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习困难生,在班集体或家庭中常常处于孤立、被歧视的地位,于是,他们形成了与一般学生不同的特点,其性格的塑造,品德的培养是在一个多维的环境中完成的,因此,教师首先要找出学习困难生形成的原因,再根据教育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学习困难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同时,教师还应从心态上重新认识学生,评价学生,诱导转化学习困难生。
关键词:学习困难生 后进生 转化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困难生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智力因素而产生的学习困难生,另一类是非智力因素而产生的学习困难生。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所遇到的后进生绝大多数是属于后一类的学生,他们往往是由于“心理错位”而导致了自身的认知与行为的偏移,从而出现了超乎常理的行为、举止。进而使他们的兴趣、意志、情感、动机、信心、习惯、性格、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出现较差的表现。现在很多专家和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成绩最高和成绩最低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旺盛的学习兴趣、较强的进取精神和顽强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一些心理学家也指出:“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功中只是一个基本因素,非智力因素在人才成功中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学习困难生的产生原因
1.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受社会上“拜金风”的影响,一部分学生产生读书无用的念头,尤其是家庭经济状况较富裕的学生这种情况更为严重。有的学生认为“现在学好数理化,不如人家有个好老爸”。一部分学生想学习,但目的模糊,最终认为读好读坏无所谓,长大能挣钱就行。从而使他们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家庭教育的失当?
有些家庭由于经济条件较好,对子女无原则地溺爱,一旦犯了错误还能得到家人的袒护;有的家庭父母过分强调自己工作忙,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对子女的学习、思想情况甚少了解;有的家庭在教育子女时多用物质刺激,极少关心子女的思想行为,发现子女出现问题,把责任推卸给学校,从此对子女产生失望情绪,进而影响子女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这些学生进入学习困难生的行列。
3.学生个体心理的困难方面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竞争意识越来越激烈,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可能受到其他学生的歧视,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击学习的积极性,使这部分学生产生厌师、厌学的心理,导致成绩下降,形成恶性循环:越差越歧视,越歧视越差。
4.学校教育的误区?
在社会对人才需求越来越多样化、通用化的今天,学校应试教育的影响有增无减,社会及一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重分数,对学习困难生缺乏引导;学校生活枯燥,加之教师的教育方法单一粗暴,不究犯错原因,只是一味责罚,公开揭短,漠视学生的尊严,结果学生厌恶学校生活,抵触老师的教育,产生厌学情绪。
综上所述,学习困难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非智力型学习困难生由于学习成绩和纪律较差,如自卑、缺乏自信、意志力薄弱、对老师和同学存有戒心、不合群、经常违纪、屡教不改等。要教育、转化他们,教师必须必须认真分析这些学习困难生的心理,找出后进生形成的原因,遵循教育的规律,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办法,有针对性地做好非智力因素学习困难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二、非智力因素学习困难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1.教师要转变对学习困难生的偏见,给予学习困难生更多的关爱。
部分教师对非智力因素学习困难生的能力、潜质缺乏正确的认识。尤其是纪律因素的学习困难生,其能力、潜质与成绩好的学生并无差别。无数事实证明,原来的学习困难生进入社会后,有的入伍,有的经商,有的从事管理,生活工作境况并不比同班中的优生差。
目前在校园里的非智力因素学习困难生常常处于孤立、被歧视的地位,久而久之,慢慢形成了自暴自弃的心理。在学习和生活上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和信任,有时哪怕只要给予他们很少的关心和信任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应该克服偏见,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把更多的爱倾注在他们身上,即“偏爱”他们。俗语说:“爱哭的孩子,多吃奶。”在教育过程中,也要“爱闹的学生多偏爱”。要像农民对待弱苗那样,给他们多一点保护,多一点浇灌,使他们和其它幼苗一样茁壮成长。“偏爱”后进生,能更好地沟通师生的感情,密切师生的关系,消除师生间的情感困难,有利于教师做好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
