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高等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的职责与品行>正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的职责与品行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最初看到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杨志①和她的学生们---师生通信集》一书,是在2010年的盛夏。今天重新品读,仍令人深思、肃然起敬。宋涛先生在序言中说:“这是一本经济学教学、研究、学习、工作等方面的通信集,书信者都是杨志和她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其内容也多是与他们专业相关的学识学理,与他们成长相连的事故人情”序言1.但又不是在单纯地给学生布置任务或指导学生如何搞研究、写论文。30余万字的通信集,真实地记录了从2005年开始到2009年底杨志教授与她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和真挚的情感,记录了她如何践行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教师的职责与使命。杨瑞龙先生评价说“我从杨志教授与学生之间的通信中看到了一个老师为培养学生所付出的心血,看到了一个好老师所具备的有关素质”.这是杨志在 “以 自 己 的 实 际 行 动 真 正 阐 释 ‘老 师 的 内涵’”序言2读着这样一本看似通俗实为厚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教师的实录,引发了我对诸多问题的再思考: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教师的职责是什么?要想践行自己的职责,教师本人应该具有什么的品格?如何来践行自己的职责?等等。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的职责与使命    崇尚与传承真理与科学。崇尚科学、传承科学、追求真理、培育人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教师的职责,也是杨志教授自身工作学习的真实写照和拼搏奋斗的第一目标。杨志教授从1976年开始自学《资本论》。

  1979年怀着求索马克思主义真谛的信念,报考中国石油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受《资本论》巨大理论魅力的吸引,她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师从孟氧教授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并留校从事《资本论》教学与研究。她被媒体称作“醉心《资本论》的教授”、“课堂内外践行马克思主义”的专家。

  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理论的讲授者和传承者,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格是首要的职责。为此教师首先要崇尚科学,真诚地信仰科学、尊重科学;敬仰科学的奠基者和推进者,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潜心学习、系统掌握、深刻理解科学理论,才能以科学的精神教授科学、传承科学,感染和培养学生。这是通信集传递出最强烈的信息之一。

  讲授和传承真理与科学,理论创新是关键。随着实践的发展,真理和科学的内容与时俱进,这就要求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跋涉的人敢于打破固有的藩篱与束缚,大胆创新,只有在“创造性毁灭”的过程中才能有所创新和发展。而这个过程就来自学术研究的基本功---也就是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发现真善美。杨志潜心学习和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学与研究30余年。对《资本论》情有独钟,并力求“把马克思主义原原本本地交给青年。青年人崇尚创新与超越,也肯于学习勇于探索,如果他们真正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困惑就迎刃而解了,发展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愿 望 也 同 时 获 得 了 现 实 的 基础”.但她没有把自己的思想禁锢在《资本论》的时代。而是在深刻把握理论内涵和精髓的前提下,根据不断变化的现实进行理论创新。她在资本理论和公有资本研究领域独树一帜,大胆尝试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从传统的工业社会扩展到新兴的信息社会,提出要建立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的循环经济学体系,并且在 “资本、网络、绿色、制度”方面进行开创性的研究。

  培养心怀人类福祉的经济学人才。培养人才是教师的根本职责。理论经济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经济学人才,这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正确把握的问题。为人师者的责任就是为中国和人类可持续发展培养栋梁之才。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师绝不能引导学生成为只见小不见大、只看近不看远、只为自己不管他人的自私、理性“经济人”,而是要培养为人民、为祖国、为人类谋福祉的人才。在“三为”中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这一点在杨志教授身上体现的十分突出。通信集中汇集了杨志教授与学生交流理想、事业和真理等方面的多封书信往来,就气候变化等诸多现实问题引导和激励学生能够更多地关注全人类的福祉。在细微之处、平常之时将一些最基本但也是最重要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与人生观传递给了她的学生们。她总是引导学生扎实读书、深入实践,并通过师生互动、资料信息分享等方法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思考和评判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们在开放的环境中学习的思维和方式。书信涉及内容广泛而具体,有提升学生和研究能力方面的内容(如分析案例、如何借鉴和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指导学生在中把握具体和再现具体等),有引导学生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经济学理论客观地评价一定时期的政策、法规及领袖人物、分析网络与市场的关系、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等内容,有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增进人类福祉、维护国家利益、帮助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其他需要帮助的人等内容。

