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药学>藿香正气散组方各药物成分功效研究>正文

藿香正气散组方各药物成分功效研究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药学

  

  藿香正气散源自宋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要组成为藿香、紫苏、白芷、厚朴、大腹皮、半夏曲、陈皮、桔梗、茯苓、白术、炙甘草、生姜、大枣。本方主要功用为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临床常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肠鸣,舌苔白腻等症。

  藿香正气散以驱湿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解表化湿、利水泄浊作用。湿为阴邪,其性重浊黏滞。湿邪为病,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多为因居地潮湿,汗出湿冷,淋雨涉水,正不胜邪,湿邪侵犯肌表经络肌肉关节所致,常见无汗发热、头痛身重、关节酸痛或肢体浮肿等症;内湿多因饮食不洁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所致,临床常见脘腹痞满、呕恶泄泻等症。然而肌表与脏腑相为表里,表湿重可入侵脏腑,里湿重亦可外溢肌表,二者互为影响。另外,湿邪也可与风寒暑热等邪气结合为患,所患部位有上下表里之别,病情亦有寒热之异。

  加之人的体质有强弱虚实不同,治湿方法复杂。湿邪在上在表者,治宜宣辛散微汗以解之;在里者,治宜芳香醒脾以化之;在下者,治宜甘淡渗利以祛之;属寒者宜温化,属热者宜清利;体虚湿盛者当驱湿与扶正兼顾。湿与水异名同类,湿为水之渐,水为湿之极,人体水液的输布与排泄主要依靠肺的宣发而通调水道,脾的转输以运化水湿,肾的蒸化开阖以化气行水,而且膀胱的气化使水精四布,并将代谢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如果脾肺胃的功能失调,三焦决渎无权,膀胱气化不利就会发生水液代谢障碍。三脏中以肾脏为重,因为肾脏为水脏,主津液,又为胃之关,关门不利则聚水而成水肿。

  故有水湿其本在肾,其标在肺,其制在脾。湿邪黏滞易阻遏气机,导致湿阻气滞,故祛湿组方多配伍理气药以求气化,则湿易化。但临床需注意,化湿药多辛香温燥,易耗伤阴液,故阴虚患者要慎用。

  湿邪特点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湿盛则阳微。脾脏可运化水湿,是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主要器官之一;又脾为阴土,喜燥恶湿,对湿邪有特殊的易感性。所以湿邪侵犯人体常先困脾,使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发为泄泻水肿等症;又因湿邪重浊黏滞,其伤人易留滞于脏腑、经络,最易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而致经络不畅,临床常可出现胸闷、脘腹、痞满、大便不爽等症。湿邪重浊,重即沉重,故湿邪致病多见头身困重,四肢酸懒。

  藿香正气散中,藿香,性辛温,归肺脾胃经,可外解在表之邪,内化湿浊,且能理气和中,避秽止呕。紫苏、白芷能解表散寒,另一方面,紫苏归肺脾经,可用于脾胃气滞引起的胸闷呕吐,助君药以示芳香化湿之功。半夏、陈皮可理气化湿,其中半夏归肺脾胃经,尤善治脏腑湿痰,为治疗各种呕吐的要药,且有化痰消食之功。陈皮,归脾肺经,为寒湿阻中、气滞呕吐、治痰之要药,相当于现在的干燥剂、祛痰剂。厚朴归肺脾胃、大肠经,大腹皮归脾胃、大肠、小肠经,大腹皮行气宽中,利水消肿,厚朴可宽中理气利湿,为湿阻中焦,消除胀满的要药。另外,厚朴善治食积胀满或大便秘结,为一条排污去垢的通道,此亦为湿邪去除途径之一也。湿浊形成根源在于脾失健运,而方中白术,归脾胃经,茯苓,归心肺脾肾经,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宜用于脾虚湿困而偏虚,且可利尿止汗,茯苓则为利水消肿之要药,且对寒热虚实各种水肿有效,对于脾虚湿胜的泄泻尤为显著。桔梗,归肺经,可宣肺利膈,通调水道。大枣,归经脾胃,可健补脾胃,补益中气,是正邪相争,正气受损常用的补益剂。生姜,归脾胃肺经,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可用于调理肠胃。甘草,归十二经,具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效。

  分析五行学说,色黄味甘的药物属土,可作用于脾胃系统。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降。基于此,藿香、白芷、紫苏、生姜,解表化湿,祛除在表之邪,协同陈皮、桔梗、半夏,理气健脾,使得脾胃清升浊降,从而达到阴阳协调,消长平衡。大腹皮与厚朴归经同为大肠经,即传导糟粕,为运化水湿的通道。为了从根本上阻止水湿的产生和蔓延,方中用到了补益药白术、大枣、茯苓,可使脾胃强健,运化功能增强,消除多余水湿,鼓舞正气。方中的炙甘草,归十二经,调和诸药。总之,方中诸药各尽其能,各司其职。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