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基础医学>分析平原工作者在高原上的习服过程>正文

分析平原工作者在高原上的习服过程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玉树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在 4 000m 以上,2010 年4 月14 日地震对当地基础设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因此在城市重建阶段,全国各地陆续有大批施工人员进入灾区,从事强体力劳动,有大部分人为平原人初进高原,无以往习服史,故进入高原初期容易出现一系列急性高山病( AMS) 症状,甚至发生重型急性高原病而危及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因此,如何保障灾后重建人员的习服能力及劳动能力,深化对高原习服的认识成为重要课题。我们观察了从济南( 海平面) 工人由平原地区初次至玉树州结古镇的生理习服过程,对心率、呼吸、血压、血糖、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变化等作了动态观察,并加以分析研究。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选择援建玉树灾后重建的中国建筑总公司的工人 50 名,①其长期生活在山东省平原地区; ②乘火车 23h 后初次到达西宁( 海拔 2 261m) ,在此短暂停留 2 天,此后改乘汽车经 16 小时,到达平均海拔 3 750m 的玉树州结古镇新寨村; ③均为男性,年龄( 24 ~ 49) 岁,平均( 26. 5 ± 1. 2) 岁; ④经询问病史、查体及相关辅助检查除外心、肺、肝、肾等器官器质性疾病; ⑤既往无吸烟史及长期服药史,未服用预防 AMS 药物。  2 方法  2.1 资料采集 对各观察对象从平原至初进高原( 1 ~7) d、30d、45d 连续对比观察,记录主观症状,测量心率、呼吸、血压、血糖、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变化。测试前,各观察对象均处于空腹,至少坐位安静休息 5min,30min 内禁止吸烟,排空膀胱。按照 AMS的路易斯湖国际诊断标准及量化计分系统( lake lou-ise scoring system,LLSS),对出现头痛、头晕、食欲减退、乏力、睡眠障碍 5 项症状按无、轻、中、重不同程度分别计 0 分、1 分、2 分、3 分进行评分,总计分后进行 AMS 严重度判别: ( 0 ~ 2) 分,无 AMS; ( 3 ~4) 分,轻度 AMS; ≥5 分,重度 AMS。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测量均测试三次,取平均值。  2.2 仪器设备 台式血压计,电子血糖仪,多导心电图仪( Cardimax Fx - 7402) ,无创便携式血氧饱和度检测仪。后者具有快捷、准确、可大范围应用的特点,是目前测量动脉血氧饱和度最有效的设备之一。  3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3. 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 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 同指标各时间段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血压比较采用的是非参数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 =0. 05。  结 果  1) 平原工人至高原地区后 AMS 相关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发现初进高原( 1 ~ 7) d 出现头痛 7 人、眩晕 12 人、食欲减退 18 人、乏力 13 人、睡眠障碍 6人,分别占总人数的 14%、24%、36%、26%、12%,其中,头痛与睡眠障碍者约占总人数的 22%; 出现轻度 AMS 5 人,均于( 2 ~ 7) d 症状消失,重度 AMS 3人,2 人于( 2 ~7) d 症状消失,1 例睡眠障碍持续不缓解。  2) 初进高原( 1 ~ 7) d、30d、45d 测量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并与平原比较,见表 1、表 2。与平原对照,初进( 1 ~7) d 心率及呼吸频率明显加快,血压有所升高,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至 30d、45d 心率及呼吸频率则逐渐减慢,血压较前回落,血氧饱和度有所回升,但未恢复至平原水平,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 < 0. 01) ,而 30d 与 45d 组血氧饱和度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 P >0. 05) 。    3) 平原与高原所测血糖值见表 3,进入高原后血糖较前下降,有显着性差异( P < 0. 001) ,而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前明显升高,平原组心电图异常表现为室性早搏 3 例,窦性心动过缓 1 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 例,合计5 例,异常发生率占10%。