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俄语课程考核方式弊端及其革新尝试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随着中俄两国新一届领导人的相继就任,中俄两国签署了一系列合作文件,中俄关系已发展成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相继举办“国家年”、“语言年”之后又举办了“国家旅游年”,双方领导人宣布 2014、2015 年将举办“青年友好交流年”。中俄两国的关系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这为俄语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出国留学机会。与此相关的是目前高校俄语教学方式和授课水平仍存在一些不足,制约了高素质俄语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很多本专科的毕业生找不到与俄语相关的工作,而另一方面很多用人单位也是求贤若渴却苦于招不到满意的人才。究其原因还是当前高校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笔头轻口头等认识上的误区,反映在课堂教学和考核方式中就是仍然没有摆脱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考学生写的模式。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从课堂授课方式抓起,而考核方式作为检验课程教学的一种手段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综合俄语课程是应用俄语专业的主干课程,贯穿整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同时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其中涉及了听、说、读、写、译多种技能的培养,而当前的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仍以期末笔试考试为主。本文旨在探讨目前综合俄语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进行考核方式改革的一些尝试。 1 考核方式改革势在必行 1.1 当今社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国际合作日益频繁,这对外语人才,包括俄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基本的笔头翻译能力而且临场发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精神等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变得更加重要。就业之后的翻译工作往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作为培养俄语人才的高校必须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采取一些引导手段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单纯依靠考查书本内容的笔头考试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所以我们积极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以期通过多种考核方式手段的介入辅助课题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2 当前综合俄语课程考核方式仍存在弊端 鉴于语言教学的特殊性,其考核方式应符合语言教学和考核的特点,应紧紧围绕以下问题进行:如何促进学生对该语言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水平,如何考核出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目前综合俄语课程仍然以平时成绩 + 期中成绩 + 期末成绩的方式进行考查。其中平时成绩占 10%,期中成绩占 20%,期末成绩占 70%。这样的考核方式仍然偏重笔头能力,看重卷面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存在以下的弊端: 1.2.1 期末考试比重较大,使学生突击考试成为可能 期末成绩占了 70%,比重较大会导致部分学生有临时抱佛脚的思想。因为每年的考试题型基本固定,所以学生完全可以通过临时的突击复习和背题而完成并通过考试,但是这种临时突击的知识对于外语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却没有多大的用处。 1.2.2 平时表现所占分值太小,不足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平时表现只占 10%,导致学生在面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时讨价还价,觉得完成和完不成一个样,完成的好和不好一个样,因此极难调动学生平时的竞争意识和积极性。而期中成绩由于受学时有限而教学任务较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落到实处。所以导致平时成绩和期中成绩在学生成绩的考核中所占分量较轻,不能起到应有的督促和检查作用。 2 综合俄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尝试 2.1 考核方式改革的方式 为了进一步探讨适合学生情况和学校条件的考核方式,我们在综合俄语课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综合俄语 5 是应用俄语专业大三学生的主干课程,该课程为必修课,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与基础阶段的综合俄语课程相比,综合俄语 5 内容更宽泛,学生发挥的余地更大,针对这一情况建议对该课程考核方式改为过程性评价和学期期末考试。 首先,过程性评价内容占 60%,具体分配如下: 1)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演讲占 20%:每课内容结束之后让学生针对课堂内容进行演讲,教师按照语言准确性、流利性、发音等方面给学生按照十分制打分,教师做好记录。 2)PPT 主题展示占 20%:教师每三周选取一个与俄罗斯国情有关的话题,如俄罗斯文学、俄罗斯绘画、俄罗斯节日、俄罗斯风俗习惯等,让学生分组准备课件,并做 PPT 展示。小组内必须明确责任,谁负责搜集资料,谁负责制作PPT,谁负责讲解展示。主讲人在 PPT 展示之前要先介绍组内成员的分工情况和完成情况,然后教师再按照资料是否丰富、PPT制作是否逻辑清楚、主讲人仪态表现力等方面给每个小组按照十分制打分。 3)平时笔译练习占 20%:教师每两周选取一段新闻或者文学段落由学生进行笔译,教师进行批阅,并给学生按照十分制打分。 其次,期末考试成绩占 40%:采取期末笔试试卷的形式进行,重点考查学生平时知识的积累情况,题型主要有短语翻译、俄汉互译,与俄语四级题型相似的阅读理解题型以及等。具体评价标准见左表。 2.2 本次考核方式改革的预期效用 通过这次综合俄语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我们希望完成以下两个方面的转变: 2.2.1 考核方式从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 以往的考试主要以笔头形式进行,题型主要包括词组和句子的翻译、阅读理解、作文等,这些测试多紧紧围绕课本内容进行,相对固定和单一,不容易检测学生的临场翻译和语言组织能力以及掌握相关文化国情知识的水平。而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加入了演讲、PPT主题展示和文稿翻译等内容,一方面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锻炼了学生用俄语搜寻相关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论文奠定基础。如学生在准备俄罗斯饮食这一主题 PPT时认真搜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筛选和编排,最终形成了图文并茂的 PPT,而演讲人在演讲过程中也锻炼了自己面对同学老师进行演讲的能力。文稿翻译的作业让学生了解了中俄两国的重大新闻,整个翻译过程有助于学生将之前所学的翻译理论运用到实践之中。另一方面这些内容的考核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家集思广益,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体验到了与大家团结合作完成任务的喜悦。 2.2.2 考核方式从结果性向过程性转变 较之前的期末考试占绝大部分分量的结果性考核,现在采取的多种考核方式穿插在平时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所有实验班级为大三学生,受整个教学计划的限制他们的课程已经相对较少,学生空余时间较多,而学生马上面临毕业找工作的问题,所以怎么利用好学生毕业之前的这段时间继续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就是一个值得师生共同考虑的问题。以上所说的多种考核方式主要依靠学生在课后准备,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督促他们在课后继续使用俄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俄语水平。 这次考核方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提高了学生平时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弥补了传统考核方式的不足。但是在改革尝试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期末考试作为全校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往往会统一组织安排,如何将考核方式改革与全校对期末考试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如何在过程性考核中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如何杜绝在分组准备作业中一人辛苦多人收益的情况等等。总之,课程方式的改革对于课堂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检测和导向作用,我们应积极探索考核方式的多种模式,摒弃传统考试的弊端,使考核方式真正成为教学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 徐蕾艳.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J].文教资料,2012(6). [2] 徐利谋,蒋建平,刘延庆.高职院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1(63). [3] 李晓,张卫英.关于考核方式改革的几点尝试[J].福州大学学报,2001(54). [4] 汪洋.浅析高职院校俄语试听课程考核方式改革[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5).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