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气通于肝”这一提法始见于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内涵是指肝与春季相通应,肝的生理功能 ( 肝藏血与肝主疏泄) 能够顺应四时,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来进行适应性调节,此时肝脏受春季多风的影响,表现为一系列风胜动摇的现象。又由于中医肝脏与风关系密切,钱乙 《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中创立了小儿五脏证治法则,即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 “肝主风”表明了中医肝脏功能与风邪致病的密切相关性。目前,大量临床过敏性疾病从 “风”和中医肝脏的角度论治。我们认为,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中医肝脏功能及风邪外袭紧密相连。有学者通过从肝经辨证分型论治慢性荨麻疹,并且实验发现,该疗法是通过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功能而起作用。因此,季节性过敏性疾病亦可从肝从风论治。
1 风与肝的关系
1. 1 风邪的产生与中医肝脏功能相关
引起过敏性疾患发生的风邪,既包括当季的外风,又有内生之风。风与肝的关系甚为密切。
肝为厥阴风木之脏,如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 “风气通于肝”。木郁则生风,肝气以舒畅条达为顺。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既为六淫中的外风之邪,也指内生五邪中的内风,又称肝风,故风包括外风与内风两种。肝为刚脏,主藏血,属春木而主风,喜升发而恶抑郁,体阴而用阳。若肝气郁结过剩,则生木郁之变,化为肝风而成风邪为患诸证。清代林佩琴 《类证治裁》曰: “风依于木,木郁则化风,为眩,为晕,为舌麻,为耳鸣,为痉,为痹,为类中,皆肝风震动也。”
1. 2 肝无风不动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 “夫百病之生也,皆生 于 风、寒、暑、湿、燥、火,以 之 化 之 变也。”而 “风为百病之长,其变动,为阳邪,善行而数变”。 《素问·至真要大论》又曰: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者将军之官,主谋虑,肝为风木之脏,“其声在呼”, “其变动为握”。肝无风不动,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 “肝为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肝主平定极端,平定诸乱,若诸乱风声起,肝焉有不动之理。风动则肝动,风胜则肝风起。故 《小儿药证直诀》曰: “肝主风,实则目直,大叫,呵欠,项急,顿闷; 虚则咬牙,多欠气。”小儿肌肤薄弱,卫外不固,腠理不密,易受邪侵。若感受时令之邪,邪袭肌表或从口鼻而入,邪郁不达而化热,热极生风,引发风阳暴张,出现两目不能转动而直视,高声哭叫,呵欠频作,颈项强急、抽搐; 若火盛生痰,风痰上扰,上蒙清窍则神识不清。肝血虚、肝阴虚导致肝阳偏亢,虚风内动则表现为咬牙、欠气。肝有实热可见发热、烦躁或神昏等症。
1. 3 肝病以风为审证要点
在五脏辨证中,肝病以风的症状为审证要点,肝血虚、阴虚证共同主症为眩晕、肢麻; 肝血虚及阴虚化风表现手足震颤,肌肉?动; 肝阳上亢化风表现为眩晕欲扑,肢体震颤或突然昏倒等主要症状; 肝火炽盛化风表现高热抽搐,两目上视,颈项强直等主症。
1. 4 春季多风,肝病应春而多发
春季,阳气上升,外风袭表,而风气通于肝,引发在内之肝风,肝风内动,外风与内风相煽,加重病情或使旧病复发。
2 风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
2. 1 过敏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与风病相似
过敏性疾病都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与风邪致病特点一致。如荨麻疹患者皮肤突然剧烈瘙痒或烧灼感; 发病迅速,传变快捷。过敏性鼻炎受冷风后出现阵发性连续性的喷嚏,兼有鼻塞,随季节变换加重。以上病理改变多类似风邪 “善行而数变”的特点。
2. 2 风为百病之长,风是过敏性疾病形成的首要因素
“风为百病之长”源自 《黄帝内经》,《素问·风论》曰: “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生他病也”。王冰注曰: “长,先也,先百病而有也。”
《素问·骨空论》亦曰: “风者,百病之始也。”外感六淫,风淫为始,风邪为外感疾病初起的主要邪气。而过敏性疾病多以外感为初期表现,如过敏性鼻炎出现鼻塞喷嚏,过敏性哮喘出现胸闷咳嗽、恶风寒等,说明风是引起过敏性疾病的首要因素。有学者提出了 “风邪入里成瘤说”,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对肿瘤类疾病来说也不例外。认为 《灵枢·九针》 “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是风邪入里成瘤说的经典论述。此外,风还具有媒介作用,无论外风或内风,都易兼挟诸邪为患,而成风热、风寒、风湿、风燥、风火、风痰之邪危害人体。有学者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制定病例纳入标准,收集江苏省中医院儿科 2008 年 3 月至 2009 年 10 月间过敏性紫癜患儿住院病例,筛选出合格病例 60 例,整理临床资料。结果发现,在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中,有相当一部分符合“风”的致病特点。 “风邪”是过敏性紫癜的重要致病因素,外风是发病的首要诱因,病程中存在“风邪”及其兼夹邪的表现。风邪存在于每个证型,风邪的进退可促使病证转化。临床的中医治疗中有治风法及与清热、利湿、解毒、化瘀、补虚等治法的配伍用药,其中以养血祛风、疏风解表、祛风燥湿三种治法最为常用。