  通信集给人以这样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师要培养学生成为“三为”人才,自己首先要有博大的胸怀,毫无保留地把知识、智慧、时间和信息都奉献给学生,用自己的为人、为学、为师的高尚品格来感染和引领学生。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践行职责的有效途径。

  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教师以高尚的品格来践行追求真理、培育人才的职责和使命,仅有三尺讲台是远远不够的,采取适应时代要求且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和途径,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杨志教授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言传身教、信息分享等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首先,将“网络式互动教学”引入教学过程。在信息社会,利用网络和现代技术进行交流和沟通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杨志教授采用了网络式互动教学方式,核心在于团队式学习。借助于网络这一现代化的交流和沟通的手段,把传统的课堂和现代的方法都再现出来,进行扩展性、全方位的交流。杨志把网络经济学的精髓和主旨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平台完成教学环节,包括在课堂上利用网络资源分析问题,解剖案例,在课后通过网络指导论文、批改作业、讨论学术观点、解惑难点热点问题,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和对话等等;最主要的是通过网络把一个团队汇集在一起,所有对话和交流、所有的观点和认识、所有的信息和资源,只要本人愿意都可以在团队内部公开。每一个团队成员都可以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说,团队每一个成员的知识、智慧、信息和资料都可以通过网络汇集起来,让大家来分享或甄别,这是一个共同成长、共同提高的过程。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不仅学到知识、学到情操、学到技能技巧,学到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是一个师生共享信息资源、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过程。

  第二,教学要延伸在实践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并不排除传统方法的有效性。引导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笔耕不辍,积累总结,仍然是十分重要的。青年学生都有远大的理想,但万里长征始于脚下,教师要引导学生静下心来读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会谦虚,善于学习,不断积累和总结。不管将来干什么,首先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当前的事情干好。在大学期间要认真学习,勤于思考,主动实践,一点一滴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是杨志与学生通信中经常提及的事情。教学过程不只是在课堂上,还要延伸在课堂外、实践中。引导和安排学生主动深入实际,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应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所谓行万里路,也就是要多做正确的事,在实践中提高。因为理想不能不仅仅当做一个目标,更是一个现实的行动。如果不付诸实践,理想就是空想,通过实践才能提高自己能力、提高自己价值,才能实现理想。

  第三,正确运用现代网络教学方法。网络技术的普及,既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便捷,也带来了困扰:各种信息堆积,青年学生有时难免真伪难辨,同时由于下载资料方便,一些对网络的过度依赖的学生动笔越来越少,分析概括总结和研究能力提高缓慢。当前这两种情况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如何引导学生在利用网络过程中辨别真伪、提升分析、判断和研究能力,就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首先,无论在课堂内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师都要恪守自己的职责和品格,善于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在青年学生求索真理的过程中发挥特殊的作用。杨志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师是构架在当代人与马克思以及其他人类历史上伟大学者之间的桥梁、青年学子了解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之间的桥梁。言传身教、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用历史的、唯物辩证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和处理问题,不断积累知识、扩展视野,逐渐提高认识问题和甄别真伪的能力。其次,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特别是以文参会,争取每一个学习、交流和拓展视野的机会。要鼓励学生笔耕不辍,学会积累,将自己的思想和想法物化与凝结于笔端,在团队内总结收获与感想,介绍经验,提高整体的科研水平。再次,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兴趣,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引导学生选题、构架研究思路,及时指出所存在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最后,在提升学生能力和科研水平方面,杨志教授在团队内采用的任务驱动、问题解答、总结汇报等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都是可以借鉴的。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教师的品格    (一)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信仰  在物欲横流、价值观多元的现实社会,要让青年学生接受和践行马克思主义,仅有说教是不够的,教师要有高尚的品格,品格决定了践行自己职责的效果。教师的责任心、诚信率真、乐观向上、严谨求真等品格的巨大精神力量,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力,有一种深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教师既要有坚定的信念,勇于实践和探索,敢于面对现实,勤于学习和探索。还要乐观豁达,有一颗博爱之心,真诚地对待青年学生,以人格的力量感染学生,这也是为师之道、为师之本。

