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中,应充分强调听写、翻译、背诵与朗读,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就有所进步,在课后复习中有所升华,从而使课堂教学能更好地开展并得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语用能力;学习动力
无论是何种创新,好的教学方式的关键还是在于循序渐进地教授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言,最典型的语法形式和句型。英语学习中,反复学习(repetition)和强记学习策略(rote-learning)从不被视为是一种创新。但事实上每天我们都在不断的重复使用一些语言形式和表达,那是最接近生活的,反复强化并能在不同层面上深化最普通实用的内容也是创新的表现。(Deller,2005)
所以,在英语学习中传统的听写、翻译、背诵与朗读决不能被任何创新代替,而传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决不能被任何创新的教学法代替。
一、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重要性
1.课前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基础
新大纲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用能力,所以英语教学不仅要注意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即符合语法规则,还要注意表达的得体性,即在具体语境中使用语言的能力。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又加上班级学生人数多,学生必须在课前预习中发现问题,并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熟悉课文中重要语法点,重点单词与短语并尝试使用语法规则遣词造句(培养学生自学与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了充分的课前预习工作,教师的课堂教学才可以充分地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提升其社交语用能力。
2.课后复习是课堂学习的巩固
刘润清教授说:“任何的语言测试都是一种partial measurement, 不能是十分准确的measurement”(刘润清,1999: 220)。现行的四、六级考试堪称“科学、客观、统一和标准化”,符合心理测试量学与结构语言学的观点。但随着语言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语言能力并不等于词汇与语法知识的相加。所以四、六级考试成绩并不完全等同于学生的语言能力,也不等同于学生的语用能力。所以,要让学生不但能通过四、六级考试,还能从各方面真正提高英语水平:能听、能写、能译、能读。那么,在课前预习的良好基础上,经过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如果再加上学生仔细的课后复习,强调英语学习中传统的听写、翻译、背诵与朗读,就可以给每一个单元的学习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样才能从各方面真正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具体要求
1.听写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学生在上课前用复读机帮助背单词和课文。可如下进行:(1)先将课文录音听到烂熟于心的地步,达到本步的标志是:听录音时,听到上句几乎可以想起下句,同时能在不看教材的基础上,能流利的跟读录音,这样做的目的是纠正读音,同时减少背诵的难度,也可模仿课文录音磁带中老师的发音;(2)听写单词和课文,一次又一次直到再也写不出单词为止。核对原文,循序渐进记下听写笔记;听写笔记就是预习笔记,在如此的听写基础上,再去熟悉课文中重要语法点,重点单词与短语并尝试使用语法规则遣词造句,那么老师任何创新的课堂教学就可以真正地得以顺利开展并产生效果了。
在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课后复习时如能再次重复一次以上的听写练习,那么学生对本单元的单词与短语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2.翻译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在课前预习中,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发现并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尤其是长句、篇章的理解。可采取翻译的方法,这里的翻译法指的不仅仅是把句子翻译成汉语,还指尽可能地用自己掌握的英语解释(翻译)句子(训练自己的社交语用能力)。有了这一步,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就明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老师的课堂讲解中去寻求或肯定自己的答案,并更好地参与。
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课后复习时学生可以再练习复述,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将课文亲自翻译出来,再根据译文说出英文(练的是英汉翻译的能力)。那么学生不仅仅是对本单元的单词与短语有深刻的印象,还会对整篇文章的主题、内涵、结构、组织等等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3.背诵与“课后复习”
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中听写过、翻译过的单词和课文,再花上一点时间就可以背下。当单词背下后,可以将课文中的关键词写下来作为提示背诵课文(练习用英文思考的能力,同时提高背诵的效率和练习说英语的流利性)。
其实背诵的主要目是为了尽量熟悉英语的表达习惯,如果只是急功近利的背,不加思考是没有太大用处的,同时也不可能坚持太久。如果学生能坚持不懈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单词和课文,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4.朗读与“课后复习”
经过上述的听写、翻译以及背诵练习,学生或能熟读课文,或能背诵课文。那么对自己语音、语调有更高要求的学生不妨借用李扬“疯狂英语“的“三最法”—“最大声、最清晰、最快速”与“一口气”高声朗读课文, 既加深记忆, 又锻炼口腔肌肉。“三最法”与“一口气”训练法还是很有效的,相当于相声中的“贯口”,相比而言,比背诵或朗读绕口令更有实用意义。
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中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1.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上述所说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强调反复听、反复说,无疑地比较枯燥乏味,学生通常会半途而废、前功尽弃。英语学习又必须坚持不懈,所以学生一定要有坚不可摧的学习动力。
当今颇有影响的学习动力研究者Gardner(1985: 51)曾用下列公式表述动力的成份:动力=努力+目标愿望+态度 (Motivation = Effort+Desire to Achieve a Goal + Attitude)。内在动力理论认为,学习的愿望是内在动力之源,具有内在动力的人自由从事他感兴趣的事,重视学习过程本身并从中获得乐趣;他们的学习完全出于自愿,而不指望报酬(Williams, 1997: 123)。外在动力理论则以功利为特征。具有外在动力的人对学习本身不感兴趣,而是注重学习活动产生的某些有利后果,即得到某种报酬(Brown, 1994: 38),如教师的表扬、考分、文凭、就业等。
所以,学习动力,无论是内在或外在的,都是影响L2学习的重要因素。而教师自身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经常听取学生对教师意见,改进教学方法,变枯燥的灌输为有趣的探讨,创造出既热烈又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在动力。
2.给予学生充分的专业上的帮助
为了有利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并争取更多的课堂讨论参与时间,教师可在新单元开始之前把课文重点单词及其常用例句和构词法,助记法提供给学生,便于其做好预习工作;其次,教师可预先挑出文中结构复杂的长句或充分体现翻译技巧的句子,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独立完成翻译作业;或者教师可针对文中突出的语言点出一些选择题或句型转换题,以便学生巩固语法知识;另外,教师可提前提供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简介,指出文中特别体现中西文化差异的部分,提醒学生注意。在教师和学生的充分配合下,学生的语用能力定会有质的飞跃!
四、结束语
语言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可能发生一个质的飞跃,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能达到的。实践证明,如果每天的英语学习时间不能达到一定的量,那么要想在半年至一年的时间使英语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你很有语言天赋)。所以,作为大学学生一定要坚持不懈地做好大学英语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润清.《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20.
[2]刘士聪.《英语学习要朗读》. 北京:《英语学习》第11期, 1999.
[3]Brown H.D. Teaching by principles. Prentice Hall Regents. Inc, USA, 1994. 38.
[4]Williams M and R. L Burden.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