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理论>寻找议论文教学的“黑天鹅”>正文

寻找议论文教学的“黑天鹅”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强调抒情,也并不绝对是消极的,在人文性的审美教育方面,也许是一种优长,但是,从理性和感性的全面发展来说,则有所偏废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是作文。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学生现在“一怕古文,二怕作文,三怕周树人”。而在作文中,最怕的是议论文。这和欧美国家的母语教学差别很大。西方母语教学有重视议论的传统,即使记叙为主的文章也常常追求思辨。在美国,小学生用电脑收集材料,评论政府的某一项政策,得出自己的结论,是司空见惯的。人家一开始就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讲道理,而我们则相反,在小学、初中,乃至高中,都非常强调抒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要“贴近学生实际”、“表达真情实感”。显然,我们强调的是情和感,集中在学生的感性生活,学生的智性和理性思维素养与表述能力,是不是被严重地忽略了,这是值得反思的。

多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大抵比较有利于向抒情方面发挥。前几年,高考作文以“智子疑邻”为题,虽然寓言故事带有很强的感性,其中隐含的哲理并不算具有太深邃的哲理性,却引来了非议。有中学特级教师声言:“(此作文题)脱离中学生的实际”。当然,强调抒情,也并不绝对是消极的,在人文性的审美教育方面,也许是一种优长,但是,从理性和感性的全面发展来说,则有所偏废。

议论文体,作为理性思维的基本模式,其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这还是比较表面的现象,更为深层的,还在于议论文教学理论的粗陋。

从严格的学科意义上,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严密的议论文教学理论系统。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逐步形成的,至今被广泛认同的理论,就是所谓“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驳论”,等等。其核心是论证,就是以论点为准则,选择与之相一致的材料进行论述。这个理论,从表面上看来,操作性很强,其实并不精密,漏洞甚多。最致命的缺陷在于,论点是现成的、无须分析的。

但是,议论文教学极其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立论。在复杂、丰富的感性现象面前,拿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老生常谈。事实上,这一点已经在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中有所注意。命题作文一度衰微,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勃兴,其原因就是命题作文往往直接提供主题,不利于学生独立形成个性化的主题。到了近年,即使是命题作文,也逐渐变为无主题命题而重新焕发了生机。以2006年北京卷的《北京的符号》,2007年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为代表的高考作文题,其共同特点就是不提供主题,使考生能够在对命题关键词的阐释中形成自己的主题。

实践已经走到了理论的前面:主题不是现成的,至少是对命题的关键词进行分析阐释的结果。从理论上来说,论点是在阐释的过程中产生的,不经阐释的论点是贫乏的。前几年,高考作文题把“诚信”


简单地说成是一切条件下绝对地讲老实话;在《灵魂的选择》中,“救人”是别无选择的,但又是没有风险的,等等,都是对核心论点的内涵缺乏分析,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主题的空洞化。对命题的关键词进行阐释和分析,是概念内涵的阐释,比之举例式的外延阐释,更为抽象,可以说是理论与实践的双重难点。而流行的议论文理论恰恰忽略甚至掩盖了这一难点。其结果就是,学生作文主题内涵空疏,满足于流行的大话、套话。根治这种顽症的最根本方法,就是对主题进行分析和阐释。这从理论上来说,涉及到许多方面,如:阐述论点,阐明基本内涵;基本概念的严密与丰富;阐述的多元性与针对性的有限性;论述的系统性和自洽性。这远不是问题的全部,但对于中学课堂来说,无疑已经十分抽象繁复,特别是缺乏操作性。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学议论文教学至今还停留在一个贫乏的概念---“论点”上。

同时,按照传统的所谓“论证原理”,论点是需要论证的。论证的原则,就是以论点为准则,去选择与之相符合的材料。用另一种流行的说法,就叫做观念和材料的统一。其实,只要选择,就不可能保证统一。什么叫做选择?它不仅意味着挑选,而且意味着排除,与论点相符的材料留下了,与之不符的材料排除了。这就不全面了。虽然表面上,你选出来的材料和你的观念统一了,但这还能叫做论证吗?

这种颇为流行的“论证”方法,事实上十分不科学,往往容易造成自我蒙蔽。

关于自我蒙蔽,英国哲学家罗素曾举过一个例子:几乎所有的英国男性和女性,都相信自己的性别优于对方。男性可以选择有利于自己观念的例子,如所有的大科学家、大政治家、大军事家都是男性。

但是,女性也可以选择有利于自己论点的例子,如所有的暴君、贪污犯、强奸犯都是男性。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做自圆其说。但是真正要确立一个论点,光是自圆其说难免片面。波普尔有一个很有启发性的说法,即所有用正面例子来证明的论点,都是不可靠的。相反,用反面的例子,证伪论点,倒更可靠。有一个很有名的命题:一切的天鹅都是白的。如果你举出古人和今人看见的天鹅都是白的,中国人和外国人看见的天鹅也都是白的。那么,能不能由此证明一切天鹅都是白的呢?不能。因为人的经验是有限的,而要证明的原理是无限的。一旦出现了一只黑天鹅,那“一切天鹅都是白的”就被证伪了。这时,“并不是一切天鹅都是白的”却是确凿无疑的。波普尔得出的结论是,举例证明并不可靠,充其量不过是“说明”而已,而证伪却是更加可靠的,是科学创新的最有效手段。由此,我们在议论文的教学理论中,至少应该质疑“证明就是根据论点选择与之一致证据”的原则。形成新的、深刻的论点,构成独创的主题,关键并不一定在为论点找寻与之一致的白天鹅。相反,倒是在于,寻找与论点不一致的黑天鹅。从操作性上来说,可贵的不仅是观点与材料一致,而且也是观念与材料的不一致。

在议论文教学中,应该把更多的注意放在反例上。例如,当我们拿到“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样的经典命题时,不管列举出多少与之一致的正例,也无法有独创性。只有当发现了某些事实、材料、文献,恰恰能够证伪这样一个命题的时候,我们才有了创造与突破的可能。

这就提醒我们,不要无视那些能够说明成功非失败之母、失败乃失败之母、成功乃失败之母的事实,不要在这些事实面前自我蒙蔽。一旦面临这些经验和现象,不要胆怯,相反应该勇敢地将之揪住不放,以发展自己的论点。这样就可能看到原来看不到的东西。失败乃成功之母,不过是说,失败了不要气馁,要有毅力。但是,事情要成功,光凭主观的毅力,还可能是失败乃失败之母。要使失败转化为成功,还得有其他的条件,诸如主体的天赋、客观的条件,等等。这样,论点就有了深化的可能,论证就可能达到雄辩的境界了。但是,在高考评卷过程中,相当一些同仁,还不习惯于通过对主题进行证伪,深化论点。他们往往把黑天鹅式的论伪,当成“离题”。这种观念,在中学语文教育界,还有相当的市场,如果长期不加棒喝,将遗患无穷。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