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理论>从创意产业视角审视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正文

从创意产业视角审视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摘 要 创意产业的核心动力是经济,而生存的根本是创造力,创造力的提升则源于人才的集聚,因此人才乃当前时世所需。在对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内外现状作逐一评析后,指出了我国创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以设计教育的发展来促进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 创意产业 设计教育 思考

1 创意产业的内涵界定
  创意产业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20世纪80年代,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在他的《创意经济:人们如何从思想中创造金钱》一书中,把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保护范围内的产业;这里,知识产权包含四大类,即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
  创意产业思想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经济学家熊彼特那里;他于上个世纪初,曾在著名的长波理论中提出了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1947年,法兰克福学派首先使用了“文化工业”概念,认为它是资本主义技术统治和工具理性的发展。1986年,经济学家罗默撰文指出,创新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创造财富的新机会,所以创意才是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
  与创意产业密切相关的概念有文化产业和内容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内容产业则是那些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其服务的产业;包括报纸、书籍、期刊等各种媒介上传播的印刷品内容,音响电子出版物内容,电视、电影等音像传播内容,用作消费的各种数字化软件等。由此可见,文化产业、内容产业可以视作创意产业的一部分;创意产业是对两者的结合与发展。
2 国内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当今世界,创意产业已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明确指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各发达国家的创意产业以各自独擅的取向、领域和方式迅速发展,展现了一幅创意产业全球蜂起的热烈景象。从创意创业的国际发展来看,英国、美国和韩国等都是创意产业的典范国家。
  在英国,近10年整体经济的增速为70%,而创意产业的增速为93%,充分体现了经济由制造型向创意服务型转变的根本特征。2003年,英国首相战略小组指出,用就业和产出衡量,伦敦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金融业;创意产业成功推动了英国出口,有效地抵补了货物贸易逆差。
  在美国,阿特金森和科特于1998年明确指出,美国新经济的本质,就是以知识及创意为本的经济,新经济就是知识经济,而创意经济则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和动力。美国人发出了“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的宣言。据统计,到2001年,美国的核心版权产业为国民经济贡献了5351亿美元左右,约占国内总产值的5.24%。
  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地已经相继出现了创意产业集聚的迹象。如北京昌平的上苑、通州的宋庄、大山子的798工厂,上海浦东的五莲路口均已经成为画家聚集的地方。这些是自然形成的小块创意产业集聚,还有一些是由政府引导,通过制度安排形成的产业园区。如上海市首个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2004年10月12日在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揭牌。该基地将依托张江高科技园区雄厚的软件产业和芯片产业,着重发展动漫和游戏产业、影视制作产业、多媒体内容产业。目前,张江已聚集了一批重量级的网络文化企业,如盛大网络、第九城市、网星游戏等游戏软件企业,以及矽幻科技、创新科技等电影后期制作企业,为基地奠定了产业基础。此外,落户张江的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艺术分院、上海电影艺术学院(设有动漫学院和网络艺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等,将为基地提供丰富的设计创意人才。但相对于亚洲创意产业发展较早的其他国家,我国的新兴创意产业只是少量的零星分布,规模小,水平低,还仅仅处于稚嫩的起步阶段。
3 创意产业对我国设计教育的启示
  从根本上说,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是创意人才的极端匮乏。大批量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是我国未来创意产业获得大发展的前提。近10年的经验表明,各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无不得利于各国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仅以游戏产业为例,到2003年底,设有游戏相关专业的大学(学院)美国有540所,日本有200所,韩国有288所;其中在韩国,仅政府指定赞助的大学及研究院游戏专业就有105个。1999~2000年,在韩国遇到第二次经济危机时,也正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拯救了韩国经济。相比之下,我国创意人才的培养,由于受原有教育培训机制的制约,不能适应成飞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尽快变革,创造新的培育机制,以推动我国创意产业的健康高速发展。
3.1 注重设计专业基础教育的拓展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现代设计教育源于1919年3月在德国魏玛创立的“国立包豪斯设计学校”,它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为发展现代设计而建立的学校,为工业时代的设计教育开创了新纪元。包豪斯的教学中谋求所有造型艺术间的交流,把建筑、设计、手工艺、绘画、雕刻等一切都纳入设计教育之中,使之成为一所综合性的设计学校,其设计课程包括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展览设计、舞台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等,甚至连话剧、音乐等专业都设置在包豪斯课程中。包豪斯的原则是:艺术与技术相统一。根据这样的原则,包豪斯教育注重对学生综合创造能力与设计素质的培养。
  包豪斯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设计教育仍然有很大的启发。当今的世界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类所面对的许多重大课题,需要运用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以综合的方式才能解决。设计发明和层出不穷的新产品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也多样化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消费方式。在变化了的社会需求面前,传统的过分狭窄的设计专业所培养的学生缺乏适应能力、创造能力、综合分析和决策能力。因此,设计教育应实现从狭隘的专业教育走向综合素质教育,把综合教育与专业设计教育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树立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与创造性工作方法的统一意识,使其具有对复杂情况的分析能力,具有创造性、主动性、责任感等方面的素质,具有更为广泛的可迁移性技能。

