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高等教育>高校逻辑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探究>正文

高校逻辑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探究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逻辑学是一门重要的工具性学科,这门课程的开设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逻辑学作为理性思维的基础,是人类获取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1974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逻辑学排列在七大基础科学中的第二位,仅次于数学.在西方发达国家,逻辑学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我国高校部分专业,如法学、哲学、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教育学等,把逻辑学作为专业基础课或专业必修课来开设.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化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教育开始面向市场,逻辑学在我国高校的教学工作逐渐进入低谷.选择开设逻辑课的专业变少; 开课的专业课时不断缩减; 逻辑学教师由专任变为兼任; 逻辑学在高校课堂甚至变得可有可无.为摆脱困境,促进逻辑学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使逻辑学在各个领域得到充分的发展与应用,从根本上对高校的逻辑学教学进行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逻辑学在我国的学科地位不高,其应用价值不被社会重视.逻辑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人类要保证思维的正确性,就要运用逻辑.同时,逻辑学又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语言学、法学、数学、计算机学等学科,要确保思维的严谨性和知识的科学性都离不开逻辑.国际上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把逻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划分出来,而我国目前仍然按照前苏联的做法,把逻辑学列入哲学下的一个二级学科.我国社会对逻辑学的学科地位不认可,导致逻辑学的发展得不到人们的重视,也阻碍了逻辑学在我国高校的发展.

  逻辑学受市场经济的冲击,被认为缺乏实用性而遭到缩减.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高校为顺应市场需求,不断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扩大那些实用性强的专业学科的发展,而削弱实用性很难体现出来的基础学科的发展.

  有人甚至错误地认为,逻辑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逻辑思维方法在很多学科中已经有所传授和应用,没有必要单独作为一门课程来进行系统学习.基于学校就业压力,长期不被社会重视的逻辑学在部分高校被缩减甚至被取消.

  中西方思维的差异性,使得部分学生认为逻辑学专业性太强而难以接受.由于地域文化不同,中西方的思维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中国传统思维重视经验直觉思维,思维方式的重要特征是模糊性; 而西方传统思维重视理性逻辑思维,思维方式的重要特征是精确性.中国人缺乏西方人那样应用逻辑分析问题的意识和手段,故要借用西方精确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逻辑问题确非易事.从目前高校逻辑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文科生惧怕学逻辑,甚至有学生觉得不学逻辑之前自己还懂得怎么思维,学了之后感觉很困惑.

  我国高校采用的逻辑教材内容体系不够完善,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和发展都依据于人们实践的需要.若一门学科能帮助人们解决实践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或能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即使在某些问题上有争议,也不可能阻止该学科的发展与强大,如人们对模糊逻辑有效性的质疑及其理论与应用技术的发展壮大便是一例.对于逻辑学的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逻辑学家普遍认为,"整个逻辑学科的发展方向或多或少受制于人类社会的需求"."逻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具有同构、互塑的作用,逻辑学要有所发展和创新应立足于人类的日常思维活动".目前,我国高校所采用的逻辑教材,大多偏重于传统逻辑理论知识的传授,注重知识的专业性,教学内容老套,教材举例和思维训练习题过于陈旧且缺乏趣味性,与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逻辑问题关联不大.

  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和提高,逻辑学课程的实用性无法体现.

  教学内容上推陈出新,注重实用性.目前,高校开设逻辑学的课时普遍被压缩,要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学有所获,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思维问题,就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及其接受能力.文科生使用的逻辑教材主要介绍传统逻辑的经典内容和部分数理逻辑内容,其中一部分内容繁琐而不实用,应予以删除.例如用欧拉图检验三段论、数理逻辑两大体系内容、归谬赋值法判断命题是否重言式、用真值表法判断两个复合命题是否等值等.

  为文科生开设逻辑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其提高日常思维能力和论证表达水平.一部分本科生在毕业论文开题时,论文设置的同一层次的标题存在 "划分不全"、 "子项相容"等逻辑错误; 有的人在表达思想时经常违反逻辑的基本规律,犯 "混淆概念"、"转移话题"、"态度模棱两可"等逻辑错误; 有的人在推理的过程中不会采用有效的推理形式,导致推理的结论不能必然为真等.要帮助文科生对实际思维进行规范,减少日常思维中概念不明确、判断不恰当、推理不合逻辑等错误,在逻辑课的教学内容选择上就要做到有的放矢,结合人们日常容易犯的逻辑错误,重点介绍概念、判断、推理、论证与逻辑的基本规律这几方面内容.逻辑学是人们进行正确思维和有效沟通的一门工具性科学,其实用性主要体现在日常推理和论证两个方面.

  形式逻辑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有效推理,但由于数理逻辑的 "除心理主义",使得数理逻辑研究的内容与人们的日常思维活动相去甚远.形式逻辑也研究论证,但重点是以推理形式和有效性为研究对象,不能在人们从事日常论证活动时提供实际的技巧和指导.要用日常语言进行论证,使自己的观点或立场在日常论证时更有说服力,这就要求逻辑学教学还需要添加一些非形式逻辑的内容.非形式逻辑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语言论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致力于揭露人们在日常论证中容易犯下的各种逻辑谬误,分析和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论证的标准和模式,对于帮助人们识别逻辑谬误和诡辩、构建论证、理性分析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课堂上适当增加一些非形式逻辑的内容,可以填补形式逻辑在指导人们进行日常论证活动时缺乏实用性的不足.

