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理论>用对话创建课堂,让生命感受民主>正文

用对话创建课堂,让生命感受民主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摘要】“对话”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方式。“教学本身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对话教学是指教师与学生、以及作为“文本”的教材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相遇,通过两者之间的对话式的相互作用,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的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对话 历史与社会 课堂 生命
  
  一、前言
  
  “对话”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任何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必须在一定的交往情境中、在学生的真实体验中孕育、生成、发展,这是教师无法包办代替的。我们应该通过师生之间直接性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实现双方主体性的建构与发展,真正做到把历史与社会课堂还给学生,回归课堂的本义。
  那么,如何使历史与社会课堂成为师生间进行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互动的舞台,使师与生都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从而由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呢?
  
  二、做平等中的首席引领真正对话
  
  学生与教师对话,是教学民主的真诚呼唤。新课程把教学定位为师生交互、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教师要有“对话”意识,所谓“对话”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对学生而言,对话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对话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由教学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对话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对话不同于“讨论”、“交流”,实现课堂对话要求教师做到:
  1.尊重学生,实现真正平等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要达成真正的对话,达成双方思想上真正的相互回应和碰撞,就必须以尊重为准则——对学生的创见要充分鼓励;对学生的异见要尊重理解;对学生的误见要宽容引导。
   2.当好“首席”,引领真正对话
  从情的角度讲,学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但从知的角度看,教师毕竟不是学生,教师和学生是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教师作为教育共同体中与学生平等的一员,应做好“平等的首席”,引领真正的对话。
  
  二、创话题和情境构建对话平台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要鼓励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就必须善于激起和捕捉学生心灵深处最真实的需要——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学中教师要切实考虑学生的情感与心理,精心设计科学的话题与情境,以有效地开启学生自主思维的窗口,构建对话的平台。作为话题和情境,它应该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1.开放性
  我们发现,几个人在一起聊天时,不会觉得没有话说,大家围绕一个中心话题,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以谈自己的某个看法,也可以就别人的观点材料进行辩论,每个人的思维是发散的。也正由于没有什么限制,所以大家感觉很轻松,参与的积极性也就高。课堂中的对话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果说“问题”的指向是明确的,答案是惟一的话,那么,“话题”的指向则是开放的,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这种答案没有正误之别,只有深浅之分,不论是优等生,还是那些后进生,都能有话可说。这就避免了学生因害怕答错而不愿参与对话的弊病。

  2.概括性
  话题不宜细,用以作为对话平台的话题,应该是对内容的高度概括,有较强的包容性。如果说一个个的问题是“目”,那么话题就应该是“纲”。
  3.针对性
  话题应该针对文本,这正是课堂对话与一般意义的聊天的不同之处。一个好的话题应该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应该能引导学生在课文中进进出出好多个来回。
  如笔者在执教七年级《自然环境》一课时,为了使学生理解世界各地气候的差异,创设了一个话题:假如让你去周游世界,只能带上夏天的衣服,该怎样走才能走遍各国而不被冻着?
  要创设一个精当的有较强针对性的话题,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文本,不唯教材习题、不唯教师用书,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高屋建瓴,统揽全局,以“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来创设话题,从而为学生构建出一个高效的对话平台。
  4.适应性
  如果说针对性是指向文本,那么适应性就是指向学生。
  如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各家思想的内涵和差异,针对教学内容,我创设了一个百家论坛的情境: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盗了邻居的钱财。如何处置这一事件,当时的诸子百家意见各不相同,争论纷纷。
  (1)统治者应该关心爱护老百姓,要减轻百姓的负担,但每个臣民都应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不能做违法的事,我们要对他进行道德教育,使他改邪归正。
  (2)是因为统治者的赋税过重而引起社会的偷盗行为,所以统治者应无为而治让百姓自由自在的生活,不要侵扰百姓。
  (3)我们的社会应关爱每个人,不分高低贵贱,互助友爱,那么这个社会就是理想的社会。
  (4)无论什么原因,违法都必须严惩,只有严刑峻法,才能维护社会秩序。
  问:(1)(2)(3)(4)分别代表哪种思想,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差异?
  诸子百家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但对初中学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一情境既使学生认识到百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又使抽象的思想变得生动具体,符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所以这一情境对落实教学目标是非常有效的。
  
  三、集师生智慧生成对话精彩
  
  在教学中,要珍视学生间“智慧、灵性的碰撞”,要善于把学生的对话逐步引入正题,引导学生展开切实有效的讨论、探究、实践,让学生置身于一种“合作”氛围中,“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既有的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多唤醒或激活”,从而促使文本新的意义的生成,使“静态”文本在学生创造性的延伸拓展中,焕发出更加鲜活的生命力。
  毫无疑问,如果不是对话,就不会有学生意外的发现,就不会有教师心平气和的倾听,就不会有课堂及时的变奏,也将不会有师生集体智慧的闪现,当然也不会生成如此精彩的教学资源。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充分尊重学生,实现教师、文本、学生平等对话,使课堂教学弹奏出创新的音符,让课堂教学生成一个又一个精彩。
  
  参考文献:
  [1]张春莉.从建构主义观点论课堂教学评价.教学研究,2002,(7).
  [2]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3]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沈阳出版社.
  [4]王荣生.语文课程标准的“对话”理论.语文学习,2002,(11).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