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网络技术的发展受益于教育科研领域的研究,而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又不断促进着教育的改革,为教育的发展注入活力,二者相辅相成。从上世纪50年代第一代计算机网络诞生开始,网络技术共经历了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式计算机网络、标准化网络和因特网4个发展阶段,与之相对应,网络教育的发展也可根据这4个阶段进行分析。
1网络萌芽时代---柏拉图系统
萌芽时代的网络是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通常也被认为是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此时期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主要围绕高校进行,随后终端系统和分时技术的出现促成了计算机网络和教学的首次结合。
1960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研制 出 了 第 一 代PLATO(Programmed Learning andTeaching Operation)系统,也称为柏拉图系统,当时只能供一个学习者使用。到1966年的第三代柏拉图系统,已经可以同时处理20个电脑终端,并配有一个被称为“辅导者”(Tutor)的课程编辑系统,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基于计算机的在线学习社区。该系统是典型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由一台大型机连接多个教学终端,并能提供诸如模拟和游戏的多样化教学方式。
除了PLATO系统,具有首创意义的教学系统还有IBM1500.
IBM1500使用“课程开发器”编制课程,所编课程即为现在的课件或者教学软件。这些课件不仅供普通学习者使用,还有一部分专门为聋哑人等特殊学习群体设计。在1972年,出现了包含计算机和配有键盘的彩色电视机的TICCIT系统,此系统中主机通过同轴电缆与彩色电视机终端相连,用在社区学院和英语教学中[1].
由于“网络”这一概念在当时还未出现,这些系统被归入CAI范畴,是典型的计算机辅助教育应用系统,为之后网络技术与教育的结合从理论和方法上奠定了基础。从线下教育的角度来讲,这一时期计算机网络在教育中的应用并没有引起教学形式的变化,但改善了教学环境,彩色电视机的使用使教材的呈现变得生动形象,学生也有机会在课堂外接触到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计算机终端系统的这些应用反映了计算机网络除了能为常规学校教育提供帮助外,在社会化教育、特殊学生教育等方面均大有作为。
2阿帕网时代---柏拉图系统
IV阿帕网时期网络在教育中的典型应用仍是柏拉图系统,但这一时期的柏拉图系统结合了当时最先进技术,远非第一代系统可比。柏拉图系统IV以两台大型机为中心,通过数据通信网络连接了1 000多台教学终端的大型计算机辅助教育网络系统。系统还配置了高分辨率的的显示屏和触摸屏,可以支持图片、文本等多种媒体形式的教学,可以追踪、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提交的答案,是第一个“可提供广泛领域课程的个别化教学系统”.利用PLATO,学习者可以自定步调学习个别化的课程,及时得到针对所学课程的反馈,任何使用PLATO的用户相互之间都可以进行在线交流。
柏拉图系统设计中的诸多理念,如为学习者提供宽松的自主化环境、方便的交流平台,记录学习者学习过程以方便教师分析等,不仅是当时技术的体现,更是一种有效跟踪、促进学习的方式,在当前的网络教育中仍被广泛使用。
在阿帕网发展成为因特网并走向商用和民用之前,计算机网络可以说是专属于科研和教育领域的。这一时期计算机网络在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网络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新颖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学习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这种应用是未来网络教育的源头,为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普及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和理论基础。相比其它国家,美国的大学教育与网络在观念、技术、制度上都经历了更长的准备期和磨合期,因此当上世纪90年代因特网逐渐普及时,远程教育也率先在美国高校发展起来。 3国际标准化网络时代---虚拟课堂
80年代的局域网技术迅速发展起来后,Apple、IBM等公司也开始不断推出性能更好、体积更小的PC机,网络的普及率相比以前大大提高。经过阿帕网时代,计算机不仅是计算工具,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工具和学习工具。
80年代后期,希尔茨发明了虚拟课堂技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教育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从1985年到1987年,新泽西技术学院(the 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NJIT)使用主要来自于Annen-berg/CPB计划的基金建立了最初的虚拟课堂的原型,提供多种完全或部分在线课程。学生和教师们使用他们的个人电脑通过一个巨大的中央计算机进行一对一交流,这台计算机运行着一种 被 称 为EIES(r)(Electronics Information ExchangeSystem)的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流系统[2].”这套系统还包括一些能够传送教学资料、帮助教学者管理学生作业并对测验成绩划分等级的教学性支持软件。并且“这个计划中的所有课程都尽量包含合作学习的元素”.此外,出现了基于视频会议系统的视频授课方式[3].
