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理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要与企业的需求相适应>正文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要与企业的需求相适应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摘要:依据市场的变化与新的论文艺术设计人才观,目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存在与企业的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必须紧密围绕企业的需求,构建有专业特色的、为企业服务的专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现状;更新观念;专业教育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艺术设计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和企业的重视。社会经济建设对设计人才的大量需求,推动了艺术设计教育的设计领域不断拓宽。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与艺术设计教育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加快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改革的力度,在现有学历教育中建立具有明显专业方向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培养出既有较强的艺术设计的专业素质,又了解企业的需求和社会的动向,能设身处地地为企业发展着想的专业设计人才,是该领域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关系到能否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关键所在。
  
  一、市场的变化与新的艺术设计人才观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从德国包豪斯学院开始,已有近100年的历史。而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仅50余年,但来势迅猛,发展很快。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问题,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艺术设计,它追踪视觉文化的前沿,对社会进行认识与体验,不停地创造,不停地推陈出新,解决物质与生活、艺术与技术之间的矛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视觉艺术的要求。从它产生起,就注定要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生活质量为目的。这就要求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要与产业、科研机构、生产实体紧密接触,实现艺术设计教育的教育、经济和服务这三大功能,培养为社会经济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为人类的发展服务的从事艺术设计的专业人才,实现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艺术设计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能够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敏锐的设计审美眼光、创新的创造思维能力和熟练掌握艺术设计专业技术的高素质人才。艺术设计是一种社会生产力,同社会与市场联系紧密,必须面向市场需求。科技、艺术和市场的结合点在设计,设计的核心在于构思,好的构思是发明、是创新。当今,我国开设的艺术设计课程已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正在不断完善。但这种研究色彩、形态、空间、节奏、肌理等现象,把感受、体验、实践作为教学方法,以发掘学生潜能为主导的基础教学体系还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如何完善自身,培养出更高标准的人才是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有待解决的大问题。“21世纪将是设计的世纪”,设计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大学的功能之一无疑是为市场提供劳动力,认清当前市场的特点与需求是制订人才培养标准的主要依据之一。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只有紧跟市场,才能让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在劳动力市场中实现交换价值。艺术设计的毕业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新的软件,而且还要具备沟通、营销、投资和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从设计的全过程来看,当前市场所需要的艺术设计人才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与技能。特别是当国内高校经过数年的扩招之后,供求关系已向劳动力买方市场倾斜,就业中的不稳定成分增加,就更加要求毕业生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才能赢得雇主,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
  
  二、目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企业需求的专业技能存在着严重的脱节
  艺术设计教育不是一般的美术教育,但我国当代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仍是一种美术型的教育,或者说是一种旧有形态的“工艺美术”教育,而不是现代型的艺术设计教育,更不是一种未来型的艺术设计教育。用美术教育的方式来进行艺术设计教育是目前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最根本的问题。从教学内容上讲,艺术设计的教育体系不能完全地封闭于高校内部。目前,我们的一些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没有企业的介入,无视社会的需求,或对企业的需求知之甚少。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企业实际需求的专业技能存在着严重的脱节,以至于企业对我们的学生不认可,对学生的评价是:设计能力不强,实战经验又没有。这就造成现在的尴尬局面:社会需求量很大,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又很多,但是双方都在“望眼欲穿”。
  2.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不够健全,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术不能适应市场需要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从整体上说还是不够健全的:我国目前许多艺术院校存在非设计专业教师从事专业设计教育,自然优秀者少之又少;更多的教师是疲于奔命,穷于应付各专业课程;而部分高校教师严重缺编,也是原因之一。设计,原本就是美的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艺术设计教育理所当然应该把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紧密追踪现代科技的发展,及时把高新技术成果引入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之中,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化的设计技术与技能,提高学生熟练运用高新技术工具及其表现手法的能力。只有使所学即所用,才能达到学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统一,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但目前,高校的学历教育与社会的需求和企业的需求脱节,中国现实的艺术设计教育很难令社会满意:我们培养的大学生的学习理念、知识结构和专业技术不能适应市场需要。一些业内人士对此十分忧虑,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没有一个完整的紧密结合企业需求的艺术设计教育理论。
  3.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轻视实践能力的训练
  我国很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从数量上说相当可观,但从教育质量上讲还不尽如人意。多数学校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轻实践能力的训练;不少高等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时数多,学生自学时间少,不给学生留出思维的空间和余地,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开拓设计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设计观念陈旧,设计手法单调,尤其是缺乏实战经验,不了解当今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不了解企业的运作方式,不会为企业的长远利益着想;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陈旧老化,不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艺术设计专业形成以理论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并且每门课程都力求很完整、很系统,这样就导致课程之间内容重复,课时总量膨胀,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很少,难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实践环节的设置层面过低,课外培养环节不规范,认识实习、市场调查等巩固学生知识的环节过多,而学生动手实践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综合性实践环节过少,实习实践多流于形式。
  4.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落后,教学手段缺乏创新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前沿性和交叉性,而且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那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之适应当前社会需求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很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几年如一日,很少进行调整,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造成学生学不到最新的知识,使教学和社会脱节。另外,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很多课程应以实践为主,应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在教学手段上加以创新。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院校还在沿用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这样做只能降低教学的质量,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三、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思考
  
