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英汉对比研究>正文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英汉对比研究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英语教学

   摘要:中西方文化不同,思维模式也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影响了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但是,很多英语的学习者由于不了解这种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别,在中总是试图把汉语的语言规则套用在英语表达上,结果错误频出,造成了我们所说的中式英语。笔者运用英汉对比的方法,通过对学生习作进行错误分析,探讨了致使错误产生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英汉对比 负迁移 错误分析 教学
0 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与世界其它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国际贸易与商务往来也日益增多。频繁的国际交往对学生英语的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要求,但是反观当今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英语水平低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中国式英语在学生中的大量出现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不加以纠正,势必影响其水平的提高。笔者试图用英汉对比的相关理论来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以期帮助学生写出正确的英文。
1 英汉对比理论
以外语教学为主要目的的对比分析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起来的。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心理学模式是行为主义,对比分析自然试图从行为主义心理学中寻求其理论依据。(许余龙:2002)行为主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种“迁移”现象,他们认为,新知识的习得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的,前一项学习任务的完成会影响到后一项学习任务的进行。(许余龙:2002:278)据此,行为主义学者提出了外语学习中的“迁移理论”,并把这种语言中的迁移现象分为三类:有害迁移、有益迁移和零迁移。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比分析理论认为外语习得主要是从一个从母语习惯向外语习惯迁移的过程。当母语和外语结构不同时,会出现有害迁移;当母语和外语的某些结构相同时,会出现有益迁移。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促进有益迁移,同时克服有害迁移,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外语使用习惯。(许余龙:2002)
2 当前大学英语中的问题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众多环节中,一直是最薄弱的一环,虽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次讲述大学英语的方法和技巧,但是从学生的四、六级考试作文成绩来看收效甚微,学生的平均得分率远远低于相应的及格标准,达不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为了找出当前学生在大学英语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可行的对策,笔者就任课的非英语专业2007级(大二)共65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2.1 调查的目的:对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作文中所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运用英汉对比的理论找出错误产生的可能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2 调查的对象:我校非英语专业2007级(大二)共65名学生
2.3 理论依据:错误分析的倡导者Corder曾指出,描述学生错误的关键是正确理解这一错误形式试图表达的意义。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把错误形式与学生母语中某一对应形式进行比较,看看学生的错误形式是否想表达母语中某一对应形式所表达的意思,然后再根据这一意义,找出外语中正确的表达形式。(转引自许余龙:2002)
2.4 调查的步骤:①限时30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题为“Is A Test of Spoken English Necessary”的四级作文。②将收集上来的试卷进行批阅,对其中的错误进行统计和分类。
学生在中的出现的错误覆盖了措辞,造句和篇章三个方面。在用词方面,出错频率最高的是用词不当,在所有错误中占了18.85%,其次是搭配不当和词性的误用,分别占了14.75%和12.3%;在造句方面,学生出现的错误主要体现在简单的把汉语句意转换为英语的表达,写出的句子为明显的中式英语,该错误占到了所有错误的13.93%,其它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句子的主语缺失和主谓语搭配不当上,这两种错误分别占了6.56%和9.01%;在谋篇布局上,学生的错误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中之一是句与句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缺少连接词进行过渡,另一方面是文章主题不明确,一些学生在表明自己的观点之前进行了大段的铺垫,使用了不少套话,最后才表明自己的意见,有的甚至没有明确的句子来表明自己的观点。
