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课的概念和特点
如今在我国,很多教师已经是微课制作和应用的高手,微课作为一种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的辅助工具能大大提高学生对未学知识的拓展探究、对已有知识的加强巩固、重点难点的深入理解。那么,怎样的微课是优秀的微课呢? 首先要从微课的概念说起。
( 一) 微课的概念
2006 年,有位孟加拉裔美国人 Salman Khan,萨尔曼·可汗,是个公司职员。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一个亲戚的孩子数学不好,请他辅导数学,孩子的成绩迅速提高,于是更多亲戚的小孩纷纷找他来辅导,应接不暇,怎么办? 他想了个办法,找了一款录屏软件,借助写字板和电脑,辅导时在写字板上写,把屏幕调成黑色的,用彩笔写,一边辅导一边录制下来。2006 年 11 月 16 日,可汗发布了第一段视频,解释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概念,并把视频发布到一个免费的视频网站上,获得出乎意料的成功,很多家长学生包括老师们都很喜欢,他就注册了可汗学院。在美国的中学出现一个现象,学生回家后在网上学习可汗课程,在教室里和老师一起做研究,这样就形成了混合式学习。可汗学院是非盈利的,对任何地方的任何人提供一个全球性的免费教育。数百万学生经常访问可汗学院,以弥补正规教育之不足,教育工作者也用这些视频作为他们的教学资源。
2007 年,美国伍德兰帕克中学两个中学化学老师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受到启发,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模式,我们国内翻译为翻转课堂,他们尝试用录屏软件和 PowerPoint 即时录课,把自己的课录制下来,这就是微课最初的原型。这些录制的课程,发布到 YouTube 网上,让学习感到困难吃力的学生或生病缺课的学生去进一步学习。
这种教学法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和支持。很多教师开始使用在线视频,我国很多人就把它叫做微课,或者播客,帮助学生在课外学习课程。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推出7 年之后,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已经成功地采用了这个模式。
微课的概念在我国则是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胡铁生于 2011 年正式提出。在此之前,虽然也有类似的名称( 如“微课程”) 被提出并应用于实践,但国内教育界比较系统地研究微课应在此概念提出之后。当年作为负责教学资源评比的工作人员胡铁生,发现专家在评审教师拍摄的课堂教学实录时,无法一一看完所有视频资源。于是胡铁生产生了让老师围绕一个小知识点制作微视频来参加评比的设想。这种短小的微视频,就是微课的雏形,导致了微课概念的诞生。微课刚一提出,就受到热捧。佛山在全国首创的微课模式在市民中掀起“淘课热”,两个月内访问量就超过 15 万人次。然而微课真正大热是因为受到教育部的重视和肯定,以及各地教育部门、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协会和刊物、网络教育培训机构、教育投资与开发商的积极参与。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黎加厚就曾表示: “我们搞教育信息化的和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的人都摊上大事儿了! ”这话中的“大事”即微课。从国内微课的发展来看,微课是一项自下而上推动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领域的大事。
如今,人们对微课的理解五花八门,但笔者认为,百度词条的定义是相对准确的: 它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一般不超过十分钟的精湛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 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过程。[1]
( 二) 微课的特点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的张一春教授总结微课具有“四微”特点: ( 1) 微课“位微不卑”.微课虽然短小,比不上一般课程宏大丰富,但是它意义非凡,效果明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2) 微课“课微不小”.微课虽然短小,但它的知识内涵和教学意义非常巨大,有时一个短小微课比几十节课都有用; ( 3) 微课“步微不慢”.微课都是小步子原则,一个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看似很慢,但稳步推进,实际效果并不慢; ( 4) 微课“效微不薄”.微课有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作用,通过不断的微知识、微学习,从而达到大道理、大智慧。[2]
由此可见,同时具备以上四特点的微课应该可以说是优秀的微课了。微课不仅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更是一个简短而完整的教学过程或教学活动。[3]
微课资源不是静态的,而是生长发展的,不断充实完善的。除了微视频和相应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还有教师个人的微反思、受众的微点评、学习后的微反馈,也就是说,微课的应用环境和资源组成不是不变的,是随着应用实践和教学活动的更新而不断充实完善的。
二、微课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自从初次接触到微课之后,笔者就被其深深吸引,除了经常在网上观看他人制作的微课,也自己制作微课并运用到教学中。在长期的实践中,笔者认为,微课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可以有极其完美的应用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 一) 信息技术课具有微课应用的天然条件
首先,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有不同的特点,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直面计算机操作的学科,基本上每节课学生都有大量的自主学习任务探究的时间,同时这些探究都是在计算机上进行的,而微课本身又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辅助工具,需要在计算机上通过播放终端观看,这就在硬件上、时间上都满足了利用微课进行教学的条件。
其次,信息技术课需要学生学习掌握大量的操作技能,微课就十分适合操作技能的学习巩固。因为一般信息技术教师都是通过电子教室教学软件广播教学而非一对一授课,学生在面对老师的操作讲解时不能同步进行技能操作,因而学生在老师操作讲解结束后自己实际进行操作时由于遗忘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往往容易出现制作作品失败或操作细节缺失,这时就可以通过观看微课来进行重复学习,加深印象。
