有、使用和交易进行限制。我国目前虽然对土地保有、使用和交易也有限制,但是对交易的限制很弱,炒卖地皮的现象司空见惯。而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土地交易的限制非常严格,比如英国在不动产管理上规定,一切不动产交易都必须事先呈报,由政府审查批准后才能实施。
3.房地产税费制度
当前房地产税费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房地产开发流通环节税费多,在房地产开发、销售过程中,仅税就有契税、营业税、印花税、房产税、所得税、城乡维护建设税、土地使用税等等,收费项目就更多,税费负担严重,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房地产的供给,是目前房价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房地产保有环节课税少,只有城市房产税和少量的城镇土地使用税,而且是在一次减除原值10-30%之后征收,税负较轻,这就相当于给土地保有者的无息贷款,政府无法参与增值价值的再分配,实际上是鼓励投机,鼓励囤积土地,导致土地炒卖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