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医学护理>双相情感障碍青少年母亲教养方式与患儿孤独感的关系>正文

双相情感障碍青少年母亲教养方式与患儿孤独感的关系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医学护理

  

  0 引言

  双相情感障碍在青少年与成年人的流行率接近, 近 10%的患者在 12 周岁前确诊[1-2], 其中 15 ~ 19 周岁是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的高峰期[3-4]. 据 研究[5]报道, 双相情感障碍患儿孤独感较普通人群高, 家庭氛围与父母教养方式是主要影响因素, 其中患儿母亲教养方式影响作用更大[6]. 因此, 明确母亲教养方式与患儿孤独感的特点与相关性, 对制定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有指导性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组 : 在广州市某精神病专科医院的住院患儿中选取。 发放问卷 48 份, 回收有效问卷 46 份。 入组标准:①年龄 12 ~ 18 周岁; ②符合双相障碍 (Ⅰ型或Ⅱ型) 诊断标准; ③处于疾病缓解期, 具备完成问卷评估所需能力; ④患儿及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①共患符合 DSM-Ⅳ诊断标准的任一轴Ⅰ精神障碍或精神发育迟滞者; ②其他合并有影响接受问卷评估的躯体疾病者。 对照组入组标准如下: ①年龄 12 ~ 18 岁; ②既往无符合 DSM-Ⅳ诊断标准的任一轴Ⅰ精神障碍或精神发育迟滞者; ③具备完成问卷评估所需的文化水平; ④且被调查者及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最终招募研究组样本 46 例, 对照组 54 例, 两组年龄对应为(14.4 ± 1.8) 岁和 (14.7 ± 2.3) 岁, 女性比例对应为 57%与56%. 两组研究对象年龄、 性别等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 该量表是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 母亲教养方式包括 5 个因子: 情感温暖、 过分干涉保护、 拒绝否认、 惩罚严厉和偏爱被试 (由于偏爱被试因子针对非独生子女家庭, 故本研究不予采用)[7].

  本研究中的一致性系数为 0.803.

  1.2.2 孤独感量表 (UCLA LS) 本 量表共 20 个 项目 , 4 级 评分, 总分范围 20 ~ 80 分, 得分越高表示孤独程度越高[8]. 本研究中的一致性系数为 0.864.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0.0 对数据进行分析, 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和皮尔逊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母亲教养方式与孤独感概况对比 情感温暖因子得分:研究组为 (49.2 ± 8.7) 分, 对照组为 (54.5 ± 9.2) 分; 惩罚严厉因子得分: 研究组为 (15.3 ± 4.3) 分, 对照组为 (13.2 ±3.8) 分 ; 孤 独感 (UCLA) 得 分 : 研究组为 (47.8 ± 9.5) 分 ,对照组为 (40.3 ± 9.9) 分; 两组对象在情感温暖得分、 惩罚严厉得分和孤独感得分方面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研究组过分干涉保护因子得分和拒绝否认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1.

  

  2.2 母亲教养方式与孤独感的关系 为探讨母亲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孤独感的相关性及其在患儿与正常对照间的差异, 以是否患病作为分组变量, 以积差相关分析分别计算研究组、 对照组的母亲教养方式与孤独感的相关系数。 结果见表 2. 研究组中,患儿孤独感与情感温暖因子得分呈负显著相关, 与拒绝否认因子、 惩罚严厉因子均呈正显著相关。 对照组中, 青少年孤独感与情感温暖因子和拒绝否认因子呈显著相关。 两组样本对应的相关系数提示, 研究组孤独感与情感温暖因子得分的相关性更弱, 与拒绝否认因子、 惩罚严厉因子相关更强, 即母亲教养方式中拒绝否认因子和惩罚严厉因子对患儿孤独感影响显著。

  

  3 讨论

  3.1 患儿母亲教养方式特点 本 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调查双相情感障碍青少年母亲教养方式和孤独感的情况及其相关性。与对照组相比, 研究组患儿母亲情感温暖教养得分更低, 惩罚严厉因子得分更高, 提示患儿母亲教育过程中对子女要求过于严厉, 没有考虑子女看法与感受, 缺乏传统意义上的母爱关怀, 最终加重子女孤独感。

  3.2 不良母亲教养方式加 重患儿孤独感 孤独感是个体一种封闭心理的反映, 是与人格相似的一种特质。 研究表明, 孤独感强的个体与社会联系较少, 罹患精神障碍的风险也更高。

  本研究结果表明, 青少年双相障碍患者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对照组。 母亲教养方式对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的青少年有重要影响, 不良的教养方式可能是青少年罹患双相情感障碍诱因之一。 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结果提示双相情感障碍青少年患儿母亲存在不良教养方式。

  抑郁相与躁狂相的心境转换是双相障碍典型症状, 而较少的母亲情感温暖和较多的严厉惩罚会引起青少年的心境低落甚至抑郁情绪, 并且影响个体的情感应对方式。 本研究结果提示, 孤独感与母亲不良教养方式 (拒绝否认、 惩罚严厉) 存在密切联系, 提示母亲在教育子女时过于严厉和以自我为权威等不良教养方式会影响母子间的情感交流, 加重患儿孤独感。 此外, 不良教养方式和其他不利因素(如 社会支持低 、 不良应对方式等), 不仅增加了青少年罹患双相情感障碍的几率,而且增强了母亲不良教养方式对个体的负面影响, 弱化了良好教养方式的作用。

  3.3 针对性护理干预 为双相情感障碍青少年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时, 不仅教会患儿调节情绪和适当发泄不良情绪, 同时评估患儿家庭教养方式, 注意及时发现患者母亲不良教养方式。 对于教养方式不妥的父母, 可对其采取授课式集体健康宣教或半开放式小组讨论, 协助父母转变教养方式, 为患儿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对于病情较复杂个案, 采取一对一健康宣教,并配合心理治疗师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进一步治疗。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