此外,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激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微课制作技术本身也属于信息技术的范畴。如果学生对微课能产生兴趣,信息技术老师就可以利用这点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微课制作技术,进而巩固信息技术课必学的 PPT 演示文稿制作,拓展学习并掌握录屏、视频声音编辑等软件的操作方法。
( 二) 制作适合信息技术课堂的优秀微课
笔者认为,评判一个微课作品优秀与否,最重要的标准不是技术层面,而是设计和创意。再加之简洁大方的制作、主题明确的微课名称、有信息提供的片头、有逻辑的正文内容、有引导性的片尾。做好以上这些,再注意一下细节处理,就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微课。
当然,适合信息技术课的微课制作也要体现出一定的技术含量,否则,讲授信息技术课的老师水平也会被学生诟病。微课制作工具很多,方法也很多。笔者研究总结出以下三大类软件是可能会被用到的: 屏幕录制相关软件( 如 Camtasia stu-dio、屏幕录象专家) 、视频编辑相关软件( 如 pre-miere、会声会影) 、声音处理相关软件( 如 AdobeAudition、Goldw ave、录音大师) .这些软件中,笔者首推 Camtasia studio,绝对是微课制作的利器,它首先是一款录屏软件,但它的视频、声音处理的能力也不弱,熟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几乎可以不用或少用其他软件就能完成微课的制作。Camta-sia studio 的录制功能又有两种,一种是录制 PPT,这种适合理论课程的讲述,比如信息技术教学中二进制、网络基础、计算机病毒等教学内容就可以直接录制做好的 PPT; 另一种是录制屏幕,教师可以把操作过程录制,这种方式适合具体软件的操作教学,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观看到教师使用某款软件的操作全过程。[4]
笔者在长期的制作实践中也会把两者混合使用,把 PPT 录制及屏幕录制的视 频 合 二 为 一。笔 者 在 2014 年 制 作 的《Word2010 邮件合并》,两种录制方法都用到,该微课在公开教学中使用,反响相当不错。
此外,微课中的声音解说十分重要。一个具备教学意义的解说音频也可以说是一个简单的微课,其他的元素都是起辅助作用。解说包含了大部分的信息,微课制作者与用户的交流包括情感的交流,大部分都是通过解说来完成。微课绝不仅仅是一个视频那么简单,从视觉听觉上都要舒服,所以视频要简洁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 从学习者角度来看越容易懂越好。有些微课仅是 PPT配上背景音乐录制,笔者认为,这样的微课制作是失败的,至少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微课作品。
( 三) 微课制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据笔者看过的微课,有些教师录制的微课体现出以下一些共同的问题: 一是软件使用不熟练,一些插图遮挡文字内容; 二是 PPT 制作不规范,花里胡哨,文字密密麻麻无重点; 没有片头或片头无作者信息; 三是讲解过于严肃严谨,像是在重大场合做汇报,显得极不自然; 四是适用对象不明确,做微课前没有明确定位清楚这个微课适用于什么群体,出现“你们”、“大家好”等群授词汇; 五是微课命名无要点,体现不出这个微课要讲的内容。这样的微课如果上传到互联网上,用户点击率肯定不高。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首先就是要多看人家制作的优秀微课,就像有人问一些古董专家,你们为什么知道赝品,有什么诀窍,专家说真的看多了,假的就能一眼认出来,同理,多看人家制作的优秀作品,养成高水准的审美,这是制作出优秀微课的基础。其次就是要自己试着多做微课,接触新事物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没见过的困难,要有耐心一一去解决。
三、信息技术课上运用微课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 一) 微课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不同于其它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更多的是强调学生通过获取不同的资源,自主完成知识与技能的构建。微课在信息技术课上的使用,正好符合这种教学理念,也为学生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提供了资源帮助。[5]
但微课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由于学生个体的信息技术能力差异较大,存在着学习基础、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教师必须花时间指导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操作。没有任何一个微课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如果用同样的微课让不同的学生学习必然收效不好。因此,目前尚不能让微课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手段。
( 二) 信息技术教师应避免自身对微课的理解不到位
信息技术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技术上问题不大,一个微课作品的好坏,制作技术并不是核心。
可能会有些老师对微课的理解不到位,比如,将微课选题成一个课程项目,把微课视频当成了平时课堂上辅助教师上课的课件; 或者把微课当成了说课,又或者把微课制作成像传统教学一样面面俱到的解说。这都是不正确的。这就要求平时加强学习,对微课深入理解。
( 三) 微课不能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课上,信息技术教师使用微课教学某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比如 flash 制作,如果微课本身仅是讲解了某个操作技巧,那么教师还要想办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仅要落实 flash 软件某个操作技术的掌握,更要强调制作 flash 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不要因为注重操作技能的重复,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艺术审美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百度词条。“微课”定义[EB/OL].[2014 - 10 - 22]. [2]张一春。 小“微课”,大“世界”---揭秘“微课”建设内核的十个问题之一[EB/OL].[2014 -07 -21]. [3]肖富春。 微课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优势与问题[EB/OL].[2014 - 04 - 21]. [4]吴晓茜。 利用微课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学研究,2013( 7) :55 -57. [5]施云春。 微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7) :44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