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拓展,“检验医学”做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由“医学检验”发展而来。检验医学是现代实验室技术与临床医学结合,是多个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一门新型学科。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医院的诊疗活动中,实验室提供的检验信息占患者全部诊断、疗效等信息的60%以上,检验医学首先是要对患者的标本进行正确的收集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见,检验科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辅助科室,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检验医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临床医学的诊断与治疗的效率。所以,为了提高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必须加强检验和临床的沟通。为此,笔者在回顾检验与临床沟通的现状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总结在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如下。
1 检验与临床沟通的现状和重要性
1.1 检验与临床沟通的现状:目前,检验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涉及多个领域,而绝大多数临床医师跟不上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的步伐,缺乏对新技术的了解,不能有效地利用检验新技术和新项目。盲目求快已成为检验与临床在实际工作中不和谐的音符,临床医师往往过分强调快出结果,这也成为制约检验与临床和谐共进的一个因素。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复杂的,疾病发生的不同阶段其检验结果是不一样的。而目前常见的一种现象是,当检验结果与临床表现表现不符时,临床医师可能首先考虑检验科是否出现相关问题,甚至当着患者及其家属的面对检验结果提出异议,无形中增加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机会。
1.2 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对检验科管理要求体现在质量及服务满意上,要求医务人员和患者对检验科服务的满意度在90%以上,沟通是其管理核心。实验室质量管理分为分析前、中、后三个阶段,由于实验室的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使得分析中的质量出差错的概率逐渐减少,相比之下分析前、后差错率较高。Plebani分析指出医学实验室出现误差的原因:46%~68.2%的误差出现在分析前,18.5%~47%出现在分析后,而在分析中产生的误差不足15%。因此,为了提高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加强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交流尤为重要。具体来说,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有效沟通,可促进临床医务工作者正确采集血液标本,正确解释和应用检验结果,变实验室单方面质量控制为全面质量控制,检验人员更应从临床上获得许多有用的反馈信息,借此对实验室的方法学和其临床价值进行综合评判,以便不断完善操作规程,推进开展和普及新项目新方法,发挥检验医学的作用。
2 检验与临床沟通存在的问题
2.1 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沟通不够:临床医师不了解检验的情况,检验人员也不清楚临床资料。一面是医师检验申请单不规范,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诊断、送检目的、医师签名、住院号等缺项或不清楚等,另一面是检验人员发现异常结果不与临床联系,不注重临床对检验结果的评价,也不管临床科对检验结果是否满意。检验人员应以专业的方式分析检测结果,主动与临床沟通,对医师反映的检验报告存在问题进行合理处理,将因标本采集或用药等因素所致误差予以明确或排除。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医师的诊疗活动,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2.2 检验人员与护士的沟通不够:标本采集是直接关系检验结果的基本要素。检验人员不清楚临床采集标本过程,患者不了解采集标本前的准备,护理人员不了解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如果标本采集不合格,即使再好的仪器设备也难以弥补在采集标本时引入的误差和错误。如护士采血时出血不畅导致标本溶血,或直接从静脉注射管中采血,或在输液同侧或近端采血,或错误选择抗凝剂或比例不当等因素,均可导致错误的检测结果,误导临床实践。因此,只有加强并指导护士标本的 正确采集方法,才能获得正确的检验结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依据。
2.3 检验新项目,新方法向临床宣传不够:先进设备的广泛的使用,临床医师不了解检验医学的发展,新仪器检测的数据有相当一部分他们也不了解,检验科开展新实验、新检验项目与临床医师、护士缺乏交流。宣传不够使得本院医师不了解新的检验项目与方法,新检验新技术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因此,检验科及其工作人员应及时向医师介绍最新检验技术和项目,才能更好地为医患双方提供优质服务。
2.4 给疾病的诊疗带来的安全隐患:随着现代化检验设备水平的提高,检验结果的医学决定水平和参考值的调整等问题还没有完全被临床医师所了解,对某些检验结果的英文代码,和新的参考值还不熟悉,这些都可能对临床诊断与治疗造成影响。