  1.加强理论修养,树立素质教育思想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培养模式要不断创新,必须拓宽专业口径,同时必须结合社会的需求。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即将成为设计师的大学生认识和发掘自身的艺术设计方面的潜质,更多地关注社会和公众的利益,让他们在艺术与行为、社会和自然的碰撞中,跨出设计对象的范围来考虑问题,容纳各种积极因素来为己用。新时期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教育必须加强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的投入,其关键在于创新。培养大批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型人才,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依据。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加强理论修养,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对于一个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创意思维尤其重要。只有对艺术设计的产生和发展有全面的、客观的、理性的认识,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培养出自己独特的艺术见解。
  2.改革艺术设计的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与抗风险能力
  抄袭和模仿决不是设计的本质,教育也一样。在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中,质量是生命,特色是优势,没有特色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和缺乏竞争力的教育。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改革要根据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设计教学计划。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体系的改革要深入调查研究,要研究社会的需求,企业的需要,并以点带面搞试点,要在质量和特色上下功夫。从艺术设计教育而言,倡导创造性教育已有很长时间了,但时至今日,大多数院校,专业的教育仍然是传统型的技法教育。有的院系,从素描、色彩、构成、字体到设计表现(效果图,模型)等技法训练课程占总课时的80%以上,而人文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课程很少,形成了学生表现能力(主要是绘画能力)较强而人文科学综合素质偏低、模仿能力强而创造性不足等问题,学生的市场意识与抗风险能力也较低。培养市场意识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有清醒的认识,使其在压力之下产生动力,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并知道要学些什么;而抗风险能力,则主要包括广博的专业知识基础,预见市场发展的能力,及时拓展甚至转换专业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3.合理安排艺术实践,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
  教育创新对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明确其目标和实施途径后,关键是实践。许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反映,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社会上不实用,在公司可以学到学校里所学不到的东西,这充分说明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教育的滞后。学校不仅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而且要把教学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积极开展不同地区的艺术设计产业开发、设计教育、设计信息研究等合作研讨和交流。要克服重理论、轻实践,重视课堂教学、轻视现场实践的观念,提倡崇尚实践、善于实践的教学观念。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建立了基础教学与工作室教学“双程教学管理制度”。通过工作室教学,学生可直接参与教师的纵、横向课题,加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的深度,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对于实践教学不够完善的院校,除了鼓励学生去校外的公司兼职,学校内部也可以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如校办工厂、学校的设计事务所、工作室等都是学生设计实践的理想场所。
  4.加强教学改革的研究,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
  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重点突出“创新”。开展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专业创造型人才,教育方法的改革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改革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树立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具有个性的发展,就要加强教学改革的研究。首先,应改变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倡导互动式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留有自己思考的时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品质。其次,要真正确立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新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精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知识结构应具有既专又博的特点。美国现代管理理论的代表西蒙就是具备这种知识结构的典型人物。他运用计算机、数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知识对企业管理进行综合研究,将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和行为科学结合起来,创立了决策理论科学,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带动了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设计教育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和变化着,我们原来的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如果再不改革的话,就会被新时代的大潮所淘汰。
  
  参考文献:
  〔1〕华勇.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如何适应市场〔J〕.装饰,2006(8).
  〔2〕张巨平.艺术设计的创新教育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9).
  〔3〕李伟.对新形势下艺术设计人才素质问题的探讨〔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3).
  〔4〕阿伦娜.艺术设计教育与创造性思维及其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3).
  〔5〕李绵璐.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趋势探讨〔J〕.装饰,2002(1).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