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技术已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课程整合”成为我国面向 21 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英语教学中注重人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建构主义理论也指出: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而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为这一理念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它的非线性设计,图、文、声、像一体的多媒体表现形式,交互的学习方式等,都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 在这个环境中,教师可以通过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对知识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资源和优势,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有机整合, 充分发挥其作用,就成为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笔者在教学中就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多媒体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小学生富有好奇心, 又善于模仿,他们对一种新语言的学习往往产生强烈、浓厚的兴趣, 所以儿童时期被认为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 学生只有先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后,才能自觉主动地探索,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小学生的兴趣缺乏持久性,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兴趣易激发又易减退的特点, 在教学中运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 把教材中单调的文字知识,通过文、声、图相结合的多媒体方式,形象、具体、生动、逼真地展示出来,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保持其兴趣的持久性,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愿地接受语言知识信息。
二、有了信息技术,做听力题更加容易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水平
以往,练习课本中的听力时,我们都是用录音机,既不方便,又浪费时间。 如今有了电子黑板, 学生看着、 听着便能做。 同时在讲Let's talk 时,可以让学生先看动画,看完动画后,再回答有关问题,然后再讲解动画内容,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听力水平, 又提高了他们的求知欲。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模仿声音,让学生乐学、愿学,积极主动地去学。 因为对话情景都是用动画形式演示出来, 学生有亲身经历的感觉,好像自己就是其中一员,所以在听的时候,会不知不觉跟着模仿说,达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
英语课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技能, 增加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了解等。 因此,以网络资源辅助实现语言教学目标、 促进课堂上用英语进行交流互动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教师可以利用电视、网络、影碟等,采编各种类型的情景对话、记者招待会、新闻采访、演讲等,让小学生观看并了解不同场合的语音和语体特点,掌握相关的表达形式。 熟悉了各种场合的交际情景后, 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模拟练习。 近似真实的场景让学生能全身心投入语言实践活动, 从而在生动有趣的语言运用过程中习得语言。
三、多媒体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
学习主动性的形成与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很大的联系,学习动机是形成学习主动性的内在因素。 激发学习动机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利用一定的诱因, 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的一般状态变为活动的具体状态的过程。也就是诱发学生的学习心向,使其产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使学生获得强大的动力源泉,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生动、真实、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对于充满好奇心、求知欲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最具有吸引力的,因此将多媒体技术整合到英语课堂中,利用它创设情境可以说是激发动机的最好诱因之一。
(一)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质疑” 是一种对现有认识不满足的理智情感状态, 它是学习过程中积极思维的内驱力。 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过程,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积极发现问题,进而主动地探求答案。 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唤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激发学习主动性。 因此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是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良好途径。
在教 “How much is it?(这 个 物 品 多 少钱?)”这一句型时,我录制了一段学生用英语买冰棍儿的录像, 课堂放映时故意剪掉了问价钱和付钱的环节。 由于录像将学生的实际生活真实地再现于课堂当中, 学生非常感兴趣,眼睛紧紧盯着电视屏幕。 但好奇心使学生第一遍只专注于内容, 还顾不上琢磨人物语言,于是我又放了第二遍,这时学生开始纷纷议论:“怎么还没给钱呢,就拿走了? ”这说明学生在视听过程中,理解了语言的含义,达到了锻炼听力和理解力的目的,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积极、活跃的思维。 我因势利导:“对呀,不过怎么用英语询问物品的价格并付款呢? ”
然后,我播放了完整的录像,这时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 注意力不约而同地集中到要学的新句型上, 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愉悦的探索过程。 不必教师督促,他们便调动全部感官去获取这一知识。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
(二)创设 “生活情境 ”,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建构主义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做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 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就必须让学生直接面对各种现实问题,让他们经历将来会成为他们真正问题的情境。 多媒体能够逼真地再现生活,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记忆更牢固,更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思维,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在讲“购买食品”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到麦当劳购买食品的情境,并制成课件。 麦当劳是学生熟悉的地方, 因而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一上课,我边导入边出示课件:缤纷的焰火、五彩的气球、欢快的乐曲,一派节日气氛将学生的情绪一下调动起来。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学过的食品单词,每说一个,就会从麦当劳的小窗户中跳出一个可爱的食品卡通形象,还会和学生打招呼,甚至叫出某个学生的名字, 学生纷纷回映:“Hello, hamburger.(你好,汉堡包)”等等。 借着情绪的高潮,我及时播放了在麦当劳购物的录像, 使学生了解如何用英语在快餐店购物。 熟悉的内容,身边的人物,真实的情境,唤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多媒体在课堂上创设了一种类似于生活的真实氛围,把间接抽象的书本知识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调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参与, 整节课都保持了高昂的情绪。
学习 What's the weather like? 一课时,有11 个与天气有关的单词。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在短时间内, 学习这么多有关联的内容会彼此干扰,违反了记忆的规律。 为此,教师把描述天气的单词制成课件:色彩鲜艳、富有特色的画面,适宜的进入方式,使枯燥的单词学习变得新鲜和有趣。 再配上欢快的歌曲,使学生在欣赏美丽的情境中对单词的音、 义加深了印象,对句型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学句型做了铺垫。
综上所述,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信息技术就像给学生插上了主动学习的翅膀, 带领学生自由翱翔在英语学习的广阔蓝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