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初等教育>本土文化融合到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正文

本土文化融合到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初等教育

  

  本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当前,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由于受到学校办学条件、学生自身差异、地域特点限制等方面的影响,教学实效不尽人意。将本土文化融合到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之中,因地制宜,有利于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创新美术教学形式,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提高美术教学效益,突出地方美术教育特色,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依托本土文化,开发美术课程资源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教学更大的空间,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可见,构建农村中小学美术新课堂,教师必须顺应新课改的需要,努力开发农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内容,让本土化、乡土化资源成为美术的有益课程资源,对国家课程进行地域性补充,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美术与生活、环境、人类的联系,用美术表现生活,再现生活,展现美,创造美。

  1.校园资源。

  校园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美术教学中的透视、写生教学,表现内容中的室外景色、花草树木等等,都需要利用校园中的现成资源,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校园特有的文化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潜在资源。比如,校园中的运动会、美术展览、书法比赛、联谊会、学生摄影作品展等,这些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是美术教育成果的一块实验田。

  2.自然资源。

  大自然是率真本色的课程资源,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为农村中小学提供了丰富的美术资源,很值得利用和开发。蓝天白云、山川河流、奇峰秀岭、红花绿叶、田野风光、水中的鱼、空中的鸟、天上的彩虹、稚嫩的青草、肥壮的牧群、袅袅的炊烟、朴素的农舍……老师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融入社会,就地取材,开“源”建“库”,去发现、去寻找,从平平常常的、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感受美术材料的形态、肌理、色彩、质地,让学生感受到美就在自己的身边,让大自然的每一处景色在学生的笔下都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比如,《闹春图》《青苗图》《丰收图》《蔬菜瓜果变变变》等,让学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描绘生活、创造生活,还可以锻炼学生捕捉美术素材的能力。同时,农村中小学生有着比城镇中小学生更多亲近大自然的机会,教师可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构思和创作。比如,利用自然形态的乡土动植物资源,培养学生概括事物形象及综合处理材料的能力,启发学生发现利用自然之美去创造生活美的思维方式;利用当地民居村落、人文景观、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及家乡人物的精神风貌,充实和丰富农村美术课程资源,从而生动美术课堂,让学生在艺术表达的同时体验和享受不同材质的艺术创造以及相互交融的丰富情趣,艺术天赋得到充分发挥。

  3.社区资源。

  美术根植于生活。广阔的农村中,有大量的能工巧匠,他们或根据日常需要,或作为谋生手段,就地取材进行创造,有着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民间艺术。比如,剪纸、泥塑、纸扎、编织、面人、木雕……这些民间艺术在造型、式样、色彩、技巧方面都具有极强的艺术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学校可以定期邀请这些民间艺人来校进行讲座、表演、示范、做课等,参与到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贴近学生,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提升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活力,使新课程改革空间更为广阔。

  4.家庭资源。

  学生家长也是很好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发现和珍视。

  在众多学生家长中,有的擅长雕刻,有的擅长年画制作,有的擅长泥塑……在家庭影响下,学生潜移默化中就会学到一些美术技能,教师可引导学生家长将可用资源用之于课程教学,通过开展互帮互学的美术创作交流活动,调动学生之间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美术能力的发展。对于家庭资源的开发,教师还可以定期请学生家长到校配合学校进行美术教育,也可以让学生在劳动中提高其艺术实践能力,鼓励家长购置一些学生喜爱的艺术书籍、杂志、音响资料等,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

  5.教师资源。

  教师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课程资源。美术课程教学,应重视教师资源的利用开发。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匮乏,一些学校把仅有的美术专业教师也变为语数教师。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现有美术教师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美术才能,有时可以将教师优秀的美术作品作为教材,供学生学习之用;另一方面,还可积极挖掘具有一定美术才能的其他学科教师的潜能,比如,有的爱好国画,有的爱好素描,有的爱好色彩,让他们及其作品成为鲜活的美术课程资源。利用教师间的优势互补,丰富美术教学手段和形式,有利于美术课程的开展、发展。

  6.学科资源。

  学科整合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也应注重学科的整合学习。比如,除了美术教材之外,语文、音乐、科学、品德等学科教材上,也有大量生动鲜活的图画,不论是主题内容,还是色彩、表现技法,都体现了高超的艺术性,值得学生研讨、利用,以此充实美术课程资源。

