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临床医学>探讨登革热患者胸部CT表现>正文

探讨登革热患者胸部CT表现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登革热 (dengue fever)是由伊蚊叮咬感染登革热病毒(dengue viruses,DENV)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登革热具有自限性疾病的特征,以发热、肌痛、头痛、皮疹为主要症状。登革热病毒感染后可引起登革热、登革出血热(denguehemorrhagic fever ,DHF)及登革休克综合征 (dengue shocksyndrome,DSS)。登革热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目前有4 种血清型(DV1~4),全球每年有 0.5~1.0 亿人感染登革热病毒。国内外的文章中对登革热的影像学表现探讨的不多,本文收集 75 例登革热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其胸部 CT 表现,旨在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搜集 2013 年 7 月至 9 月我院经临床诊断的登革热患者 75 例,其中男性 30 例,女性 45 例,年龄 0.4~81.0岁,中位年龄 37.3 岁。主要临床症状:75 例均有发热,12 例伴有全身酸痛,9 例伴有头痛,伴有乏力 6 例,全身红色皮疹 3例,黑便 2 例,咯血 3 例,呕血 2 例,鼻出血 3 例,阴道流血 1例,咳嗽 1 例,血尿 1 例,牙龈出血 1 例,双眼结膜出血 1 例,腹泻 2 例,意识障碍 1 例,其中 6 例既往有肺结核病史,2 例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1.2 检查设备与方法: 采用 GE Highspeed 64 层螺旋 CT,图像处理采用 GE EBW 4.4 工作站;扫描参数:120 kV,300mAs,层厚 5 mm,层间距 5 mm。75 例患者中均在患病 1 周以内进行检查。患者均取仰卧位,双臂上举,头先进,吸气后屏气容积扫描,扫描范围从胸廓入口处至双肺后肋膈角。由 2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独立对 CT 图像进行分析评估。

  2 结 果

  75 例登革热患者胸部 CT 中,17 例表现为阴性(22%,17/75),58 例为阳性(77%,58/75),表现为肺间质病变、胸腔积液、胸膜增厚、肺大泡,其中肺间质实变的表现有,17 例可见磨玻璃样改变 (29%,17/58),14 例表现为双侧肺纹理增多(24%,14/58),15 例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 (25%,15/58),7 例胸膜下线(12%,7/58),见图 1,6 例气腔结节(10%,10/58),见图 2,9 例长索条(15%,9/58),见图 3,2 例局限性肺气肿征象(3%,2/58)。22 例胸腔积液(37%,22/58)中,12 例为双侧胸腔积液(20%,20/58),见图 4,6 例为右侧胸腔积液(10%,6/58),4 例为左侧胸腔积液(6%,4/58),3 例叶间胸膜积液(5%,3/58)。5例可见肺大泡 (8%,5/58),其中 3 例为双侧肺周边肺大泡(5%,3/58),2 例为单侧肺大泡 (3%,2/58)。4 例胸膜增厚(6%,4/58)。

  3 讨 论

  3.1 登革热病毒:登革热是全球范围内热带、亚热带地区超过 100 个国家流行的地方性疾病,每年大约有 5 000 万人感染此病,并且大多数的患者没有症状。登革热的特点是发热、出血倾向以及可能发展为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病毒有 4种血清型,即 DVⅠ、Ⅱ、Ⅲ、Ⅳ型。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 RNA,长约 11 kb,只含 1 个长的开放读码框,编码 3 个结构蛋白(C蛋白、prM 蛋白、E 蛋白)和 7 个非结构蛋白(NS 1~5)。

  登革病毒感染机体后可呈现 2 种不同的状态,即原发感染状态和继发感染状态。在第 2 次感染异型登革病毒的患者中容易发生 DHF 和 DSS,且病死率较高,其发病机制是依赖抗体增强的感染作用。登革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病毒分离、抗体和抗原检测、基因诊断等。随着 DV 基因组序列分析成功及核酸杂交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建立,对 DV 感染的诊断已进入到分子生物学检测的新阶段。

  3.2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突然起病,畏寒、发热(24~36 h 内达 39~40 ℃,少数患者表现为双峰热),伴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伴面、颈、胸部潮红,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皮疹:于病程5~7 d 出现多样性皮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皮下出血点等。皮疹主要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不脱屑,持续 3~5 d。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脑炎样脑病症状和体征。

  有出血倾向(束臂试验阳性),一般在病程 5~8 d 内有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咯血、血尿、阴道或胸腹部出血,多器官大量出血,肝肿大,伴有休克。

  3.3 登革热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在本次的回顾性研究中,CT示主要为肺间质病变,表现为胸腔积液、胸膜增厚、肺大泡,磨玻璃样改变、肺纹理增多、双下肺小叶间隔增厚、气腔结节、叶间裂增厚、胸膜下线、局限性肺气肿、胸腔积液、肺大泡、胸膜增厚等。

  在之前登革热的相关报道中,胸腔积液是较为常见的表现。本研究中,58 例阳性病例中有 22 例表现为胸腔积液(37%,阳性病例,包括双侧及单侧)。渗透性的胸腔积液主要是由于流体静压失衡,以及由于血浆超滤液渗出导致的胶体渗透压失衡。出现渗透性胸腔积液通常意味着并不是由于胸膜的病变引起的积液,而是由于系统性病变的原因(即除外肺及胸膜病变)引起的胸腔积液形成及吸收失衡,从而导致胸腔积液。另外,患者登革热补液治疗后血浆渗漏常见的并发症为非心血管源性肺水肿,也可导致肺间质实变。

  在本次回顾性研究中发现,感染登革热病毒之后引发的登革热,由于流体静压及血浆渗漏等原因所导致肺间质实变及胸腔积液,肺间质实变主要表现为次级小叶异常及结节影等影像学表现。

  3.4 诊断与鉴别诊断:登革热的诊断原则主要是依据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进行临床诊断,确诊必须有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结果。胸部 CT 表现主要为肺间质实变及胸腔积液,主要有小叶间隔增厚、结节影及磨玻璃样改变等表现。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复杂性,应该在登革热不同病期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流行性感冒、感冒、钩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麻疹、荨麻疹、猩红热、流行性脑炎、斑疹伤寒、副伤寒等。脑部损害表现应与其他病毒性脑炎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相鉴别,上述病变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鉴别。

  综上所述,登革热患者的胸部 CT 主要以肺间质实变及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本次研究的对象主要为住院患者,还有部分患者属于居家隔离,临床症状较轻,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次,本研究属于回顾性调查,可能存在数据的不完整性以及所有登革热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不可控性。尽管如此,本研究仍旧提供了登革热患者的胸部 CT 资料,后期的调查以及前瞻性的评估研究是可行的。但胸部 CT 可以作为评估登革热及登革热分型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本文探讨登革热的胸部 CT 表现,旨在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参 考 文 献    [1] Balmaseda A,Hammond SN,Perez L,et al. Serotype-specificdifferences 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dengue [J]. Am J TropMed Hyg,2006,74(3):449-456.  [2] Hemungkorn M,Thisyakorn U,Thisyakorn C. Dengue infection:a growing global health threat [J]. Biosci Trends,2007,1 (2):90-96.  [3] 张志珊,严延生. 登革热实验诊断和疫苗的研究进展[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6,22(5):460-463.  [4] 向浩,聂绍发. 登革热实验诊断技术进展[J]. 临床检验杂志,2006,24(2):156-157.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