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理论>浅论高中美术课程“联觉思维”策略教学法>正文

浅论高中美术课程“联觉思维”策略教学法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摘要]联觉思维教学活动不仅是美术教师课堂内外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自主学习意识的有效方式,更是一种教学观的创新。本文以联觉思维的提出、理论依据、把握特点及原则、教学实践等几个方面内容论述了联觉思维教学的科学性、可行性及方法。
[关键词]联觉思维 艺术知觉 教学观

一、联觉思维的提出

世界知识经济与体验经济带来的学习浪潮,推动着我国中小学校美术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培养学生形成艺术思维态度以掌握观看、看、注意、读解艺术风格形成的心理过程、特点和规律的方法,成为现代艺术知觉教育一项重要内容。让学生体验艺术家视觉的多义性作为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联觉思维” 的训练,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在人文视野的体验中解决高中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面对艺术作品,学生的感知觉滞留在图像表面,很难从不同感觉途径中的信息进行整合,习惯于将相互依存的感觉分隔独立出来,以导致思维障碍。因此合理地支配学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给学生提供联想、感觉、体验的机会,能促使学生更真切地去感悟丰饶自然和生命审美的信息。古人以“学贵于思,思源于疑”告诫我们的艺术教育莫停留在概念说教和灌输上。试想,从小缺乏感受、展示和传递审美信息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的成人?专家指出,学会正确地思维比获得知识更重要;重视学生艺术思维的形成,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联觉思维”教学的理论依据

1.联觉思维的现象学
近几年来,随着大脑成像和DNA分析等先进技术的出现如:日本脑科学与教育研究、以及青少年发展与特殊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证明了用艺术的感觉、思维和方式把握知觉的能力,并不只是儿童或少数天才艺术家的专利:脑神经学专家巴隆柯认为,产生联觉的关键是大脑皮层上的不同感觉单元之间存在着非寻常的解剖学联系。它是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去看、听、触摸、品味、嗅闻,直至思考,并具有思维的一切特征;是一种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立体交叉螺旋发展的体验过程。因此,我们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以视觉意识为基础去引导学生体验“联觉思维”,使他们的天然秉赋、潜在能力在学习中得到全面开发和运用。
2.生成教学思想
威特罗克认为:“人们倾向与以前的学习相一致的知觉与意义,”且指出生成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由4个核心要素组成(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的知识、知觉)。他认为,理想的教学应该使学生不仅仅理解学习材料所表达的含义,而更要去理解它的实用价值。基于这种前提,联觉思维能力并不是发现或接受某种定论,而是必须达到理解。学生在教师那儿得到指导,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和结果,但这并不是学习的终结,应进一步围绕教师提供的信息,根据自己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再感悟。同样,教学活动也应修正学生以往不正确、模糊的观念,为构建更有效的视觉语义关系和艺术知觉提供条件。
3.高中生心理需要的发展与教育
高中是对一个人的将来发展方向起决定作用的重要阶段。正是青少年学习运用假设演绎推理法的时期,他们通过简单的象征性概念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并针对各种各样的文化内容开动脑筋进行思考。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可以从不同的途径来开展,但由于需要是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基础,根本上还要从培养学生的需要入手。马斯洛认为,随着个体的发展,需要也不断地发展,需要结构也处于变化发展过程,青少年时期对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逐渐开始美的需要、认知需要和自我实现等心理的需要。美术教育作为影响需要结构的因素之一,就应遵循高中生的心理需要的特点,引导他们追求高品质的艺术审美和美好的生活,追求卓越的文化修养,在丰富多彩的艺术精神的美感中提炼真、善、美的崇高境界。

三、联觉思维教学的特点

1.独特性:独特性指的是区别于常规思维的本质差异在于常规思维通常都是逻辑思维,而联觉思维则除逻辑思维外,还包括各种形式的非逻辑思维。
2.直觉性:直觉性是指非逻辑推理的结果,而是由实践积累和沉淀起来的“潜知”发挥的结果。例如,学生们在他们的语文课本中读到一篇关于描写对古希腊雕塑维纳斯美的典范的文章时,如能联想到曾在艺术欣赏课中的审美体验感受的话,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就更深入。

3.通道性:通道性是指努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知识进行编码,更多地在大脑中留下通道或线索而提高保持的效果。例如;把我们经验中可见世界看作是由运动、触觉、视觉组成的结构观念去理解立体主义的作品,如毕加索的《静物》,画中包含着我们只能通过运动或触摸才觉察的线索。
4.联结性:联结性指通过一系列的类比、推理、复合、虚拟、幻想等活动将新命题与原来的命题按一定的关系联系、调整。例如,当学习CG艺术作品《美》时,首先让学生感到惊奇的是眼前的视觉形象与原有认知经验中所了解的概念全然不同,图像中根本没有具体形象的出现,而是把属于不同质感、色彩、象征美的元素进行虚拟组合来表现对永恒主题的思考,这迫使我们更新认知的秩序。
5.全面性:则指人的身体和精神的、感性和理性的全部特征都在学习中担当不可替代的角色;身心的全部功能参与认知之间的联接组合的沟通与协调而产生的全息学习。可见掌握多种感觉通道激活情感、认知之间动态的联结点的学习方法,是联觉思维态度的形成的有效路径,这将对于青少年全面有效地学习是益于终身的。

四、联觉思维教学的原则

1.练习性原则:以反映视觉多义规律性的感知觉之间的匹配关系的规则支配学生进行训练,提高学习效率得到广泛的思考。如进行感知觉整合训练、投射测试、统觉测试。
2.领悟性原则:用于非常丰富的感觉、符号、语义材料的刺激,让学生在情境中以一种心理定向理解、领悟联觉思维的功能和意义。
3.反馈性原则:对学生学习结果及时反馈,学生可以了解学得如何:那些内容掌握了,那些还存在不足,从而有目的地调整学习,补漏修正。还能激发近一步学习的动机。
4.差异性原则:教学前、中、后针对学生思维、学习、能力等类型的不同按小组分配任务,因材施教。
5.迁移性原则:“为发展而教”学习联觉思维的目的就是要在艺术家的人文视野与学生天赋知觉之见架起一道“桥梁”让学生了解变化中的艺术视觉,使他们的知觉拓宽到广泛的审美文化中去。

参考文献:
〔1〕贡布里希着.林夕,李本正,范景中译.《艺术与错觉》.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兰祖利、里斯着.《丰富教学模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阿恩海姆着.藤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引言.中国社会出版社.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