  存在即资源。法国着名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重视身边的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并很好地加以利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才能有更好地发展。

  二、依托本土文化,创新美术活动形式

  美术教学最忌沉寂无声。只有依托活动载体,拓展美术教学时空,才能真正让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本土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教师应根据美术学科特点,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和感受,积极探索适合学生、适合地区、让学生喜闻乐见的美术活动形式。

  1.变废为美。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看起来是“废品”的东西,经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制作,能够变成可观赏、有价值的艺术品,变废为宝,变废为美。诸如黄豆、绿豆、红豆等植物种子,各种形状、颜色的树叶,小溪边的卵石片、农家的各种秸秆、家禽羽毛、树皮、树根、石子、瓷砖、易拉罐、旧报纸等,都是绝好的美术创作资源,既经济又实惠,既好玩又有趣。教师要引导学生活用各种材料,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创作出一幅幅漂亮的画或一个个有用的艺术品。比如,用干松果涂上各种颜色制作五彩菠萝;用枯萎的竹子做成漂亮的雕刻作品;收集旧电池,制作成美丽的“城堡”;根据河边卵石的自然纹理,设计制作各种精致的卵石画;用家禽脱落的羽毛制作成羽毛装饰画;用贝壳、螺丝、树枝、树叶、花瓣装饰成盆景;用铁丝、细线、稻草、植物的藤编织成中国结、挂饰;用泥土制作泥塑、彩塑;收集各种蔬菜的标本等。通过废品变美,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制作力得到充分发展。

  2.主题创作。

  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美术活动,既要突出地方特色,又要兼顾学生的“热点”,围绕主题精心组织。比如,以废旧麻袋和毛线为主的壁挂创作;以地方建筑(庙宇、桥梁、纪念园等)为主题的水墨画创作;以本土特产(种子、玉米秆、芦花等)为主的粘贴画创作;以家乡风土人情为主题的版画创作;以当地历史文化名人为主题的连环画创作;以地方小吃为主题的陶艺制作;以树根粘贴的书法活动……在教学中注入本土艺术元素,不断拓展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创作中体验,在体验中创造。

  3.立足民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特色文化。”农村有很多情浓、趣浓的美术题材。比如,农家人与邻里和睦相处、赶农时互帮抢农活、乡邻间的聚会等浓浓的乡情,农家人杀鸡宰鸭、捕鱼捞虾、打年糕、磨豆腐、办年货、写春联、走乡邻、访亲友等特色的乡俗,还有更具农家特色的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让学生亲身体会和深入到这些乡土文化当中,并创作出具有特色的美术作品,真正理解其中所传达出的文化内涵,启迪学生的智慧,润泽学生的心灵。同时,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无限生机,一幢幢小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道路四通八达,一排排现代化工业厂房,这些正是现代新农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观察农家园,描绘农家美,激起爱家乡之情,引导学生畅想未来,为家乡设计宏伟蓝图。此外,随着时代的变迁,农家旧俗在悄悄改变,许多风俗赋予了新的涵义。这些反映当代农民新思想、新观念、新习俗的题材,也是学生值得去捕捉的。比如,农民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风尚,捐资办学校,修村道,帮助贫困户等等。如今的农家有了钱,不仅买彩电、冰箱,还要买书、买电脑上网等等,让学生摄取这些时尚画面,变成一幅幅美术作品,留下美好的记忆,得到情感陶冶。比如,生成的《我的新家》《设计未来的家乡》《让家乡的水更绿》《村子里的小轿车》《家乡新貌》等作品,让学生在描绘家乡新面貌新气象的活动中增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信心。

  4.作品展览。

  通过美术作品展览,让学生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能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绘画能力、动手能力,增强自信心,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比如,举办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民间木刻、刺绣、砖雕、扎染、皮影、木偶、版画、漫画、年画、泥塑、根雕等作品展览,学生在更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了解地方美术文化历史,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本土文化真正浸润学生心灵深处。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生命力根植于本土化、乡土化。美术教师应因地制宜地挖掘、整理、探索和实践,秉承“发现乡土智慧、传播乡土价值、激发乡土创造、传承乡土文化”的理念,充分开发利用农村人文、地理、自然资源的独特优势,开展有农村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让本土文化资源真正进校园、进课堂。只有这样,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彰显活力,大放光芒。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