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研究内容涉及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自身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作为应用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产业经济学的传播和深入发展有利于正确理解现实经济中的结构变动、市场运行和企业竞争行为,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学过程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导致这种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本文探讨如何利用经济学方法论来提高产业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进一步培养学生准确和深刻把握产业经济理论和相应的分析方法。
一、重视现代经济学基本分析框架在教学中的应用
经济学方法论结合了人们的一般认识规律和经济活动特征,主要目的是探索人们获得经济知识并将知识构建成理论,直至理论在实践当中的应用和发展等规律。拉普拉斯称研究学者使用的方法的重要性与发现本身一致。
经济学方法论是源自哲学的研究方法,是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主要研究人们对经济活动的认识方法,经济学方法论探讨人们对经济活动的认识方法,并对经济学者构建系统性理论知识时采用的思想方法进行梳理。所以说,对于经济学方法论的内容探讨,它不仅是总结和概括了经济学的方法,同时还反思经济学方法中的优缺点。一个规范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基本上由以下五个部分或步骤组成:(1)界定经济环境;(2)设定行为假设;(3)给出制度安排;(4)选择均衡结果;(5)进行评估比较。经济研究五个步骤有相互依赖关系,根据前一个步骤才能开展后一个步骤,并且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二、马克思唯物辩证方法论与产业结构理论
由马克思最先提出的唯物辩证法是研究任何学科的基本方法论,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在产业经济学的运用可以体现在产业结构的学习中。产业结构是与经济发展双向关联的,经济发展能够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的升级又会促进经济发展,这与唯物辩证法中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是一致的。在分析经济如何增长以及产业结构如何变动的问题上,世界各国的学者都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在解释经济增长方面,哈罗德—多马模型认为经济增长与一国的储蓄率和资本产出之间存在正向关系;而结构主义观点认为生产结构需要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生产要素如资本和劳动会从较低的生产率部门转移到较高的生产率部门;库兹涅茨和罗斯托的研究成果对发展现在经济增长理论起到了重要贡献,库兹涅茨和罗斯托分别从总量和部门的角度研究现代的经济增长。应该认识到,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有目的的思想活动同时包含着思维能力是产生经济理论的途径,经济理论的产生是为了解释经济社会问题的,不同的理论之间虽然表面上存在区别,但是理论背后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针对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解释相同的经济社会发展议题,正因为它们在理论内涵上都是解决产业结构问题的,所以可以将它们归纳为同一学科体系的研究成果中。在运用理论解决实际情况时,要本着实践的观点,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的真伪,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认知。
三、运用实证经济思想学习产业经济学
在产业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很多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案例,如何令学生理解并加深对经济结构变动、市场运行和企业竞争行为的学习,就需要在课程讲解中运用实证经济分析思想。由孔德创立的实证主义以方法论的形式影响和改变了经济学的研究。伴随着社会分工而产生的产业,也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和学生明确实证研究是产业经济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对产业内、企业间的市场关系的研究应以客观的态度分析。在学习产业发展理论部分需要运用实证分析的思想,产业发展是包括产业产生、成长和进化的过程,那么对于产业如何发展以及产业发展呈现什么样的特征,每个历史阶段都有相应的学者进行探讨,如刘易斯(1954)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论中将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的发展进行阶段性的划分,但是罗斯托(1971)则认为人类社会发展会经历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大规模高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等六个阶段。不同的经济理论对应当时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每一种理论都为解决当时如何促进产业发展提供了依据。
四、计量经济方法与产业组织理论
在产业经济学中产业组织部分的学习中,需要运用到大量的计量经济方法,这就导致了 20 世纪 60 年代后计量经济学在产业经济学中的广泛应用。计量经济学(也译作经济计量学)分析经济问题时,综合了理论上的数量和经验上的数量,使得计量经济学成为经济学的分支。
比如,在市场绩效的学习过程中,利润率指标通过税前利润、税收总额和自有资本计算得出,Lerner 指数运用价格和边际成本得到,Bain 指数则是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的比值,会计利润的计算需要了解总收益、当期总成本和折旧,而经济利润是由正常投资收益率和投资总额计算得来。
市场绩效的评价在实际教学学习过程中,是一个面临较多影响因素的测算过程,这就导致学生接受新知识时不仅要针对如何设计产业绩效综合评价的指标,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运用实际经济数据以及计量经济学方法来估测产业的综合绩效。对于计量经济学运用到产业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计量经济学的特殊性,特殊性有三点:一是计量经济学在产业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从研究确定性问题转化为研究非确定性问题,这样导致需要采用新的方法思路、分析新的方法结果;二是相比于其他数学方法,计量经济学主要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作为基础方法来研究其他经济问题,不是纯粹的数学方法,应将它与数学方法进行区分;三是由于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问题,研究方法与纯数学不同,故对计量结果的分析需要结合实际经济状况进而给出结论。
参考文献:
[1]田国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J].经济研究,2005,(2). [2]杨祥梅.经济学方法论及启示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 [3]马广奇.产业经济学在西方的发展及其在我国的构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10). [4]张华荣.经济学方法论研究三十年[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5]李孟刚.产业安全理论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论文,2006. [6]贺允.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势研究[D].延安大学论文,2011. [7]程瑜.产业经济学:西方的发展与我国的借鉴[J].经济师,2007,(4). [8]王永生.关于国土资源产业经济学科发展的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