  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教师首先要有坚定的信仰,信仰马克思主义才能接受它、传承它,否则很难做到坚持不懈。“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无产阶级认识客观世界特别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理论和方法”,“马克思主义不仅成为观察现实社会的显微镜,而且成为回顾过去社会、展望未来社会的望远镜,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洞察全部人类史的时空穿透力,它才成为共产党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和一切进步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站在理论和历史的高度看待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承担起传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使命。

  然而学习、研究、传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不是轻而易举、一帆风顺的事情。它既是一件实事求是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的艰苦工作,又是一件勇于创新需要冒险的事情。从事这样一个伟大事业,要付出艰辛甚至要准备自我牺牲,我国老一辈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把全部精力都投放在教书育人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高尚情操上来,这是我们应该大力倡导并代代相传的优秀品格。

  (二)把崇高的“信仰”内化为“教师的行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师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不能停留在感性的好恶上,只有经过理论思考、通过历史、现实和文化的比较后得出来的信仰才是坚定的、不可动摇的。杨志教授在回答学生提出的“您信仰共产主义吗”这一问题时,毫不隐瞒自己的立场。她说,坚定地信仰共产主义,“是我经过历史的比较、理论的思考、各种文化包括各种宗教的研究之后得出来的,而不是仅凭一点感性的好恶!”

  信仰不是口号,不是停留在表面上、口头上的文字,它必然要指导人的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教师的信仰体现在为国家培养“三为”人才的具体行动上,体现在教学科研过程中,体现在课堂内外的言行中。踏踏实实、严谨认真地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探索和研究理论和现实问题,尽力为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才是拥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真实体现。在这一点上,杨志教授做出了榜样。通信集记录了杨志教授认真备课讲课、认真批改每一篇作业、认真回复学生的每一封来信、真诚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不畏艰辛奔赴新疆的一些花絮,也记载了她为探索公有资本、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做出的创新性研究,展示了她在课堂内外践行马克思主义的高尚品格。

  讲授和传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师要真正理解理论的科学性,做到“真学、真信、真心”.“真学”就是教师要潜下心来认真学习、钻研,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精髓,掌握其内涵,以避免使自己成为“歪嘴和尚”.是否“真学”,既是一个对待自己使命和职责的态度问题,也是能否“真信”的前提。“真信”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半信半疑、时信时疑、甚至干脆不信。半信半疑多是由于对理论本身或者其形成的背景、表述的方法等不理解产生的;时信时疑多是由于理论和现实的反差或不能科学地应用理论来分析现实问题而出现的;干脆不信则是一个世界观问题,这类人只是把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当成没有其他更好选择的就业手段而已。“真心”就是用一颗真诚的、忠实的心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对待自己的学生。也就是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热爱学生、真诚相待。杨志老师在她研究《资本论》的代表作《论资本的二重性---兼论我国公有资本的本质》的序言中说“为人的真诚与理论的真实是一致的”.面对巨大的物质诱惑,也能淡然处之,坚守三尺讲台,充满激情地学习、研究和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对事业的忠诚。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师要有一颗博爱之心,真诚地对待青年学生。充满对青年学生的大爱、真诚、信任、率直和平等之心,是杨老师本人以及她所讲授的《资本论》这部跨越时空的著作能够为80后、90后学生普遍接受和爱戴的重要因素。现实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有些青年学生因不信任老师而产生对他所讲授课程的反感情绪。我们试想,当学生认为某位老师不真诚、不可信时,还能够相信他所讲授的理论吗?用真心与青年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内心,聆听他们的所思所想,与他们进行心灵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和烦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这是青年学生信仰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思想基础。因为“真诚的人能感动真诚人的心,因为真诚人的心是相同的”,“我相信和同学们在一起,抱着一个友善的、能够相互沟通的心,这样的交流应该不会有障碍。我也相信这一代青年人不会拒绝真善美,这就是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过程”.“热爱未来,你就要热爱青年”,“未来属于青年人,马克思主义的传承和创新也一定属于青年人。作为教学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高校教师,我们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精髓,原原本本地传递给青年人,只要讲清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崇尚科学的青年人对它的信仰就在其中了”.    (三)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探索与创新  积极探索和实践,敢于面对现实,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勇于在实践中创新和发展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师应有的学术品格。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观点。认识来源于实践,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实践推动理论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教师不能躲在书斋里,要深入实际。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探讨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面对现实才有力量,面对现实才能展示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本身具有的实践性、时代性、开放性、创新性的特征。教师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主动深入实践,了解现实,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时代的脉搏,才能发展和创新理论。

