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临床医学>分析微钙化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诊断中的作用>正文

分析微钙化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诊断中的作用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甲状腺肿块性质鉴别存在一定的难度,如何避免误诊、漏诊就成了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的关键。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 178例甲状腺肿块伴钙化患者术前超声表现,旨在分析微钙化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超声诊断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 年 3 月~2013 年 8 月在我院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178 例甲状腺肿块伴钙化患者,男性35 例、女性 143 例,年龄 16~81 岁、平均年龄(43.17±9.68)岁。

  1.2 仪器与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PHILPS IE33,PHILPSSONOS 5500 线阵探头,探头频率 7~12MHz。先行通过触诊了解结节的大小、位置、性质等,再通过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的形态、数目、大小、内部回声、血流分布情况及钙化情况。并将钙化情况详细记录。甲状腺肿瘤钙化按大小分为≤2mm 的微钙化和>2mm 的粗钙化。微钙化与粗钙化同时出现于结节内时,结节划入微钙化组。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 SPSS 17.0 统计学软件,测定数据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 X2检验,以 P<0.05 为有显着差异。

  2 结 果

  PTC 超声特点:肿瘤侧甲状腺不规则增大,形态失常,以单发为多,边界不整,界限清或不清,内以不均质低回声为主,血供丰富,纵横之比(L/T)≥1 或晕圈缺如;癌瘤较大时,可出现坏死或囊性变,局部呈无回声区,液化不全时,呈囊实性改变;癌瘤内可出现点状细小的强回声钙化点(砂粒样或针尖样钙化点),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本研究中微小钙化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为 PTC 占 93%(139/149),粗钙化患者 PTC 占 24%(7/29),两者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1。研究提示,微小钙化在预测 PTC 较粗钙化更有意义。文献报道:PTC 在微小钙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4.2%及 90.8%,本研究中微小钙化的特异性为 93.0%,与文献报道相近。【表1】    3 讨 论

  超声影像对于甲状腺肿瘤的定位、定性、定量诊断具有独到的优势,可发现直径仅为 2~3mm 的微小甲状腺肿瘤原发灶并能对其加以定位。由于超声成像没有创伤性,也无放射性辐射,操作方便,简单且经济,可多次重复使用,成为目前运用于甲状腺肿瘤最为广泛的诊断方法。常规超声从形态学角度显示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形态、位置和内部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确定甲状腺病灶的血流丰富程度、血管形态、分布,可对甲状腺病灶的诊断、鉴别、术前手术方式的确定提供重要信息。

  微小钙化产生的机制过去认为,癌细胞生长迅速,肿瘤中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容易出现钙盐沉积而导致钙化,且多表现为微钙化。良性肿瘤微钙化少见,通常是炎症、出血、吸收、机化后形成的结节壁钙化或纤维隔带钙化,病理多表现为粗钙化。超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组织中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对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有重要价值。

  文献报道,砂粒体样钙化是 PTC 的特征性表现。本组 149 例超声表现为微钙化,占全部患者的 83.7%(149/178)。本研究中微钙化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为 PTC 占 93%(139/149),而在粗钙化患者中PTC 占 24%(7/29),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微钙化在 PTC 中分布广泛(约占 93%)。微钙化对诊断 PTC 有高度的特异性, 而且微钙化在预测甲 PTC 中较粗钙化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洪枫,唐伟松,杨志英.甲状腺钙化病灶与甲状腺癌[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3,25(5):626-629.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