2. 3 春季多风,而过敏性疾患具有春季易感性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有显着的季节性,多为春季花粉播散时发病或者加重,这与过敏原的季节分布有一定关系。有学者研究了浙江地区1 168 例临床初步诊断为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的季节性发病规律,发现春夏季节发病率较高。其原因可能为春夏季为花开季节,花粉浓度比较高,患者皮肤暴露比较多,故发病率较高。在春季,能通过呼吸吸入的过敏原种类开始增多,密度增加,数量增大,具体的过敏原因与当地的气温、气压、空气湿度有关。
3 肝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 3. 1 肝脏功能失调会引起过敏性疾患发生
肝为刚脏,肝主藏血,肝阳之所以疏达升发而又不至于太过,全赖肝血的收藏。一旦肝阴血不足,则肝体必失去阴柔之性而升散无制致生风,可见肝阳暴急上亢之病,与过敏性疾患发病急骤、迅速相似。临床多见的过敏体质就是肝阴虚,肝之阴血亏虚,血虚风燥,引发皮肤瘙痒、干燥、脱屑及皲裂等。春季患者风阳偏亢为主,阴血亏虚为次,此虚风内伏之体,乃先天所禀赋。先有虚风内伏,易感受外邪的体质,复加外风袭表,外风引动内风而发病。风邪 “善行而数变”,故过敏性疾病发病迅速,时发时止,风邪袭肺卫则发为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风邪袭表则发为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紫癜等。临床医家皆认为,过敏性哮喘其本在肝,乃因风而发。临床实践已证实,从肝治疗过敏性咳嗽具有较好的疗效。
3. 2 过敏性疾病可从肝而治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一般而言,肝以藏血为本,以气为用,肝阴易虚,肝阳易亢; 肝气、肝阳常有余,肝阴、肝血常不足。肝主疏泄和藏血,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都与肝脏功能紧密相关,而临床上治疗过敏性疾病主要以祛风疏肝和养血调肝为基本治疗原则。肝主疏泄,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作用,包括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及情志的调节。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血和调,脏腑、器官活动正常。若肝失疏泄,太过与不及均会导致气机失调而致病。肝疏泄失常,气血失调,导致肌肤失养,则会出现现代医学植物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致的各种过敏性病证。因此,临床上多以“疏肝祛风”治疗肝气郁结所致的过敏性疾病。肝主藏血,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肝阴血不足,则肌肤失养,风从内生,风盛则燥,而出现皮肤瘙痒症等各种血虚风燥证。肝不藏血,不能制约肝的阳气升腾,肝阳升泄太过则可导致出血。表现在皮肤上则为各种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出血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因此,在临床上多以 “养肝调血”为法治疗过敏性疾病。
4 小结
综上所述,季节性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及临床治疗都离不开中医肝脏的功能及其引发的“外风引动内风”的相应表现。在今后临床治疗该类疾病时,可以从基本原则入手,任何季节的过敏性疾病都需要调肝养血,理气祛风。本类疾病治疗当遵循辨证论治法则,紧紧把握 “治风、理血、养肝”作为中医抗过敏的基本治疗大法,并结合“五脏应五季”的天人相应理论,妥善调理体质,如好发于冬者补肾阳,好发于春者祛肝风,好发于夏者清心火,好发于长夏者去脾湿,好发于秋者润肺燥。相信按照这个普遍法则治疗季节性过敏性疾病,临床一定能取得良好疗效。
参考文献 [1]李庆生. 过敏性疾病应重视病证结合从“风”论治用药[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8,19( 3) : 9. [2]沈玉鹏. 学习钱乙泻青圆一方的体会[J]. 甘肃中医,2005,18( 9) : 45. [3]陈晟,郭盛楠,赵吉平. 中医肝脏与过敏性鼻炎的相关性探析[J]. 中医杂志,2013,54( 16) : 1354-1357. [4]陈文曾. 慢性荨麻疹从肝经论治的临床研究[D].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 [5]王三虎. 风邪入里成瘤说[J]. 中国中西医肿瘤杂志,2011,1( 1) : 33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