  教学方法上循循善诱,注重能动性.逻辑学是前人对人类思维规律的经验总结,具有抽象性、规则条文繁多等特点,其认识规律的进程是由具体到抽象,其应用规律的进程则为由抽象到具体.作为一门指导人们正确思维的工具性学科,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直接进行理论灌输,将会使学生对于逻辑理论的认识变得模糊,不仅不能帮助学生将逻辑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反而会加重学生的思想负担,厌倦、害怕逻辑学,逻辑学这门课程的开设就会以失败而告终.逻辑学课堂教学应采用 "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质疑、参与讨论,积极主动发现思维规律,找出问题所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应适时地抛砖引玉,举上几个恰当的例子,突出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分析一下对错,引导学生掌握深入思考问题的方法,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碰到的逻辑问题进行探讨,带领学生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逻辑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思维实践过程中,教师要训练学生养成遵守逻辑规则的自觉性,把各逻辑规则放在学生耳熟能详的日常思维实例中进行分析和推导,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消除学生对逻辑学的畏惧心理和抵触情绪.

  在分析逻辑规则、使用逻辑规则解决日常思维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逻辑学课程的开设不仅在于培养学生正确思维的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采用 "启发式"教学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寻求思维规律的过程中,注重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 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逻辑学俗称 "文科中的数学",运用所学逻辑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思维问题,这是对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学生体会逻辑理论知识实用性的乐趣所在.例如学生在接触了简单命题、复合命题及其有效推理的知识后,面对一个要由几个前提条件推出结论的综合推理题时,大家都会跃跃欲试,尝试着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期待自己寻找的答案就是最终揭晓的答案.每解决一个逻辑问题,都会提高学生对学习逻辑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信心.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构建严谨思维系统、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锻炼智慧、开发智力、提高竞争意识的一个好方法.( 2)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逻辑学课堂不仅是训练学生正确思维的场所,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好地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自觉认识新事物和改造新事物的能力,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众所周知,高校很多文科生害怕学习逻辑学,原因之一在于各章节中的规则条文太多太杂不好记.其实,在前人总结的这些逻辑规律中还隐藏着规律,学生若能发现这些隐藏的规律,记住和运用逻辑规则便不再是难事.例如按照逻辑学教材不同版本的编排,三段论的一般规则会有 5-8条,若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则会增加学生思想负担,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这种方法,学生不能对每一条规则留下深刻印象,最终导致记不住规则,或者在判断三段论是否有效时效率低下.思维敏捷的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后,就能发现规则中的规律: 这几条规则只是分别对三段论中的概念、三个性质命题的质和量提出了要求.

  思维训练时联系实际,注重需求性.逻辑学是一门指导和规范人们正确思维的工具性学科.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一逻辑理论知识,教师要经常用发散式思维,引导学生回顾自身或他人是否犯过不遵守逻辑规则或规律的实例,遇到这样的问题应怎样纠正,帮助学生养成善于发现身边逻辑思维问题的好习惯.如果逻辑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正确思维的习惯,还能在必要的场合帮助学生迅速、灵活地思维,那么逻辑学在高校的地位将大大提高.近年来,伴随着国家人事制度改革,国内几乎所有的企事业单位都采用了考试录用制度,而各种能力型就业考试 ( 尤其是公务员考试) 要求考生必须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仅从公务员考试来看,考试内容就涉及概念、判断、推理、比较、分析、综合、演绎与归纳的综合运用等逻辑思维题.

  所以,在思维训练时,应更多地引入与逻辑相关的社会考试试题,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展现逻辑的实用性.

  例题安排时巧妙插入,注重趣味性.如果课堂上讨论的逻辑问题像 "天书"一样引不起学生的兴趣,那么逻辑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逻辑学理论给学生的总体感觉是抽象深奥、枯燥乏味、不好掌握.教师若在课堂上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通俗性与趣味性实例的引用,这样的课堂将是死水一潭,毫无意义.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被逻辑问题所吸引,教师除了举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贴近的实例以外,还应适当地安排一些趣味性的例子寓教于乐,以便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堂教学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述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时,可插入 "出生率与人口"的故事,引导学生分析教师所说的新生 "男婴"与学生所说的社会人口构成的"男人",强调这不是同一个概念,两个概念的内涵不同其外延当然也不同.要将逻辑与趣味熔为一炉,抽象与通俗融洽结合,就要求教师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广采博取,融会贯通,借用如 《逻辑与智慧新编》、 《趣味逻辑》等教学辅助资料中的具体实例,巧妙生动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轻松一笑之后开始深思其中的逻辑奥秘.

  逻辑学是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学科.目前,高校逻辑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由此,应在高校教学管理部门、逻辑学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充分认识逻辑学在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针对逻辑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采取科学有效的改革措施,不断提高逻辑教学质量,让逻辑的实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真正发挥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鞠实儿: 《论逻辑的文化相对性---从民族志和历史学的观点看》,《中国社会科学》,2010 年第 1 期.

  2、宁莉娜: 《逻辑: 生活视界的理性支点》,《学术月刊》,2012 年第 10 期.

  3、金岳霖: 《形式逻辑》,人民出版社,1979 年.

  4、姜全吉: 《逻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5、刘爱莲: 《普通逻辑学》,河海大学出版社,2008 年.

  6、郑伟宏: 《逻辑与智慧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7、彭漪涟: 《趣味逻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