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新时期军事院校教育理论创新的理性思考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论文关键词:新时期军事院校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论文摘要: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创新是改革发展的动力,如今这个时代是一个必须大力推进军事院校教育理论创新的时代。关注军事院校教育理论创新,应该成为推动军队院校教育在新世纪蓬勃发展的保障与支撑。
军事院校教育类同于地方院校教育,在我国历经改革发展,目前己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但总的来说,军事院校教育的理论创新还跟不上迅速发展的军事教育实践和军队建设现实需求。由于军事教育与社会教育,以及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军事院校教育系统内部也在产生着新的问题,出现了比过去任何时期要复杂得多的局面。原有的军事院校教育理论已不能适应这样的新形势、解决军事教育改革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所以,要求军事院校教育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理论品质,抽象出新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即军事院校教育理论的不断创新,以有效地指导军事院校教育的改革实践。
一、军事院校教育理论创新是伴随军队建设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军事院校教育理论创新,也不是超越现实发展的可能性条件,制造一种不切实际的玄学,更不是故意搞一些稀奇古怪的新名词,恰恰相反,它正是根据军队建设发展的现实需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确地分析问题、解释现象并为现实军事人才的教育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军事院校教育理论创新是在解决军事教育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抽象出新的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这种认识是伴随军队建设实践发展而发生的,先后促进,交替上升。
(一)新时期军事院校教育理论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军队是在不断发展的,军事院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必须适应新军事变革的需要进行历史性转换。一定的社会形态要求有相应的教育形态,那么军事院校教育体制结构自然也就要与这种社会形态下的军队建设目标相配套。像工业社会主要是科学知识教育,此时的军事教育也是以此为基础的学历教育占主导。而在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人类逐步进入到科学社会,其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带来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教育创新,这种创新决定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它不仅改变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深刻地影响着民族和国家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为国防综合实力的发展与壮大提供了条件。当前,尽管我国科学化程度还较低,但这不能否认我们已经无可回避地进入了科学社会这个时代,无法回避实现军队“跨越式”发展的时代要求,必须承按“跨越式”发展对军事院校教育转型提出的时代课题。随着军队质量建设对人的素质需求标准不断提高,我们必须明确今天中国军事院校教育发展的目的、内容、措施是什么。
(二)军事院校教育理论创新是军队建设发展的现实需要
客观地说,此前我国军事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地方高(中)等教育思想,主要讨论的问题是以班级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分科知识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问题,这种教育理论着重研究军事教育、军队发展、文化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讨论军校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这种传统的军校教育理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科学社会军队建设发展的需要了。宏观地讲,“军队院校教育,对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作用。”那么,跨入新世纪的科学社会中,我军全面建设现代化军队究竞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军事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现代化军队中的官兵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基本素质等等,传统的军事院校教育理论不能做出清晰的定位;具体地讲,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没有高质量的院校教育作为基础,不断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就难以推进。”那么,信息化军队官兵的基本素养应该达到哪种水准,现行的军事院校教育怎样才能满足打造新型军队的建设发展需求等等,这些在过去的军事院校教育理论和政策中难以找到公认的答案。尽管人们努力地创新现有的军事院校教育理论,并对上述问题作了大量新的解释,以推动政策研究,但从实际效果来看,由于理论创新的深度不够,致使解决问题的对策不够周全,教育改革不尽彻底,仍存在一些规划、操作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急待解决。像联合办学中的质量监督与教员监管问题、接受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军事基础薄弱问题、国防生在校期间的部队见习锻炼问题、高校毕业生和国防生服务于部队基层建设的信念是否坚定问题等等。我们必须清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军事院校教育的主要矛盾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高质量人才需求与军事院校教育创新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我国军事院校教育发展要走出瓶颈,创造特色,首先必须认真解决军事院校教育理论创新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军事院校明确其教育发展的目的和战略思路。
二、军事院校教育理论创新是推动军事教育实践向深远发展的必然动力
理论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推动实践向更高层次发展,这是一个普遍规律。军事院校教育理论只有跟进时代,适应军事教育发展客观要求,才能起到指导教育实践的作用。而创新是使军事院校教育理论跟进时代,具有先进性的根本动力。军事院校教育要发展,必须依赖于创新的教育理论作支撑。通过改革落后的教育观念、课程体系、评估体系、教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等等,使军校教育涣发新的活力,从而推动军事教育实践的发展与进步。回顾我军教育发展史,每个阶段的军事教育改革与发展,都是以创新的教育理论指导为动力的。我军院校军事教育诞生于革命战争实践,与人民军队建设息息相关。迄今我军院校教育的发展过程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上世纪70年代末之前的院校起步发展阶段
回顾这一阶段50余年历程,军队院校办学宗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强调:要把军校教育与军队的使用与建设直接联系在一起。军校教育是军队建设的基础,关系军队建设的全局。办军校就是要解决建军急需的人才。因此说,该阶段军事院校教育具有浓厚的职业教育色彩,伴有少量的学历教育。这个时期经历了创办军政学校、文化教育大革命、教育恢复与整顿、教育体制改革等艰辛的发展探索,尽管其间走了一点弯路,但总的说来每次改革都是企图建设一种满足军队质量和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军事教育体系,都在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军校教育的规范化改造。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在1950年第一次全军院校会议提出:“挑选最强有力的干部领导院校、选择最优秀的干部进院校学习。”的思想指导下,使得我军院校在50年代得到了大建设、大发展,军队院校先后基本形成了军事、政治、技术、业务等门类齐全,结构、层次基本合理,初、中、高三级相衔接的教育体系。