比如我班有一位女生,经常对同学恶语相向,严重对立、甚至恶意报复。政教处的领导对其进行教育的时候,亦产生冲突。调查后才得知,这位女生自幼被一心“想生男孩”的亲生父母遗弃,她得知了身世真相后,产生了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变得待人态度恶劣,性格日益乖戾。在我多次找这位女生谈话后,有一天她在办公室嚎啕大哭,痛陈“心病”。 原因是她怕老师看不起他,同学歧视她是个弃儿,自己得不到大家的理解和应有的尊重,所以自暴自弃,我深入了解了她的情况后,常利用课外时间,与她谈心,从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她感到老师没有歧视她,把她和成绩优秀生一样看待,甚至对她是“偏爱”的。而且,暗地里找到班级里与她产生矛盾、且比较有威望的同学,让她们设身处地想想她的感受,以对她某些缺点作暂时的让步,来让她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她的爱。对她在学习或纪律上的一点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和表扬,但同时又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我还鼓励她积极参加校运会,尽管她没有取得任何成绩,但仍在全班面前表扬了她,满足她的健康精神生活的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慢慢消除了自暴自弃的心理,不论是学习还是纪律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她不再认为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别人,消除了自卑,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可见克服偏见,“偏爱” 学习困难生往往是转化工作的第一步。
(二)教师要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庭协助教育。
马卡连柯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中说:“家庭教育既是启蒙教育,又是终生教育”,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成人,家庭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现在有一些家长忙于工作,疏于对儿女的管教。我校的学生王某经常出入网吧,上网打游戏,常常旷课。据同学反映,王某有时一个月上网花费近百元。后来调查到,该生的父亲是位个体户,平时没有时间陪伴儿子,就用钱来弥补。学校了解王某的情况后,便与王某的父母进行协商,但问题仍然得不到彻底的解决。后来,通过王某的亲戚才了解到,他的外祖父非常溺爱这个唯一的外孙子,经常大把的给钱。找到了问题症结所在,与其家人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后,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教育,王某基本改掉了以前的坏习惯。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品质学业优秀,与家庭的培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弄清学生存在的问题之后,就应对其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只有细致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才能正确分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才能为日后与家长沟通,取得配合打下基础。
(三)、 教师批评教育学生要有的放矢,以理服人。
教师对学生的批评要有针对性,收效才大。老师在台上大讲特讲,但讲得多,讲得空,其他学生摸不着头脑,犯错误的学生也得不到教益,还是我行我素。批评要有的放矢,针对具体的人和事,批评要带有明确的目的,点明改正的方向。教师在学习困难生的转化过程中,只有让学习困难生学习困难生提高自主意识,把握好自己,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得到人们的正确评价,其行为品格才能不断改善。例如在进行学习困难生转化工作时,以历史人物廉颇负荆请罪、周处改过、张学良戒毒等典型例子,引导他们认识到“悬崖勒马”的重要性和“浪子回头”的可行性。在批评教育中,把道理寓于生动的事例中,从而坚定他们改正错误的意志。由于这种方式能融思想性和形象性于一体,深入浅出,大大增强了批评教育的感召力和说服力。
(四)、了解、尊重、关心、信任是教师与学习困难生沟通的最好方法。
作为教师不能气量狭窄,行为偏激,以训斥或处罚来代替教育。发现学习困难生犯错误时,要深入了解其犯错误的原因及思想动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消除学生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关心、信任他们,对他们循循善诱,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使之乐于接受教育。例如,学生李某一直是调皮捣蛋,上课不听,只迷游戏,无心向学。教师对他用尽办法,软硬兼施,皆无济于事。很多老师说他是“粪土扶不上壁”,对他只有批评,没有表扬。他也知道老师看不起他,所以越发变得没脸没皮,什么都无所谓。一次自习课上,他无视纪律,又跑到后面坐位上,我一气之下,通知其父亲到校。李某痛哭流涕地再次保证不再犯错(我知道他以后还会犯),眼泪还挂在脸上,他却突然说:“老师,你上次电脑上出现的问题我可以有的办法来解决。”我抓住这一次机会,让他发挥自己的才能,担任班级的计算机课代表,培养他的荣誉感。当我宣布对他的“任命”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议论纷纷。但后来的事实却证明,这种“反常”的信任,使他的精神集中到有益的活动上来,减少了他捣蛋的机会。从此,他慢慢地把那些坏行为改正了。
(五)、 需要全民参与,从根本上消除产生学习困难生的社会因素
教育是需要全民重视的大事,它决定了一个民族素质、种群素质的高低,单靠教师和家长的个人力量是无法完善地解决问题的,还需要政府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协助、参与、支持和扶植。
总之,要全面地转化学习困难生,除上述的几种方法外,还必须不断地扩充学生接触社会的渠道,如收看电视新闻,组织参与社会实践。扩充学生对当代社会的了解认识,让学校和社会接轨,还要加强的能力培养,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这样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教育能够得以实施,就给学生更广阔的视野空间,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多选择,学校才真正有能力来实施因材施教,使学生各有所长,使学习困难生也有特长,这样学习困难生也就不再有学习困难了。
参考资料:
1.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2.魏书生《育人九法》
3.美国著名社会学习理论创始人班员拉《社会学习理论》
4.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5.周弘《赏识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