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理论>浅谈以德治校>正文

浅谈以德治校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论文关键词:以德治校师德德育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新世纪学校治理的方法。方法分别从以德取人,搞好师德建设,抓好德育工作和以法治校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学校教育取得优异成绩。结论坚持以德治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造就人的重要场所,是实施教育的前沿阵地,坚持以德治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非常紧迫的任务。
  1.以德治校,要特别注意以德取人
  无论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也无论依法治国还是以德治国,关键在人,其中最关键的在干部。“德才兼备、任人唯贤”是我党任用干部的基本原则。以德治校,就要在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中,坚持以德取人,就是“任人唯贤”。这是因为“有才无德足以售其奸”。中国古代的’德治”,要求国家的君主和官吏,必须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并且身体力行,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广大的老百姓,这就是孔子的“正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从政者的要求。我们认为,一个品德高尚的干部会造福于民,贡献国家,而一个德行败坏的干部则可能会祸国殃民,其害无穷。
  2.以德治校,要着力搞好师德建设
  所谓“师德”,是指教师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它包括个人品德,也包括职业道德。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担负着教书育人,使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任务,因而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尤为重要。人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做到“学高”,就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要保持“身正”,就必须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责任心和正义感。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有资格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
  然而,教师作为社会中一员,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确有少数教师在追求所谓的个人价值中迷失了方向,误入了歧途。这些人虽然为数较少,但对学生、对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很大的。人们心目中的教师形象甚至由过去的知识渊博、温文尔雅、富有爱心而变成知识浅薄、唯利是图、势利尖刻、觉悟低下。因此,以德治校,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就是要着力搞好师德建设,重塑教师的公众形象。要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基础上,全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补充和完善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要对教职员工实施道德教育,重视“羞耻心”的培养,在人们内心深处筑起预防违法违纪的堤防。要大力宣传和奖励先进,惩治那些违反师德的不良行为,在广大教育工作者中高扬“以德治校,以德育人”的道德旗帜,用广大教职员工的模范道德行为,树立新时代人民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的良好形象。
  3.以德治校,要切实抓好德育工程
  以德治校需要选拔一支品德崇高、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需要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最终目的在于培养无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根据目前学校教育普遍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状,必须切实抓好德育工程。
  1.必须坚持德育的首要地位。因为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对其它各“育”具有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学校要把德育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协调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
  2.必须拓开德育的方法途径。要加强德育课建设,使德育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探索德育课的教学方法,增强其趣味性和实效性。
  3.必须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调查、生产实习、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志愿者行动等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有益的活动中培养高尚的情操。

  4.以德治校,要与依法治校并举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我们知道,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法制能遏制“假、恶、丑”,惩罚已经违法犯罪的人,德治能弘扬“真、善、美”,教育尚未违法犯罪的人。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我们认为坚持以德治校,不能否认“依法治校”的重要地位,而要使“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紧密结合,同时并举,经常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德教”活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扎扎实实地普法,严肃认真的执法;要不断完善从严治校的规章制度,以制度约束人们的行为。只有这样坚持不懈,才能形成“有善心之民,畏法自重”的良好风尚。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