3.2 实现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设计课的“链接”
  近几年,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这种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乃是设计的竞争,设计的竞争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设计教育的竞争。因此设计教育作为一门学科,面对新形势,究竟该如何发展,是需要深思的问题。总的感觉是一、二年级学习绘画,三、四年级学习专业设计。这种局面仍在大多数设计院校里被普遍实行着,虽然许多人士早已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性,但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又谈何容易。要真正实现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设计课的“链接”,这不仅是意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实际行动的问题。基础课教育固然非常重要,它决定着学生今后的发展潜力,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基础的界定和认识。现代艺术设计是交叉学科也是新兴学科,涉及诸多领域和诸多方面。这里不妨以素描和色彩为例:其一,素描。考虑分成对自然对象的写实再现和对自然对象的抽象表现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训练学生的写实能力;第二阶段注重强调艺术感觉、联想、夸张和变形,以新的概念创造具有个性化形态语言。其二,色彩。可分为写生色彩和设计色彩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训练学生的观察与表现能力,第二阶段注重强调色彩的主观性、创造性与应用性。从色彩策划入手,揭示色彩与形象,色彩与生理,色彩与心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设计色彩的能力。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把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设计课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3 强调专门创意课程的设立
  创造力决定设计工作的成败,创造力的培养有赖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挖掘和对学生个性的尊重。我国设计教育界大都强调技术和技巧的表达,反映在具体的设计中即重“技巧”轻“创意”,我们的设计教育环节,不能将直接追寻创造力的可能完全诉诸于被模式化的所谓基础训练中,使想象的张力在长期的基础训练中不自觉地迷失方向。创造性是设计的基本特征之一,设计教育体系中创造性思维的启发和提升必然是始终关注的焦点;整体教学体系的完善与建构过程,真正的目的不是使学生通过逻辑思维获得唯一正确的视觉传达,而是更侧重于启发学生通过发散性的思维去获得多种可行的思路,并以创意的最终视觉来实现。
  创意是艺术设计的灵魂,一个以创新为本质特征的专业院校,不能没有专门的创意基础设计与研究的课程。虽然众多院校课程中都强调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但缺少一门专门以开拓设计领域创意为主体的、研究设计创意方法的课程。我们应把设计教育向理念和创意上提升,尽可能地提出各种层面的创意实践,如开设“图形创意”、“超前设计”等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哲理思辨能力、理性逻辑能力与无羁创意的综合能力。以此增强学生的设计意识,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设计者的艺术灵感和人文自觉。
3.4 由传统的专业化教育模式向有基础、重实践、高科技的教育模式转变
  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对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要求极强的艺术设计人才,是断然行不通的。艺术设计教育必须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走有基础、重实践、高科技的新型艺术设计素质教育之路。
有基础,就是要打下扎实的艺术设计的专业基本功。要把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专业基础课讲深、讲透。这里所说的“讲深、讲透”,不仅仅是指讲清楚各自孤立的内容,而是要把它们同专业设计课之间的联系讲明白、讲透彻,给学生以启发,使专业基础课真正地成为艺术设计的“基础”。我们都知道,创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有了好的创意,接下来就需要将创造性思维转换成符号,这是一个培养表达的必不可少的过程;将创意表现出来,而不是仅仅将它说出来而已。创意内容和创意内容的表现归结于一个终结点,那就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没有形式,内容无以呈现;没有内容,形式也就毫无意义。有了好的创意但缺乏形式美感、缺乏专业的表达,将会使作品失去质量,使创意黯然失色。
  重实践,就是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艺术设计的实践中去,要把实践环节的教学放在重要位置,制订符合专业特点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实践性教学计划。艺术设计属于商业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类别。只有设计出符合社会需求、有市场前景的艺术设计作品,艺术设计专业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意义。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更是惟一标准。艺术设计教学效果的检测,必须放到设计应用的实践中去,用事实来说话,再通过实践反馈的信息,来对艺术设计的专业教学、理论教学加以调整、补充和改进,使所学即所用,达到专业教学与社会实践应用相一致的境界。
  现代设计艺术是一种实用艺术、应用艺术,与“纯粹艺术”不同。设计,原本就是美的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艺术设计教育理所当然应该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紧紧追踪现代科技的发展方向,及时把高新技术成果引入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之中,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化的设计技术与技能,提高学生熟练运用高新技术工具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艺术设计本身是一个较为年轻的学科,我国艺术设计基础教育体系尚未完善。社会生活的变化,艺术与科技的发展,不断地向艺术设计提出新课题、新要求,也为艺术设计教育如何适应变化和新课题开辟了广阔空间。因此,艺术设计教育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意、与时俱进的领域。
参考文献
1 安德鲁·森尼尔.创意产业:充满情感的经济〔J〕.产品设计,2005(6)
2 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文化蓝皮书-2004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 蒋多.创意产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N〕.中国文化报,2005-08-14
4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深圳:新世纪出版社,2001
5 黄志成.全纳教育:21世纪全球教育研究新课题.全球教育展望.2001 (1)
6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7 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