(二)上世纪80年代以后近20年的院校探索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开始确切说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的。在“军队院校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建设的战略重点。”①“舍得拿最强的干部办院校,舍得送优秀的干部、战士进院校学习,舍得把先进的技术装备发给院校,该花的钱要舍得花。”②以及此时军委提出的“军校教育要以教学为中心,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等一系列办学理念指导下,加之全社会对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视,军校强调发展学历教育,在教学观念上追求“大平台、宽口径、厚基础、复合性”,进行的是学历教育与岗位任职教育并举,但军事职业性的特点被相对弱化了的阶段。
(三)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启动的院校创新发展征程
这是一个秉持创新的伟大征程,以1999年第十四次全军院校会议召开为标志,尤其以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为契机。此时,中央军委明确提出军队院校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相分离,并以任职教育为主,从而确立了任职教育在我军院校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以此着力构建我军新型院校体系。今天,我军的院校教育正处在这种大发展大转型时期。这种大转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是我军院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突破。在这种情况下,军事院校教育实践改革与发展能否成功,取决于军事院校教育的理论创新程度。如果理论是创新的,摸准了2l世纪军队发展的脉搏,反映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实践才会有正确的发展方向,才会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我军建设要实现跨越性发展,军事院校教育要实现质的飞跃,迫切需要在当前进一步提高军事院校教育理论创新能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先进的教育改革观念,探索新世纪军事院校教育的科学发展思路。
三、在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中把握军事院校教育理论创新的主题
思想是理论形成的初始阶段,是源泉;理论创新是思想创新的高度概括、系统化。思想创新和理论创新都源于实践,又共同作用干实践。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如果不在思想理论上取得先进地位,它的实践必然是落后的。如今关注军事院校教育理论创新,就应深刻把握指导军事教育科研与改革实践的科学思想。
(一)军事院校教育改革应树立正确的教育发展观
随着世界军事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许多传统的军事教育思想和观念面临挑战,制约和影响改革的根本因素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旧思想和旧观念,以及直接受这些思想观念影响的思维方式。要使军事院校教育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首先必须从新军事变革特征、我国国情、我军军情和国内高等教育现状出发,遵循教育规律,转变军事教育思想,更新军事教育观念。本着这样的原则,教育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发展观,人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发展也要有一个正确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是不断变化的,应在处理好军事院校教育发展的一些基本关系上来确定军事院校教育发展观。主要包括下列关系:军事院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坚持在改革中发展;军事院校教育规模、速度、数量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坚持协调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把二者统一起来,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持续发展,防止大起大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坚持有所留有所不留基础上进行重点建设;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坚持最终保留的院校都能做到科学定位,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正确处理军队院校教育与其它多种形式高等教育的关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军费对院校教育专项投入与部队定向人才培养经费赞助的关系,坚持专项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的体制;调动各方面办学积极性与依法治校的关系,坚持实现上层依法治校,院校自主办学。从这些概括了的军事院校教育发展的几大关系中把握新时期的教育发展观,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更深透。
(二)军事院校教育改革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尽管我们都认可军事院校教育只是培养军事人才的,人才的使用是部队的事,但我们必须承认2000年之前的十几年,我们的军事人才培养与部队建设的现实需求没有很好的统一起来,也就是院校教育在“贴近”上做的不够,军事院校教育与部队建设存在脱节,这种军事人才标准仅仅是知识本位的学历证书,而非军队建设所需的实际创新能力。军事院校教育培养了大量的学员,但却不是很适合部队建设第一任职岗位,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部队的认可与钟爱,到部队后往往需要再进行教导队上岗培训。究其原因除了别的因素之外,也有院校在人才。观念方面的问题,说到底是这种军事院校教育的发展目标、教育过程与事实结果对学员的发展特别是对能力的发展存在缺陷。这种教育更多的是关注学历性人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而对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却考虑不足,业务不够精,能力不够强。严格地说,这样办下去,人力资源得不到科学开发和使用,有限的军事院校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会被浪费,结果当然是基层部队不能满意,军委、院校和个人都难以接受。很显然学历已经不能说明学员的发展问题,只有立足于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教育,才是以人为本的军事院校教育。培养学员对现代化军队的建设能力,才是军事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三)军事院校教育改革发展要瞄准信息化
信息化是建设现代化军队的重要内容,应始终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内军事院校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一方面,在未来战争中,大量信息战人才是军队夺取优势的法宝。为此,西方发达国家及东盟国家都大力建设打赢信息战的科研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更新机制,使军事教育与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相统一。依靠军校“龙头”大力推进军队的全面信息化建设,是未来世界军事院校教育竞赛场上的“主旋律”。另一方面,军事院校教育自身改革发展需要教育信息化的催化。一些发达国家军事院校正致力于建立数字化、模拟化、网络化为一体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体系。可以预见,彻底实现院校教育技术创新与教育理论创新互动发展,是保证军事院校教育改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