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激励制存在的问题研究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摘要:基于教学和教育在教育和教学的基础上,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相结合的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如反映变化,把握规律性,增强实效性,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从概念、内容、方法和机制创新方面,建立长期的激励机制,有效指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关键词:新时期;思想政治;大学生;教育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奖励方式太少,奖励面过于狭小。目前包括农大在内的大多数高校奖励表彰的主要形式有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和各等奖学金。但是多数奖项的设置目的过于追求“优中选优”,往往可选范围只是局限在少数几个人身上。如农大对校级三好学生除政治思想上的要求以外,还要求该生应是当年度二等以上奖学金获得者,即已经把遴选的眼光集中在班级10%的学生身上,为不浪费名额,有时难免出现“一俊遮百丑”、“矮子里拔尖子”的情况。长此以往,三好学生这项荣誉的设立对大多数学生来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学生渐渐会失去参与这项奖项竞争的热情。而对于那些有条件参与评选的学生来说,也容易滋生非我莫属的错误想法,因此,“三好学生”这项荣誉的精神激励作用变小了。据2006年6月对农大的学生进行的一次调查发现,60%的学生认为除现有的激励措施以外,应该增加其它激励措施。
重视学生共性的体现,却忽视了个性的张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经济、信息、学生生活环境、教育基础等条件的不同,导致高校学生群体细分趋势的加剧,及由此带来的各种变化。各种针对学生特点设立的奖项数量相对偏少、单一。如农大目前对学生进行奖励表彰的主要形式有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和各类奖学金、单项奖学金等两大类,即评优和评奖。单项奖学金设奖的初衷虽是为表彰、奖励在科研或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希望对学生特长、个性发展有所推动,而一些在文化、体育、社会实践等方面确实表现与众不同的学生,由于受奖学金中学习成绩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入圈单项奖学金的评选或只能屈居较低等第,单项奖设置的初衷未能实现。
一些激励措施虽然以物质鼓励的形式出现,但是在操作中未突出其隐含的精神鼓励实质,导致简单化。随着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学生缴费上学、企业捐资的实行,各高校相继根据学生学费的实际变化情况,对原有奖学金的奖励金额进行了调整,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及时跟上,.同时宣传工作也没做好,因此没有起到到“以点带面”,表彰一个带动一片的作用。无论获奖学生还是未获奖的学生,都容易产生“以优良的学习成绩换金钱”的单纯想法,无法领悟在物质表象背后所隐含的精神鼓励的实质。因此学生得奖后请客吃饭等情况时有发生,使激励措施和效果呈现出庸俗化倾向。
二 设置合理的期望目标
目标的确定。确定一个合理、先进的目标,能给学生以期望,使他们产生动力,热情勃发,乐于奋斗。在制定目标时应注意:①目标不能过高。目标过高使人不敢问津,高不可攀。如果目标过低,随手可得,也激发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所以目标确定要合理,既要考虑学生的素质、技术、能力等主观因素,也要考虑环境、条件等客观因素;②目标应与学生的实际物质、精神需要相联系,学生可以从目标中看到自己的利益。
效价的理解。在这里,效价一方面是指对从事工作的目标有一个客观效用价值,要实事求是,另一方面是指对效价既要考虑对学生个体、学生群体有好处,更要考虑对社会的贡献。正确、全面的效价观,必须同时从这两个方面来考虑。如果我们一讲激励措施效价,学生便仅仅从对“我个人有什么好处”方面去评价,那么这种激励措施的价值就不会大。有无效价,以及效价的大小,评价的标准应该从对社会的贡献和对学生的利益两方面考虑。由于学生个人对目标的评价不一,所以当高等学校确定了学生培养目标以后,还应根据学生、学校的不同情况,加强教育,使学生都能认识到实现目标对社会的意义。
三、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
物质和精神激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如在先进的表彰、困难学生的资助方面应给予适当物质鼓励或资助,改变过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谈“物”色变、推行精神鼓励万能的作法。当然,由于大学生在校主要是求知、树德、长识等,其需要处在较高的层次上,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中应始终坚持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以培养学生重义轻利、厚德薄物的高尚情操。
集体激励和个体激励相统一。激励从本质上讲,就是以需求为着力点,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潜能,配合教育主体实施教育计划,实现教育目的。在激励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以学生为核心,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在更加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始终把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体贴学生、服务学生作为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学生管理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与培养有健康人格适应社会需求相统一,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培养相统一。
结语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摆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将激励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
激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方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中最重要和最困难的问题,对于调动大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出色地去实现国家、学校和个人目标,早日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角,激励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的方法,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人用不同的方法,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激发学生就是学生确定大学生的动机,总是保持一个积极的兴奋状态,向想要达到的目标迈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潜力,剧烈的运动目标,不断完善自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性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