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究其根本不在于教,而在于引发思考,通过与学生共同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寻解决的方法和途径。而我们的课堂,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没有思考、没有问题,这样培养的学生怎么可能有创新性精神? 怎么可能有批判性思维?
笔者多年从事高校教学工作,经过长期的《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面临着一些仍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要我学”到“我要学”;二是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我要学”到“我好学”; 三是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由“我好学”到“我学好”.
基于上述问题,高校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进一步确立新的教学观、师生观、课堂观。建立一种以学生为本的融合式学习模式,以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为前提,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资源丰富的学习平台,使我们的课堂不断延伸,不拘于场地、时间等形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选择自己适合的方式进行学习。
一、融合式学习理念与零距离课堂设想
“融合式学习”是取之于“Blended Learning”的中文意思,其含义广泛。根据学者 Michael Orey[1]对它从学习者、教授者及教学管理者等几个不同角度的定义,可以将“融合式学习”理解为各种技术、媒体、人力资源等在教学活动中的优化组合、融合运用。何克抗( 2003)[2]首次在中国大陆提到了该理念,认为“所谓 Blending Learning 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 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 的优势结合起来。”“Blended Learning”除了被译作“融合式学习”外,还被译作“混合式学习”、“混成式学习”、“掺合式学习”等,但笔者更倾向于“融合式学习”,因为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即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观。“融合式学习”强调的是各种教学要素的融合: 学生与老师的融合、学生与学习理论的融合,学生与学习资源的融合、学生与学习环境的融合、学生与学习方式的融合、学生的学习风格与课程的风格融合,从而达到学习者与所学知识融合一体的境界。
“融合式学习”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要在教学中得以体现,必须借助课堂这一载体,只有改变课堂,转变传统的授课方式,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打造一个开放的、“零距离”的课堂。让“生”与“师”零距离,学生能亲其师、师者能爱其生; 让“生”与“资”零距离,也就是让学生与学习资源零距离,传统的教学提供给学生的往往是一本教材和一些参考书,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使用,学生获得的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获得途径也越来越便利; 使“知”与“行”零距离,也就是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转换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使“学”与“授”零距离,也就是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习惯,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
“零距离”的课堂将知识的传授延伸到课外,让课堂成为彼此能够面对面进行思想碰撞的关键时空。但其教学理念能否真正体现,必须以课外真正发生了深入学习,课堂上真正发生了碰撞为前提。所以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完善学习环境、设计教学系统、加强课堂管理系统的建设就迫在眉睫了。
这种新的课堂,要求的不是教师尽可能多的教,而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深入地思考,从而解决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以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必须建立在一个开放的、学习资源丰富的学习平台基础之上。教师的职责不仅是讲述知识点,还应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指定阅读文献、模拟操作、经典案例剖析、财经时事解读、热点问题追踪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再查找资料、深入地展开探讨,从而实现知识的获取与内化,如图 1.