3 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词汇方面错误的原因 不同语言的词汇系统所代表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反映了该语言使用群体的文化特征和对周围世界的认知方式。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它们的词汇体系并不是一一对等的。然而,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熟练掌握母语的前提下学习英语,往往会用母语的词汇来弥补目的语的不足。在过程中,学生经常会用母语进行思维,然后进行语际之间的转换,把汉语词汇的意义用英语表达出来。这种有意识的使用母语表达的方法其结果就导致了母语的负迁移。例如,当学生要表达“好”这个概念时会用“good”,表达 “非常好”的意思用“very good”,如果程度再加强一点,不少学生就会使用“very very good”。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学生简单的把汉语“非常非常好”的意思用英语词汇转换过来。明显是受了母语迁移的影响
3.2 句法构造方面错误的原因 由于语言的使用和表达受思维活动方式和观念原则的限制,因此每一种语言都有不同于其它语言的句子构造形式。英语语言注重形合,一般情况下使用显性的手段来表达句子之间的联系,即通过语法和连接词来衔接句子。英语句子一般都有主语,以动词或动词短语为中心进行展开,句式变化多样但是主次分明,结构清晰。汉语语言注重意合,强调句子的主题而不强调主语,因此汉语句子中前置词不一定就是句子的主语。汉语语言主张以语意来表达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之间的连接往往靠内容层次来衔接,或靠前后意思的照应。在很多语意清楚的情况下往往省略了句子的主语。
由于英语的学习者不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构造上的区别,所以当他们在英语句子遇到困难时,就会不由自主的使用母语的句法规则来进行句子构造和语言组织,简单的按照汉语的结构组织英语的句子,结果使很多的句子缺少主语,主谓不搭配或是明显的“中式英语”。
3.3 语篇方面错误的原因 不同的文化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差异,其语篇结构也会因文化而不同。如蔡基刚所说:语篇组织规律与其特定的思维模式紧密相关,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就会有什么样的语篇组织结构(蔡基刚:2003)中国的文化偏重知觉和整体性思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螺旋式的,受思维方式的影响,汉语的篇章结构采用的是归纳式结构,即是一个由次要到主要,由背景到任务,从相关信息到文章主体的一个过程,很多文章在最后点明主题,也有不少文章没有明确的主题句,需要读者自己归纳。而英语民族的思维模式是直线型的,反映到文章的中就是开门见山,主题句在先,然后相关信息支持论证,最后进行总结。由于学习英语的大学生缺少对英语篇章结构的了解,所以在中经常会把母语的篇章组织方式运用到英语文章的中去。
4 解决问题的方法
4.1 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 认为,语言学习是通过接收“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 ) 产生的, 即感受语言行为例如听力、作文等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需要可理解性的输入,也就是说,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足够数量和形式的语言输入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将这一理论运用于教学,就是要把大量的阅读作为输入,把过程作为输出。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阅读各种英文材料,特别是英汉对照的文章。使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和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对比,逐渐积累英语表达思想的语言素材和模式,掌握作者表达思想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篇章组织技巧,
4.2 注重语言的模仿。语言是理性的东西,而通过模仿外国人的表达可以增强对该语言的感性认识,这些感性认识再通过人的大脑的总结整理,从而进一步获得语言本身的理性认识。实际上这是一个从理性到感性,再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也是尽快提高水平的捷径。通过模仿,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技巧和方法的掌握,也可以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
4.3 提高词汇教学的质量。词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习得效果。教师在讲解词汇时,要增加词汇语体色彩、结构属性方面的介绍,设法将特定词汇的讲解与相应的语境发生联系,尽量减少英语词汇与母语词汇之间直接建立联系,用已学的英语解释新词,并且把重点落在易发生负迁移的词汇上。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对学生不同阶段所学的词汇进行整理,以成串成群的方式帮助学生产生联想,鼓励学生使用新词汇,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裘姬新:2003)
5 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客观差异影响着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此,在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讲解词汇、翻译篇章,更要为学生分析英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原则,帮助学生养成符合英语习惯的思维模式,减少乃至避免汉语式的思维习惯,促使母语在英语中的负迁移向正迁移的方向转移,从而提高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蔡基刚.英汉修辞对比[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4]从文化差异层面审视英汉差别与英语教学[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1).
[5]王苹,刘文捷.中西思维差异与大学英语[J].外语界.2001(5).
[6]林大津.国外英汉对比修辞研究及其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3).
[7]裘姬新,凌斌.英语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对策探讨[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