这一时期网络对教育的影响不再只是依赖其媒介本质和资源共享的功能。有识之士开发出了一些简易的可用在教学过程中的软件,教师和学生不再只是利用网络查找或交流信息,他们开始将计算机网络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辅助性和管理性工具。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教师可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可以在教学软件的设计中融入协作性或者独立性等元素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4因特网时代---网络教育
从90年代开始,在商业经济的推动下,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在全世界发展起来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随着多媒体技术、人性化的PC技术、万维网、局域网等技术的进步,开展网络教育(包括远程教育、在线教育等)的各方面条件都已经成熟,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扎根于教育领域并日渐壮大,从教育制度到具体的教学细节;从高等教育到整个教育阶段;从学校教学到整个教育产业链无一不受到冲击,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应运而生。“网络教育”成为人们在谈起“教育”时不可忽略的一支主力军和潜力股。
20世纪90年代,随着多媒体视听技术、图形用户界面、各种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等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开发,计算机网络的易用性大大提升。多媒体技术和通信传输速率的提高使得利用网络技术开展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人们意识到网络可以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网络教育的潜能得到广泛关注,电子化学习(或称数字化学习)时代到来。美国高校在对已有网络进行研究和运用的基础上,很快开始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E-Learning教学实验。
进入21世纪,网络教育领域不再被学校垄断,商业机构在网络教育领域的投资增多,商业的竞争机制为网络教育的发展和创新注入了活力。“远程教育”这个概念已经不能涵盖网络教育的全部形式和内容,更合适的概念是“在线教育”.Web2.0时期,各种在线教育机构和公司涌现,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
5因特网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5.1对线下教育的影响
线下教育主要指传统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就是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增加信息技术课程,尤其是发达国家,“网盲”被看作是一种新文盲。因特网进入学校不止是增加了一门课程,它对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师生关系、教师作用、教学改革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教学内容上看,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成熟,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音频、视频、图片等都被应用于教学过程中。阅读对象由传统的文字扩展为声音、图画、动画等多种媒体,这种“全息”的跨时空阅读方式全面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等多种感官,使阅读和学生的感受、体验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4].
从学习方式上来说,网络技术的应用更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比如我国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就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而网络技术也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条件。从师生关系上来说,传统教育强调的是“师为尊”,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而在网络教育时代,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学习团队的协作者,这种角色的转变在“混合式学习”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此外,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我国自80年代开始的多项教育改革提供了途径。网络技术自身带有的个人主义色彩、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不断创新等文化属性与我国的素质教育、主体教育、教育公平等改革理念在某种程度上是契合的,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对推进我国教育改革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
5.2对线上教育的影响
线上教育指网络教育。从远程教育到在线教育再到泛在学习,网络教育提供的不仅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体验和教学理念。
首先,网络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因特网,用户可以访问到世界各国的图书馆、高等院校、博物馆等,名牌大学的优秀师资近在咫尺。多种多样的搜索引擎也为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
其次,网络教育促进了学习的终身化和社会化,为解决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提供了途径。由于规模效应,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是一种低成本、高机会、高质量的教育模式,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更高效地实现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在信息时代,方便可得的教学资源、各种辅导班、培训班、网络学习平台的兴起使得每个人只要想学便可以随时随地地学。通过网络教育构建的无限开放的学习平台使得高等教育走下神坛,走进了每个人的生活。
最后,网络教育为教学提供了个性化平台,使“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成为现实。网络教育具有“非面授”特征,教师和学生处于分离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往往进行的是个别学习,自主掌控学习进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没有了教师的时时约束,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与学生可充分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对学生进行最有针对性的辅导。各种网络教学平台的建成为自主化、个性化的理想学习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琴珠.计算机辅助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5. [2]LINDA M HARASIM.Online education:perspectives on a newenvironment[M].New York:Praeger Publishers,1990. [3]马治国,徐兆东.网络教育起源探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4):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