二、《投资学》课程的零距离课堂构建
《投资学》作为金融专业的基础课程,是金融学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引入我国本科教学,现国内大学的金融专业大多开设。该课程主要讲述投资领域中的风险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市场有效性、证券评估、衍生证券、资产组合管理等投资学的经典理论。
《投资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一方面资本市场经典的定价理论深奥难懂,另一方面当今金融领域的问题层出不穷。如果教学中只注重经典定价理论讲述会使学生们产生强烈的与现实脱节感,所以必须与中国经济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国内学者对《投资学》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较多,大多倾向于案例型( 兰虹,2006)[3]、模拟操作型( 余丽霞,2011)[4]、应用型( 蒋天虹,2010)[5]、研究型( 张志军、胡煜寒、刘恒怡,2011)[6]、启发型( 王铮,2011)[7].随着这些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投资学》的教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也为其进一步的改革积累了大量经验。
笔者对《投资学》课程改革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 2000 年以前) “填鸭式教学”.教师是课堂的唯一声音,学生被动的学,且学了也不会用;第二阶段( 2001 -2005 年) “讲授 + 模拟操作”.随着学校金融工程实验室的建成,模拟操作已成为了可能。这一阶段的《投资学》教学已逐步引入实务,但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低层次的阶段,缺乏启发式思考,学生的兴趣依然不高;第三阶段( 2006 -2008 年) “案例式教学”走入课堂。教师也不再是课堂唯一的声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案例作为被剖析的对象,和学生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等,增进了师生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但总结这一阶段的教学改革,发现学生主观学习的意愿还有待提高;第四阶段( 2009 至今) “互动式”教学模式改革。此次改革主要体现在: 教学方法的功能上由以“教”为本到以“学”为本; 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上废除灌输式,推行启发式; 教学方法的实践中,突出强调师生的互动与交流。
经过对《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摸索与实践,在此基础上,笔者开始尝试“零距离”课堂的构建。
( 一) 融合式学习平台的打造构建“零距离”课堂首先应该打造一个良好的、基于网络化教学的融合式学习平台。面对日益丰富完善的网络资源与环境,教师要善于挖掘与整理,引导学生用好这一资源。教师的作用就是通过选择“恰当媒体”,找出解决特定教学问题独特而有效的方法。通过对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使学生恰当地运用网络化学习,并结合传统课堂学习,从而既能发挥网络学习的优势,又能获得最高效率、最低投入的学习方式。
在打造融合式学习平台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应事先对课程进行设计、开发,明确教学目标( 该课程和每节课程) ; 明确设计问题背景展示或导入方法; 明确发现问题角度和方式; 明确教师讲哪些内容,学生学哪些; 明确研究进行形式; 明确研究结果表现形式等;( 2) 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系统,通过面对面交流、网络教学平台、QQ、短信及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及时掌握学习者的反馈。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存在的问题等。根据反馈的强度、深度和效果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建议,从而帮助其提高学习效率。信息反馈系统的记录还可成为对学生课程学习效果评价的重要依据;( 3) 建立教学管理系统,帮助学生整合教学资料,选择认知工具,使得课堂既要融合传统的课堂学习也要吸收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学习的优势。
( 二) 融合式学习氛围的培养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精神,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本课程正在尝试建立专业学习研讨兴趣小组,目前主要针对资本市场、公司金融方向,由三位教师( 两位副教授、一位讲师) 带队指导学生阅读专业文献,思考资本市场的问题、定期进行交流,学生主要包括大一、大二、大三。学生从大一开始,通过参加学习兴趣小组,在学习指导老师及高年级学生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沙龙,使之养成了探究式学习的习惯,这样在今后的课程学习中就能很习惯融入这一教学模式当中。学习兴趣小组的形式刚刚开展,从目前学生的反映来说,效果良好。这种形式打破了班级、年级的界限,而且采取自愿报名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变被动为主动。
( 三) 融合式学习方式的构架
在融合式学习模式中,教师的授课只是学生们知识获得途径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们获得的信息量越来越大,途径越来越多。教师课堂讲授的比例应逐步降低,更多的时间应留给学生思考、讨论、消化。考虑到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在现阶段还有个学生逐步接受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目第 1 期 田 穗等: 融合式学习理念下零距离课堂的探索前课程尝试授课与讨论的比例为 6 ∶ 4,以后再逐步调整为 5 ∶ 5,甚至 4 ∶ 6,具体安排如表 1.
