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理论>论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人学特色>正文

论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人学特色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摘 要: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论文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浓厚人学特色的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它以“民本”为根本指导思想,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教育目标,以整体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为价值追求,以促进人的精神能动性开发为教育的重要动力。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人学
  
  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涵盖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方针和原则、内容和方法等各个方面的较为完整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它所蕴涵的浓厚的人学意蕴,正是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吸收这两个理论来源基础上而形成的鲜明特色。概而言之,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人学特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以民为本”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核心理念是“以民为本”。马克思主义人学及其教育学说,坚持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本。毛泽东继承了这一指导思想,将民本核心理念贯穿于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内容、目标、方式方法、机制等各个方面。
  毛泽东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他指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因此,在中国漫长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围绕着发掘和实现人的价值而展开。毛泽东十分重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伟大力量,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在武器与人的关系问题上,他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力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他相信人民群众在建设事业中的伟大作用。“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
  毛泽东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人民服务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942年5月,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包括思想教育、文学艺术在内的精神生产都应该‘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这句话充分反映了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以人的本质为基础、以人的价值为中介、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核心的人学思想。这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民主体论思想,为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以及绝大多数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指向
  
  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追求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历来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他认同《共产党宣言》关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思想,提出了“解放个性”的口号,强调“被束缚的个性如不得到解放,就没有民主主义,也没有社会主义。
  在战争年代极其艰苦的环境当中,毛泽东也不忘人的全面发展问题。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毛泽东说:“我们有什么东西给予人民呢?就目前陕甘宁边区的条件来说,就是要组织人民,领导人民,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增加他们的物质福利,并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文化程度。”1944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他说:“为着战胜日本侵略者,除充分注意军事、政治、经济之外,还要注意文教工作。”建国以后,毛泽东更加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尤其在对青少年的教育方面。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培养又红又专和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标,认为影响人的价值实现的主观条件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他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其次是过硬的本领,再次是强烈的进取精神,也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建功立业的决心,立志于人的价值目标的实现。在为人的价值目标而奋斗的过程中,要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在这三个方面中,思想政治素质处于最本质的地位,它决定着人的价值目标的确立,过硬的本领是人的价值实现的手段,强烈的进取精神是实现人的价值的道德意志保证。只有三方面条件协调发展,才能获得革命事业的成功。他强调“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强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三、“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整体性实现”的价值导向
  
  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认为,人的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整体性实现。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提出把人对社会历史进步的贡献和合乎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作为衡量人的价值的最高标准。毛泽东指出,任何政党的政策及实践是否正确,归根结底要看它对于本国的生产力发展是否起到促进作用。同样地,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这就科学地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人的价值评价标准。但在强调人的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并不是忽视人的自身价值的实现,否定人的个性,而是要实现个人合理的物质、精神要求,注重个人个性的培养。

无产阶级政党倡导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主张大公无私、奉献、以民为本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所产生的具体要求,是中国人民能够在艰苦的情况下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障。毛泽东在很多场合都提到个人要将自己的命运同全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以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为目标。但是在这种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基础上,毛泽东同样注重对个人物质、精神需求的满足。他认为只有满足了个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发展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使个人更好地为实现社会价值开辟道路。
  毛泽东强调充分发展人的个性。个性的培养固然离不开社会整体普遍性的支持,但毕竟不能将两者等同起来,丧失个性就会导致陷入盲从与盲动。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不能设想每个人不能发展,而社会有所进步,同样不能设想我们党有个性,而每个党员没有个性,都是木 头,一百二十万党员就是一百二十万块木头,不要使我们的党员成了纸糊泥塑的人,什么都是一样,那就不好了。”建党初期,毛泽东批评旧式的教育时说:“旧教育是坏的总根,在使学生立于被动,消磨个性,灭掉灵性。”他主张,教育应该帮助学生“自完成自发展自创造他们各个及全体特殊的个性和特殊的人格”。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残酷地束缚着中国人民个性的发展,新民主主义社会正是要解除这些束缚,保障广大人民能够自由发展其在共同生活中的个性。国家没有独立,人民就没有个性,民族解放就是解放个性。为了解放个性,应该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创造条件,“政治上要这样做,经济上要这样做,文化上也要这样做”。
  毛泽东认为人民群众的个性解放对社会革命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他说:“解放个性,这也是民主对封建革命必然包括的,有人说我们忽视或压制个性,这是不对的,被束缚的个性如不解放,就没有民主主义,也没有社会主义。”毛泽东不仅把解放个性当做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同时还将它看做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动力。但是他所强调的个性解放玻不是脱离社会的、抽象的解放,而是具体的历史地存在于社会发展之中,任何脱离社会历史发展的个性都是不可能的。个性和人的本质一样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只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四、“人的精神能动性”的开发
  
  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尤其重视对人的精神能动性的开发。“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日‘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毛泽东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尤其是在物质条件极其落后、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信念、意志、道德、热情等精神力量,使革命获得成功。毛泽东强调,干革命,打天下,没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是不行的。革命成功后进入建设时期,也同样需要发挥聪明才智共同建设国家。
  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所讲的人的精神能动性的开发包括两个方面,即教育主体能动性的开发和教育对象能动性的开发。教育主体能动性的开发主要是指提高教育主体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认识到领导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和使命。革命精神需要通过教育培养才能形成,毛泽东在总结革命战士自觉遵守纪律,保持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的原因时,明确提出,“这是我们党的领导和教育的结果。教育者应当认识到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去唤起千百万群众的觉悟,去铸造起革命的精神,是我们的事业无往而不胜的力量所在。教育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形成过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本领。在教育过程中,倡导开发教育对象的主体积极性更为重要,做好主客体之间的互动才能使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毛泽东看来,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与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的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凡是需要群众参加的工作,如果没有群众的自觉和自愿,就会流于形式而失败。在改造群众思想的文化教育工作中必须时刻遵循两条原则:一条是群众实际上的需要,一条是群众的自愿。只有尊重群众的要求,结合群众的需要,才能使思想教育获得群众的认可,取得政治教育的效果。开发教育对象的积极性,还要充分了解对象的个体差异性,针对教育对象的不同特质,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毛泽东将教育的对象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重新教育那些在解放前的政权下成长起来的人,第二种情况是教育新生代,以便使他们最大可能地免受腐蚀。这种教育不仅是反复灌输道德原则,而且要灌输马列主义的知识以及被认为是“革命接班人”必备条件的联系群众的技能。第三种情况是重新教育那些丧失政治免疫力,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腐蚀甚至变质的人。总之,只有调动教育主客体两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在教育活动中取得预期的成效。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