  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师的学术品格,需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二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传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要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

  传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二者兼顾的原则。传承要力求把握精髓,体现基础性,创新要体现实践性、时代性,二者不可偏废。杨志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是“道”与“术”的关系。西方经济学是“术”,政治经济学是“道”.“道”是本,“术”在于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师在教学科研的实践中,不能追求“时尚”,更不能重“术”斥“道”,也不可对“术”视而不见。在处理二者的关系上,要坚持“马学为本、西学为用”的原则。“马学为本”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为最广大劳动者谋利益之根本。因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一种开放的思想体系,它产生和发展本身就是以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为背景的,同时它也是直接为全世界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谋利益的”.因此对西方经济学“要研究、要借鉴!使之能够‘为我所用’的一定要‘为我所用'!”“西学为用”就是要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善于吸收和借鉴西方经济学和其他学科中的科学成分和方法,为我所用。

  三、做学生的楷模和国民的表率    如何对待学生,形成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品格和风范的重要体现。怎样才能成为学生爱戴的好老师,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的问题。杨志教授对学生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坦诚相待、真诚沟通。从一封封通信看出,在学生的心目中她不仅是优秀教师,而且是他们的知心朋友,人生的楷模,是乐于与学生将心比心的挚友,一个学生愿意与之成为朋友的老师,即“亦师、亦友、亦楷模”.身教重于言教,为人师表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言行一致、身体力行。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要用自己敬业、奉献、甘为人梯、严谨、谦和、宽厚、仁爱、乐观、感恩、不断追求等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楷模、国民的表率,教师的榜样。

  青年学生有理想、有思想,也会有困惑、有曲折。教师对他们要坦诚相待,进行心灵沟通。首先要善于聆听,允许学生问为什么,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在苦恼什么,“对当代青年怀疑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否之、斥之,甚至扣帽子、打棒子,其结果,不仅伤害青年的感情,还会压抑青年对真理的探索精神”.然后要用贴近学生的语言,循序渐进地进行心灵的沟通。当然,对于个别学生好高骛远、“走马观花”、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蛮干等行为,也不能袒护,以适当的方式批评指正也是爱护和沟通。

  用通信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从通信集中我们看到,杨志和学生的书信往来,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除了批改作业、回答问题、交流学习和参会体会、探讨经济学理论和现实问题等以外,还有因考试落榜而无法坦然面对的青年人;有想为自己的家乡做点事但又不知做什么的学生;有初入学还不能适应大学生活的学生;有为考研再次选择专业或不知如何应对考试而产生迷惑的学生;有探讨人生观的或因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而感到困惑的学生;有汇报工作、学习和收获的等等。

  对此她总是首先鼓励、鞭策,给学生以信心,激发他们热爱家乡、报效祖国,克服困难的热情和勇气,同时指出问题所在以及如何去解决,并且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引导学生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领袖人物以及现实,以良好的心态对待个人的成绩和挫折,也是杨老师和学生书信往来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是有理想、有责任心、有热情、有志向的一代。他们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和家长的期待。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启明星,教书育人是一件非常崇高的事业,是一项值得奋斗终身的事业。教师都要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师更应当努力使自己成为这样一名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好教师。    [参 考 文 献 ]

  [1] 汪洋,张晓媚,黄佳金,赵秀丽,张洪国.杨志和她的学生 们---师 生 通 信 集 [M].中 国 书 籍 出 版 社,2010.  [2] 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 做“孟二冬式优秀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7-09-06.  [3] 孙琛辉.杨志:醉心《资本论》的教授 [N].科学时报,2008-09-16.  [4] 段跃.把马克思主义原原本本地就交给青年人 [J].中国青年,1992(3).  [5] 杨志.论资本的二重性---兼论我国公有资本的本质[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6] 高燕燕.杨志:一位“孟二冬式好教师”的精神追求[N].中国人民大学报,2007-09-26.  [7] 李喆.程恩富论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 [EB/OL]2009-04-15.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