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理论>班主任工作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正文

班主任工作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班主任教师在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出于一种积极的工作热情和负责态度,班主任往往把学生“规范”到一个整齐划一的模式中去,以至于在班级学生的教育标准、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和途径方面出现“一刀切”现象,久而久之,我们的热情工作反而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班级学生在思想和学习上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
导致这样一种可悲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工作中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差异是客观的,是普遍存在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往往表现出三种差异状况,即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层次、不同个性的特长。正是没有差异学生就失去了生动活泼,教育也就失去了其实际意义。班主任在工作中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试教育”思想没有彻底克服
对学生的感知过程偏重于“智”的能力,忽视德、体、美等方面的发展,忽视了学生在思想、意志、情绪等方面的特点,在不知不觉中就把学生从学习成绩方面分成“尖子生”与“落后生”,并且把这种划分与“表现好”和“表现不好”对应起来。同时,有些学校仍在热衷于追求“升学率”,这样也势必导致班主任在工作中重心都放在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从而使学习落后的学生失去关心与激励,这样导致这些学生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表现情绪化,这样既不符合素质教育对学生发展的要求,也给班级工作带来很大负担。
二、在对学生的评价上缺乏全面性、整体性
班主任在工作中往往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从而把本来没有可比条件的学生之间主观地按优劣排队,而这种排列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把学生在不同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优缺点混淆起来,评价既笼统又不科学。这样即使“落后生”有好的一面也很难被班主任认识和发现,好学生即使有落后的一面,班主任也能“不以小慎掩大德”常常忽略不计了。
三、对学生的外在表现缺乏客观的分析和研究
班主任在具体工作中如果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把学生的表现与家庭背景及社会环境割裂开来,用统一的形式、统一的方法去要求学生达到统一的“规格”,而学生一旦达不到就加以批评责备,否定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且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无端的伤害。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班主任工作中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差异当作学生发展个性的基础条件已成为一种教育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在加强班级建设上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真正使学生全面发展起来,而要达到这一点,班主任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1、转变教育观念,承认差异的客观存在,“因人施教”。班主任要从根本上做好学生工作,必须先在思想上转变观念,把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教育的目标,尊重学生的人格需要,“因人施教”。其次,班主任要克服应试教育的狭隘性,为学习落后的学生在其它方面提供表现发展的条件和机会,积极关心爱护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兴趣爱好和求职欲,是班级学生达到人人快乐成长,健康发展。
2、发挥班主任“爱”的力量,用心去观察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变个性差异为个性特长。同时,还要善于捕捉发现落后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经常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也能像好学生一样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3、注重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对学习落后的学生重点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最主要的是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发现他们最强的一面,找他们作为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在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展他的天赋素质的事情上,达到他的年龄可能达到的最卓越的成绩。”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在工作中注意把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资源来开发,发掘学生的发展潜力,培养学习落后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创设“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发展环境。
班主任教师在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认识我们肩上的责任的重大,认识到班主任工作意义的深远,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在工作中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出发,做好教育、启发、引导工作,才能有目的的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特点及发展方向,自觉参与学习与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