而高原组发现室性早搏 7 例,房性早搏 6 例,窦性心动过缓 2 例,窦性心动过速 4 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1 例,轻度 ST - T 改变 3 例,右房肥大 1 例,合计有 20 例,异常发生率占 40%。观察发现心电图异常,与平原组对照有显着性差异( P <0. 001) 。    讨 论  平原人初进高原,由于大气压降低,机体缺氧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刺激呼吸中枢引起早期通气增加,机体可吸入更多的氧气以进行代偿。此过程即人体对高原低氧的习服的第一步,约经( 1 ~3) 个月可逐渐过渡到稳定习服,缺氧初期的症状可明显减轻,但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习服与海拔高度由关,一般在海拔 3 000m 以内能较快习服,而 3 000m 以上则需时较长。据我们的经验,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是反映机体氧合程度的重要指标。高原低氧环境下,SaO2的变化对评价人体缺氧状况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在初进高原( 1 ~ 7) d 时 SaO2明显降低,伴有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均明显升高,分析长期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后,由于大气压降低,肺泡氧分压降低,氧弥散入肺毛细血管减少,SaO2降低,造成机体供氧减少,而形成低氧血症。此时一方面产生一系列的缺氧症状,出现头痛、眩晕、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乏力等,劳动能力下降。但另一方面低 SaO2则激发人体的一系列习服机制,包括通气增强、心排血量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体内儿茶酚胺增多、高代谢率等,这种状态即为高原低氧应激,它激发了机体的生理习服机制。与此同时,组织细胞缺氧、高代谢率、能量消耗增加及代谢障碍可以导致血糖下降。本研究高原与平原对照观察到,在高原习服早期常见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ST - T 改变等的发生率均明显增多,提示可能存在心肌细胞缺氧损伤、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功能失衡由此导致心律失常发生率增高。研究中还发现至高原 30d、45d时 SaO2稍有回升,心率、呼吸频率、血压有所回落,但均未恢复至平原水平,考虑随着机体缺氧激发的一系列适应机制的出现,如反射性呼吸加深、加快,使心排血量、肺泡通气量和动脉血氧分压增加,从而一定程度提高 SaO2,纠正机体的供氧与需氧矛盾,导致机体器官、组织、细胞功能状态得以改善,临床症习服水平仍达不到适应原平原状态的稳态水平,这就是短期高原习服恶毒有限性。研究中还发现在进入高原 45d 与 30d 的 SaO2比较,未发现统计学差异,可能与呼吸系统对缺氧的应激反应出现较早,习服较快有关,约在 1 个月左右达到了稳态。  本平原组工人进入玉树后未出现急性肺水肿或急性脑水肿病例,与吴天一等的研究资料对照,他们报道在极短时间 8 小时内由平原乘飞机急进高原抗震救灾的年轻战士,部分由于未获高原习服出现严重低氧损伤而发生了高原肺水肿,分析原因与本研究中平原工人进入高原的过程及速度有关,本组工人由平原地区乘火车 23h 后初次到达西宁( 海拔2 261m) ,稍作短暂停留,改乘汽车 16h 左右到达平均海拔 3 750m 的玉树州结古镇新寨村,相较于急进高原人员,更符合“阶梯适应和逐步登高”的高原低氧习服 - 适应原则,这是防止重症急性高原病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Roach R C,B?rtsch P. Hackett P H,et al. The Lake Louiseacute mountain sickness scoring system. Sutton J R. HoustonC S,Coates G,eds. Hypoxia and Molecular Medicine.Barlington V T: Queen City Printers,1993,272 ~ 274.。  2 周峰,李顶立,李艳,等. 大范围血氧饱和度无创检测的方法研究与仪器设计.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8,32( 1) : 23~ 25.。  3 朱永安,哈振德,王伟,等. 海拔 4 100m 低氧条件下药物对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影响. 高原医学杂志,2001,11( 3) : 15 ~18.。  4 Wu TY,Hou SK,Li SZ,et al. Ascent schedules,acute alti-tude illness,and altitude acclimatization: Observations on theYushu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ciences,2013,11 ( 2) : 17~ 28.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