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高等教育>VI设计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探析>正文

VI设计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探析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V(IVisual Identity)设计是艺术设计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作为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的优秀课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不断进行完善,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逐步探索出适合独立院校的教学体系。  根据高校人才的岗位培养目标,VI 设计课程中不断增加学生实践的学时分量,同时以 VI 项目、VI 案例教学与 VI 手册制作的作业方式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展以“项目设计”为任务驱动和导向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在一般设计流程的引导下完成实践训练,到课程结束能够完成完整的企业形象设计,从而实现了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 VI 设计中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实际应用的教学目标,达到了本课程以强化学生的 VI 创意和设计、制作能力为主的根本目的。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VI 设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从事该行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进行课程设计,课程按照“设计过程系统化”为导向设计的课程体系,企业形象设计的工作流程为:企业调研→理念提炼→企业标志设计→应用系统设计→VI 手册设计制作。采取“工作任务驱动”式组织教学,开展以“项目设计”为任务驱动和导向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使学生基本具备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定位等 VI 设计的前期实践工作能力,具备 VI 设计从基础系统到应用系统的创意、设计能力和 VI 手册的整体制作能力,具备以独立的形式完成一份完整的 VI 手册的实操能力,从而实现了学生对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通过 VI 设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当前企业品牌标识开发、品牌视觉识别形象、品牌形象推广等实用性知识,并能熟练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企业形象设计中的实际任务。结合训练既锻炼了思维又练习了设计软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设计实务综合能力,为后续的毕业设计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从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转换到以教师引导为主的导入项目式教学法,通过对实训项目的完成,使综合学习理论知识与实际项目的设计能力相结合,与培养主流电脑平面设计软件的操作能力相结合,拓展新的实践知识。另外邀请企业和设计公司资深设计师作为客座教师,与在职教师共同对学生作品进行指导和评价。教学方式的改革很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又促进了教学活动的不断进步。  三、案例教学的应用  课程采用 VI 项目、VI 案例教学法,密切结合社会 VI 设计实例进行形象化教学。针对每一章节的问题,结合现有的实际案例或授课教师参与的实际项目进行举例论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设计本身就是一项脑力活动,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课堂讲授使用教师自编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尽可能增大课堂信息量,使授课内容变得生动、丰富,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活跃课堂气氛,贯彻理论适度、精练够用的原则。  四、加强师生课内外交流  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打破了原有的教师上完课就结束教学任务的传统思维定式,学生如果有问题或对课堂知识有不解的地方可以在课后继续与教师进行交流。任课教师必须把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方式告知学生,通过学院提供的网络教学平台将课程课件上传到网上,通过网络等手段及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避免学生问题的堆积,这样一来既密切了师生感情,又实现了对学生的课外辅导。  五、加强校企合作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1.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本着“产学结合、合作办学、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引进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广泛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与相关广告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教师组织学生到这些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教学项目的训练和岗位实习,聘请业内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创业奠定了基础。  2.校内实训室。(1)现代艺术实验室创建于 2009 年,主要面向学院艺术系学生进行艺术设计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实验室现有实验用房使用面积约 80 平方米,学生计算机 30 台,均为苹果 I-MAC MB418 型机,教师计算机 1 台,为苹果 IMAC PRO MB871 型机,另外实验室内还配置有 WACOM 绘图板、投影仪、交换机、覆膜机、支架幕等设备。通过现代艺术实验室的学习,使本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拓宽就业范围,从而增加学生将来的就业竞争优势。(2)摄影实验室创建于 2007 年,是一个以数码设备为主的新型实验室,内部设有多功能数码摄影棚、Nikon 专业数码单反相机、大型闪光灯、广告拍摄台等专业摄影设备,以及摄影配套设备,并配有相同档次的数码编辑室,能够满足室内及室外摄影创作的需要,是同学们学习摄影技术的理想场所,同时配合VI 设计课程需求。  六、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结合课程的特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等教学资源,模拟 VI 项目和案例,通过将课程的整个学习过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调集大量的视觉信息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设计教学课件,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性。课件的设计主要以实际的案例来辅助理论知识的讲解,将抽象化的概念引入到实际设计任务中去,在实践中得到对理论的运用和验证,并营造轻松互动的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产生最大的效果。  2.充分利用实验室,推广演练一体的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现代艺术实验室、摄影实验室等资源,将教学演示、作品实例、作品评价等与实训融为一体,结合项目提出具体要求,着重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引导学生将设计方案由多到少、由繁到简进行提炼、升华,最后由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客观的点评,做到理论实践一体化。  3.利用网络延伸课堂教学,注重学生拓展能力的培养。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利用网络可以便利地上传和下载各种格式的教学文件,组织网络学习共享平台,提供给学生一个良好的交流、讨论的空间。教师与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交流互动,即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发送通知等。课堂教学在网络教学的辅助下,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拓展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以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为契机,全面进行 VI 课程教学改革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的研究,在改革中不断完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的建设,从而有力地推动 VI 设计课程教学水平的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俊峰.关于 VI 设计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12).  [2]韦云.精品课程———《企业 VI 设计》课程建设探讨[J].美术大观,2010(12).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