3 问题的解决办法
提供及时准确的报告是检验科的责任和义务,但一张报告单要经过标本采集、收集、离心、实验操作等诸多环节。检验结果准确性涉及很多方面,标本采集方法是否准确,采集标本是否符合检验要求,标本送检是否及时,临床使用药物影响等,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1 送检标本是检验与临床沟通的第一环节:送检标本是否合格,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临床医师检测项目的选择和申请单的提出直至检测标本送至实验室的质量优劣,是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主要最关键的环节。如果质量得不到保证,在未送到实验室之前标本就不合格,再好的仪器和方法以及高素质的检验人员,检测结果均不能客观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甚至可能误导临床实践。所以,应让全院的护理人员共同学习检验标本的采集、运输的各种要求和注意事项,通过掌握相关技术操作,必将大幅度降低由于标本采集送检错误引起的问题,这不仅使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进一步减轻,更重要的是保证了检验质量。
3.2 检验人员“临床意识”的培养和提高:“临床意识”是强调检验科工作必须与临床医疗工作相结合的的工作理念,时检验医学的发展方向。检验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基础医学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一定的临床医学知识,不断学习前瞻性专业和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科室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要走出实验室,与临床医务人员通力合作,参加临床会诊与查房,共同探讨疾病的病情变化与检测指标之间的关系。根据质量控制情况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排除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后,给临床提供可靠的根据。要总结和改进临床提出的各种疑问,当临床对检验质量提出疑问时,应立即审核有关职责,查找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纠正措施。对于一些指标怀疑异常的和接近危急值的,要求必须重复做,并和临床联系,也就是要有预警报告。报告单上也可备注相关情况(如标本溶血、标本已复查、建议复查)对于不符合标注的标本(如凝血功能和血沉等抽血量不对),要及时通知临床重新留取。只有这样,才能将检验信息更有效更准确地反馈给临床,为诊疗活动提供依据。与此同时,通过临床实践也能加深对检验医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3 检验科在引进新设备新项目前应认真听取临床意见:在新的检测项目开展和新设备使用前,首先应征求临床医师的意见,通过举办讲座等形式向临床科宣传指导,将有关方法原理、影响因素、药物影响和临床意义等的相关信息传递到临床,使每一个检验项目都发挥其最大优势。
3.4 临床医护人员要了解检验相关程序:患者需要做什么检验项目,应根据其病情由主治医师来决定,但有时临床医师不太熟悉某些检测项目,不能正确选择检验项目,造成时间、人财物的浪费。临床医师也要综合分析病情,多向实验室提供患者的情况,遇到有疑问的数据更要及时联系化验室,必要时重复实验,尤其对一些似乎与病情不相符的数据更要核实,防止贻误诊治。
3.5 参与临床科研合作:检验医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大部分临床科研课题需要检验数据来支撑,要开展、改进和普及检验医学中的的许多新项目新方法的开展,必须通过科研和客观评价来完成。
3.6 临床医师应主动与检验人员进行交流:由于检验医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更多新的检验项目将开展起来,临床医师应对新开展的检验项目标本的要求、临床意义、参考值、影响因素等进行讨论与交流,使各科室间的工作能够协调发展。
总之,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必须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才能更加准确并更好应用检验结果,同时检验科也通过临床反馈的信息,不断的完善并推进开展新项目新方法,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快医学科学的发展。在实践活动中,必须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研究加强双方沟通的内容方式,将会促进检验医学的发展,更好地为临床和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因此,加强双方的紧密合作沟通对话,是提高医学诊疗水平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金哲洙,李晓阳,解殿清.加强检验与临床交流提高检验结果真实性[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5):246-247. [2] Plebani M.Errors in clinical laboratories or errors in laboratorymedicine?[J].Clin Chem Lab Med,2006,44(6):750-759. [3] 顾可梁.加强医学检验与临床的沟通[J].临床检验杂志,2003,21(4):246. [4] 张美和,宋文琪.应重视检验与临床的交流[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12):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