( 四) 融合式学习效果的考核
基于融合式学习的零距离课堂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所以,其考核方式应由过去的结果考核转变为注重过程的考核。考核形式不应只是卷面考核,还应包括实践部分的考核,考核的内容除了基本的知识点外,还应包括参与任务的热情、观点的创新性、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考虑到任务的分派往往是以小组为单位,对小组成员的成绩考核必须公平、公正,必须充分体现每个组员的能力与贡献大小的评价,杜绝小组成员“搭便车”现象。
《投资学》课程评价体系侧重的是过程评价,成绩占比 70%,而过程评价中注重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课内、课外教学,对学生融合式学习起到了较好的约束与监控。
三、零距离课堂教学效果分析及启示
( 一) 零距离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自 2009 年第二学期开始试点,目前进行了四年,涉及约 420 多名学生。为了较好的掌握《投资学》的教学效果,本课程做了如下测评:
1. 学生座谈
学院、学校组织学生们进行了座谈。学生们普遍认为: 《投资学》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课程,对该课程兴趣浓厚,老师的讲解富有激情,条理清晰,学生们较好地掌握了相关的理论基础,该课程还紧密联系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状况,涵盖的信息量大,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角。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通过模拟炒股、预测行情、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实战案例讲解等实践环节,加深学生们对相关知识了解,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们思考的习惯,使之受益匪浅。
2. 问卷调查
本课题每年都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课程掌握情况、课后学生的投入时间、对成绩评价方式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了统计。
从学生对课程兴趣来看,被调查学生全部都对《投资学》课程表示为感兴趣,其中 93% 的学生表示为非常感兴趣,7%的学生则认为还可以。由此可见,该教学改革的方式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反映课程掌握情况来看,84%的被调查学生选择较好,可以解决实际问题,11% 的学生认为一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只有 5%的学生表示掌握得不太好,认为课程难度较大,老师讲述的时间少了,不利于书本知识的消化吸收;从学生课内与课后投入时间比来看,78%的被调查学生达到1 ∶ 3 及以上,18%的学生为1 ∶ 2 左右,只有4% 的学生为 1 ∶ 1 及以下。由此可见,在一个接一个的任务驱动下,学生投入了较大的精力来学好课程;从学生对课程成绩评价方式的合理性来看,93%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合理,7%的学生认为不够合理,主要体现在过程评价中,主观因素较强,这也将成为笔者今后教学改革的重点。
综上所述,此次教学方式改革学生反映较好,达到了教学改革的目的。
( 二) 零距离课堂构建的启示
1. 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是“零距离课堂”构建的核心所在
“零距离课堂”强调的是各种教学要素的融合,而学生与教师是其中最为重要,也最具感情色彩的两大要素,如果学生不能尊敬、信任自己的教师,教师不能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这种课堂怎么能成为教师引发学生思考,学生与教师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场所。
2. 打造融合式教学平台是“零距离课堂”构建的先决条件
在知识大爆炸的当今,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不仅仅来自于讲台,更多来自于互联网、多媒体,打造融合式教学平台才能延伸我们的课堂,真正实现学生与教学资源的零距离。
3. 以任务为驱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零距离课堂”实施的重要环节
通过几年的教学摸索与实践,笔者发现课程的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是否有兴趣,兴趣是否得以持续。而以任务为导向,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途径。其教学效果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任务的设计。任务必须难易适度,且紧密结合现实; 二是课前准备要充分。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必须围绕教学任务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方便学生查找,帮助学生打开视野,学生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阅读,没有阅读就没有思想。
4. 强化过程评价的考核方式是“零距离课堂”教学效果的保障措施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改革要得以落实贯穿都离不开考核方式的转变。如何使评价更为科学、客观、公正、可操作也是本次教改的重点之一。零距离课堂讲得少了,如果学生们不主动地拓展,很可能学的更少了。根据《投资学》课程教学实践经验发现,强化过程评价极好地促进学生们自主学习并善于思考。课程评价体系必须体现教学过程,做到过程可控,评价必须科学、客观、公正且易于操作,体现学生观点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1] Michael Orey. Definition of Blended Learning[EB/OL]. [2012 -10 -04]. [2] 何克抗。 从 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发展[J]. 中国电化教育,2004( 3) : 5 -10. [3] 兰虹。 在《证券投资》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体会[J]. 高等教育研究,2006( 6) : 38 -39. [4] 余丽霞。 模拟教学法在《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 教育教学,2011( 2) : 80 -83. [5] 蒋天虹。 应用型本科《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 9) : 152 -154. [6] 张志军,胡煜寒,刘恒怡。 证券投资学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J].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 1) : 71 -75. [7] 王铮。 浅议证券投资学课程中的启发式教学[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 2) : 80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