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教学的作用 审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一方面,审计理论抽象、晦涩难懂,另一方面,其实务操作需要较多的职业判断。因此,案例教学被广泛地应用于审计教学。案例教学以特定的案例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从而达到多元化的教学目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说,案例教学是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点。具体而言,在审计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可以起到如下作用: (一)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案例教学将真实生动的审计案例穿插到审计学课程中,使学生从枯燥的审计理论中走出来,有兴趣探究审计理论背后的故事,或者在审计案例中去寻找潜藏的审计理论,从而增进学生求知和思考的愿望。 (二)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案例教学以特定的案例为教学手段,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道理具体化。通过案例分析,学生的感性认识不断增强,从而有利于对理论知识的快速掌握和深刻理解,并且这样获取的知识也更为牢固。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案例分析中,通过知识的运用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散型、创新性的辩证思维方式,同时积极参与案例的讨论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审计案例涉及的知识很多,一个综合性的审计案例不仅能与不同的审计理论相对应,也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等知识结合在一起,同时案例的背景还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的方方面面。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能系统巩固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能加深对审计行业的了解,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二、审计案例的选择 审计案例是联系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的桥梁,是案例教学的内容。审计案例的选择是否恰当是案例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一个恰当的审计案例,可以使现实问题迅速反映到课堂上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显现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引导能力,从而诠释案例教学模式。在选择审计案例时应把握以下原则: (一)从案例的规模看,大型案例与小型案例相结合大型案例篇幅较长,内容较多,涉及面广,是对教师和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这类案例的取得相对比较容易,目前的审计案例书籍中基本涉及的都是大型案例。这类案例来自于真实的历史事件,具有现实针对性,能够充分体现审计环境、审计实务的精要,一个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是学生在未来的职业领域中可能遭遇的,能够在其经验世界中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案例的内容来看,大型案例不仅涉及到审计中许多跨章节的知识点,也涉及到市场监管、行业管理、公司治理等诸多方面,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学生的知识储备都要求较高。大型案例一般安排在某一章节结束后,以案例分析课的形式进行,教师可预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查找案例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参与讨论,解决问题。小型案例篇幅短小,内容简洁,主要针对某一个审计问题或知识点而准备,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相关要点。小型案例可以来自于真实的审计事件,也可以虚构。虚构的案例可能不够生动,但在设计时可以和审计理论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引导性,明确地反映出教师的意图。虚构的案例如果运用得当,同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审计理论,掌握审计技术。小型案例一般适用于课前或课中,引发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或者是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比如,在讲解审计证据的特性、收入的确认原则、函证程序等内容时,都可以通过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审计技巧。 (二)从案例的时间看,早期案例与近期案例相结合目前,写入审计教材并在课堂上讨论较多的绝大多数属于早期的经典案例。其中某些案例不仅对审计理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比如,南海公司事件,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份审计报告,并对股份公司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罗宾斯药材公司事件,使得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开始被关注,同时应收账款的函证和存货的监盘被写入了审计准则,成为必须的审计程序;银广厦事件,集中反映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的弊病;科龙事件,引发了对外资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超国民待遇”的深入探讨。这些早期的经典案例比较成熟,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审计发展的背景和历史过程,理解审计的相关概念,可供长期使用,是案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但案例教学中如果仅仅讨论早期案例,会使学生觉得脱离现实,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社会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化,密切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审计案件,确保紧跟社会热点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比如,绿大地欺诈上市事件引发的市场监管问题;万福生科造假事件引发的中介机构法律责任及问题事务所合并话题;天华正信(北京)会计师事务所行贿案引发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这类案例因为对及时性的要求较高,一般而言不会有现成的案例资料,需要教师从相关的新闻媒体中广泛寻找,精心整理,编制成适合教学的审计案例,这个过程也可以发动学生一起参与,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嗅觉力和文字分析能力。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审计实践或者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源来收集案例。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也非常重视案例教学,根据行业协会监管检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目前已编制了三辑《中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审计案例》,这些案例的时效性和针对性都很强,也非常适用于本科生的案例教学。 (三)从案例的来源看,国外案例与国内案例相结合注册会计师审计形成于英国的股份公司制度,完善于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在西方近三百年的发展历史中积累了大量的案例,一些案例的影响在审计史上非常深远。如,安然案例中关于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质疑;南方保健案例中对重要性水平的规避,厄特马斯案例中关于第三方责任的判决。考虑到审计技术本身的相似性,在讲课时运用国外发生的案例来说明问题并无不妥,但由于我国和国外在历史文化、社会背景及政治法律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特别是我国会计准则和国外也不尽相同,学生在理解国外案例时会有些吃力,尤其弄不懂国外的会计造假手法。我国从1980年开始重建注册会计师制度,与西方国家相比审计历史非常短。但随着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不断发展,可供选择的审计案例也日渐丰富,比如,蓝田股份、东方电子、科龙电器、纵横国际等,这些审计案例在会计造假手法和审计失败方面都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相适应,学生在课堂上的接受力会更强,更能发挥案例教学的积极作用。 在选择审计案例时,除了做到上述三个“结合”以外,还要注意案例的代表性和争议性。代表性是指案例所反映的内容和问题带有普遍性,具有典型意义,能够推而广之,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该案例所处的具体环境,以便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争议性是指案例分析的结论不必只有唯一的、标准的答案,要求学生在争议和冲突中做出判断,这样可以充分体现专业判断能力和案例教学的魅力。 三、审计案例的问题设计 审计案例选定之后,就要思考如何针对选定的案例设计恰当的问题。在案例教学中,问题是学生学习的主线和师生互动的媒介,通过问题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技能,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问题的提出、讨论、分析及评价是案例教学的脉络及精华所在。 (一)问题的设计要有目标性审计学的每个章节都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所选择的案例也首先要体现这个中心目标。问题设计需要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如果教师脱离教学目标发问,会使学生找不到学习重点,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使教学效率低下。一个综合型的案例,可以诠释很多不同的审计理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握案例的学习时间,以本章节的知识点为主线设计相应的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深化理论教学。如银广厦案例,如果在讲授“执业规范体系”这一章节时选择该案例,那么问题的设计应围绕“事务所质量控制”这一教学目标,设计诸如“中天勤的内部管理存在哪些缺陷”、“中天勤在业务承接、人员委派、业务执行等方面违反了质量控制准则的哪些要求”等问题;如果在讲授“审计证据”这一章节时选择该案例,那么问题的设计应围绕“审计证据的特性和获取”这一教学目标,设计诸如“中天勤在审计中是否取得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中天勤在实施函证程序时存在哪些缺陷”、“在该案例中应该如何实施分析程序”等问题。 (二)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加涅等人曾经根据心理加工的不同复杂程度把学习者的智慧技能分为辨别、概念、规则与原理和问题解决四个层次,反应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层提高思维水平的规律与需要。这说明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思维层次,要设计一系列环环相扣、逐层递升的问题,让学生拾级而上,引领课堂教学向纵深推进,实现学生思维的提升。设计问题时要体现出层次性,不仅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思维活动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规律,合理设置问题递进的幅度。问题结构既要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相符,又要高于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使问题处于学生跳一跳就够得着的位置。如,在分析安然案例时,可以由基本概念到问题解决提出这样一系列问题:什么是独立性?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有哪些?安达信的独立性受损表现在哪些方面?独立性受损为什么会影响审计质量?萨班斯法案中为解决注册会计师独立性问题提出了哪些措施?你认为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三)问题的设计要有系统性审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一个大型的审计案例会涉及审计技术、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标准、审计环境等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审计学的某个章节可以解决的,也不是审计学这一门课程可以解决的,而是涉及到不同的专业课程以及学生本身对社会的认知。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各门课程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设计的问题应具有系统性,既要保证审计学课程的整体性、逻辑性,同时还要兼顾其他课程的相关性,最终保证知识的有效迁移。但应注意的是课程的重点性,应以所学课程为问题的重点,如果牵扯过多的课程,则有喧宾夺主之嫌。如,在科龙电器案例中,会涉及到审计报告问题、审计程序问题、会计师事务所法律责任问题、科龙会计造假手法问题、市场监管问题、上市公司法律责任问题、公司治理问题等,在这些问题中,重点应讨论的是审计报告、审计程序问题,而法律责任、市场监管、公司治理等问题因为涉及其他相关课程可以简单提及,但不做深入探讨。 (四)问题的设计要有前瞻性写入审计教材的内容都是比较成熟的理论和审计准则的现行规定。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审计理论也在不断的探索发展之中,审计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以适应新的审计环境。为弥补教材相对滞后的不足,在问题设计中,要适当引入学科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在不阻碍学生知识迁移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对学科的关注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建立起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思维方式、知识网络、信息捕捉能力。如,在分析纵横国际案例时,可以要求学生了解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前后任注册会计师变更方面采取了哪些监管措施;在分析银广厦案例时,可要求学生调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向特殊普通合伙组织形式转制的现状;在分析科龙电器案例时,可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关于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的研究进程。审计案例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不是单独存在的,在具体的问题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在问题设计的研究过程中,应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总结和重建,通过高质量的问题设计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蔡香梅:《浅谈审计学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