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金萍 陈龙干 田红保 王雯雯
摘要:进入本世纪,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大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日趋成熟完善的同时,出现了价格过快上涨、市场过热的现象,县域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从市场需求、供给以及整体因素三方面分析了县域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驱动因素,并提出了促进县域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驱动力;县域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形势严峻,大的开发企业无论在品牌、信誉,还是资金实力等方面都可以承受市场变化带来的影响,但中小企业则难以承受市场波动带来的损失,这就迫使他们从大城市撤资,转向中小城市以及县域的房地产市场。同时,城镇化进程加快,住房需求压力骤然增大,而县城是农村和城市的最佳结合地,这也给县域和城镇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带来了机遇。
一、县域房地产市场发展特点
县城房地产业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城市环境不断改善,房地产业快速发展。
从供给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1)外地房地产开发企业成为投资主体;(2)开发量逐年上升,商业用房面积比例逐渐增多;(3)小区规划设计逐步规范;(4)建筑形式以多层为主,向小高层和高层过渡;(5)供应户型以中等户型和大户型为主。
从需求来看,主要特点如下:(1)总需求中,低收入家庭所占比例大,但由于县域住房商业贷款审查严格,“门槛”较高,有效需求相对较少;(2)县域房地产起步较晚,对外不具备辐射力,以本地需求为主;(3)乡镇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出外打工回城者购房比例大;(4)消费者市场信息不对称,消费心理受全国大环境影响较小;(5)付款方式多样,贷款购房比例逐渐增加;(6)住房价格稳中有升,涨幅不大,暂不具备投资和投机的潜力,绝大部分为自用性需求。
二、县域房地产市场发展驱动力分析
(一)需求驱动
1.城市化进程加快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大量进城的农民提供了工作机会,同时拥入城市的大量人口也给城市的运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首先表现在刺激房地产需求的增长方面。根据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的数据,2005年中国城镇人口为5.32亿,城市化水平为40.4%,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镇人口将达到7.58亿,城市化水平达到53.2%。城市化水平短期内的迅速提高,城市的数量和人口急剧增加,大城市骤然膨胀,对于突如其来的人口浪潮,城市的建房速度将远远落后于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从而出现住房紧缺的状况。据统计,2005年,中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为26平方米,以世界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人均建筑面积(35平方米~45平方米)的下限,作为中国2020年城镇住宅发展目标的参考依据。那么2005—2020年的15年间,中国因城镇人口增多,而需新增住宅建筑面积127亿平方米,平均每年8.5亿平方米,而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中国每年商品房竣工面积只有5亿多平方米,且自2005年起,商品房销售面积都高于竣工面积,巨大的需求使得市场开始用存量房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通过扩张现有大城市来转移农业人口固然是一条出路,但这仅仅是出路的一个方面,并且不是主要方面。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一条新的思路就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扩大县城规模,大力发展以县城为主体的广大中小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2.消费群体转移拉动住房需求
自1998年实行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中国居民逐渐接受了个人贷款买房的事实。城市居民购买商品房已然市场化非常明显,同时,县城的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县域房地产市场除满足本地区居民住房需求外,一方面,外出打工人员在大城市暂时买不起房,而县城又具有相对舒适的居住条件,因而回城购房;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富裕农民、乡镇的行政事业人员也更愿意到县城购房安家。在住房消费群体构成方面,政府机关及部分事业单位人员、公务员,外地做生意回城及县城个体商业人员买房,乡镇从业人员及乡镇教师,三个群体各占三分之一。部分富裕的农民,为了小孩就学而在县城买房的也不在少数,这些因素构成县域房地产市场的巨大需求。
3.大城市郊区化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大城市的郊区化现象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国的大城市多是典型的单中心组团式城市结构,中心市区的发展受到地理空间和资源条件的制约,需要通过城市化进程,实施市区产业、人口和城市建设向郊区转移,因而大城市周边的城乡结合部和县城,承担了分担城市的产业和人口压力的角色。在郊区或者县城买房的人群,他们一部分是看中了郊区的优美环境和舒适生活,这属于城市居民的主动郊区化;另一部分人由于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制,受郊区低廉住宅价格吸引而形成被动郊区化。无论主动还是被动的郊区化,对于县域房地产市场来讲,都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住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