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以及临终老人照料问题难以解决的今天,中国计划在 2015 年末建成 600 所具有临终关怀功能的养老机构。这不仅是我国政府对人民生活关注的积极体现,也表明了社会对于关怀临终老人问题的积极态度。临终关怀是“爱心护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临终关怀的目的是提高濒死者的生命质量,排除心理问题和精神恐慌,让老年人能够接受自己生命即将结束的现实,平静地走完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段路程。与此同时,排除老人家属在照料老人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和负担,让亲属可以通过临终关怀尽自己最后一点心意。因此我国政府对于临终关怀这方面的积极推行,是我国社会对于老人关怀更加细致的体现,同时也说明了临终关怀的重要性。
一、临终关怀在我国养老机构建设中的重要性
(一)临终关怀可以提高我国养老机构建设的国际化水平
临终关怀相关概念虽然在中国社会上有一个普遍的认识,但是在养老机构推行的过程中还是困难重重。在国外,临终关怀早已步入了老人临终治疗的每一个阶段,他们为老人进行合理临终照顾,根据老人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临终关怀手段。但是,在中国是很避讳谈论“死”这个问题的,对于即将离去的老人们更是如此。这种观念不仅给老年人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同时这种照顾方式也让老人的家属无法接受。引入临终关怀等概念让我国养老机构能够从国外养老机构的教训中吸取经验,让我国养老机构睁眼看世界,将更多、更新的临终照顾思想引入中国,让中国老年关爱制度与世界接轨。
(二)临终关怀可以提高养老机构中丧者的生命质量,解除临终痛苦
临终关怀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临终者的生命质量,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能够充分享受到生活的美好,用平和宁静的心态迎接死亡的到来,而不是在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候精神还陷入深深的恐慌之中。
临终关怀首先利用专业的护理技巧减轻老者的疼痛;接着医护人员与老人平等对话,消除他们恐慌、不安、思念、愤怒等不良情绪,使其心情平和,不对未来失去信心;最后一项就是让他们树立轮回永生等宗教价值观,让他们能够对死后的世界充满向往。这样一系列措施实施下来,老人不仅在身体上得到了安慰,同时心理上通过“灵性关怀”也得以宁静。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光没有牵挂、没有负担,以一种快乐并健康的精神状态离开人世,这就大大地解除了他们的身心痛苦。由此可见临终关怀在提高丧者生命质量上的作用。
(三)临终关怀可以加强失丧者对养老机构服务的认同
在人即将失去生命的时候,精神上是最为无助和孤独的。他们性情变得异常暴躁的原因是对于未来生活和身体上痛苦的恐惧,他们的精神时时刻刻承受着严重的折磨。而老人会因为临终关怀那细致入微的照顾放松自己的身心,获得更多的感悟,从无微不至的照顾中体会到如同亲情一般的感觉,临终关怀在老人心理方面的积极影响在这里得到了体现。老人在潜意识中为养老机构树立了一个温馨的形象,丧者不单将养老机构视为功利的营利机构,而是将它作为自己的“第二个家”。因此老者对于养老机构的认同度增加,老人们对它的依赖更多。由此可见临终关怀对于养老机构的形象有着巨大的提升,从而让更多的老人接受养老机构,将其作为生命中重要的一站。
二、临终关怀在中国养老机构中发展的现状
(一)我国养老机构临终关怀项目建设取得的成绩
在 1988 年的夏天,中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机构初步建立,之后国家级医院纷纷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开展临终关怀的研究。这期间,中国的临终关怀事业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理论起步研究阶段、普及宣传阶段以及学习临床阶段。紧接着,在中国的各地都建立了临终关怀机构,例如中国上海临终机构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已经形成了具有 200 余床位规模的临终关怀疗养院。中国已经将临终关怀项目作为养老机构全面提升的重要方面,在中国养老机构开展临终关怀项目势头越来越猛的今天,国人已经开始逐步落实养老机构中临终关怀项目的推进,在很多养老机构中已经有了专门的临终护理人员以及相应的专业知识比较强的监督人员,这些机构陪伴很多老年人渡过了生命中最难熬和最痛苦的一段岁月。
现在,中国临终关怀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已经有了数千名专门从事相关工作的临终护理人员。
同时,各大高校中的医学护理专业中开设了临终关怀课程,对于临终关怀的宣传不遗余力,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到临终关怀这一领域中。
(二)我国养老机构临终关怀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临终关怀项目在养老机构的实施已经步入了正轨,但是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第一,员工素质良莠不齐,工作人员对于临终关怀的认识跟不上,临终照顾不够完善;第二,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社会整体对临终关怀存在偏激认识,临终关怀还没有达到社会性的整体认知水平;第三,养老机构言“生”不说“死”,这会让老者面对更多的治疗,给老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和伤害;第四,养老机构对于临终护理人员的培训不够全面;第五,家庭缺少专业的临终关怀指导。以上几点都是临终关怀在中国养老机构实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对于临终关怀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国人对于临终关怀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在实际操作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三、临终关怀在中国养老机构应用的对策
(一)强化优死意识理念的教育
中国有句俗语“好死不如赖活着”,这虽然表现了中国人对于生命珍惜的积极心态,但在另一方面也是中国人“死皮赖脸”活着的消极生存观念的体现。
对于患有不能治愈的疾病或者寿命确实已经达到极限的老人来说,大量的药物和手术维持是对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摧残,他们的生命虽然得到了延长,但是相较于治疗中的痛苦来说是得不偿失的。要在养老机构和社会上大范围推行“优死”概念,将这一理念慢慢地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意识中去。“优死”理念推行的阻力是老年人及其家属对于这种先进概念的不理解。想要解决这一禁锢已久的问题:第一,要解除家属认知中不治疗老人就是“不孝”的思想,让他们了解“优死”才是对于老人真正的解放,是真正的孝道;第二,要开导和疏通老年人的思想,让他们知道有限治疗在延缓症状的同时会造成多大的精神和肉体伤害,使他们明白临终关怀才是生命后期的真正选择。想要让临终关怀得到社会普遍的接受,就要强化老人和家属对于“优死”概念的认同。
(二)临终关怀专业化方法的运用
临终关怀是护理治疗的一种,它在一般的护理程序上还要辅以其他心理调节手段。在对临终老人的照料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要维护濒死者的生命尊严。虽然老人处于临终阶段,其个人的生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严重下降,但是只要他还活着,就要维护其个人权利和生活隐私。第二,直面死亡不惧未知。对于临终者最为重要的是如何进行死亡开导,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一生是有意义的。第三,细心的照料是临终关怀的基本点。由于治愈希望已经接近于零,因此细致的生活照料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开导才是关怀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三)养老机构中临终关怀项目的法制化建设
在临终关怀推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老人在相关的疗养项目中不但不能享受到应有的关怀,有的时候甚至连最基本的权益都无法保障,比如生活自主权、个人隐私等。在临终关怀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优良的护理队伍,还需要完善的流程规范和健全的法律去保障接受关怀治疗的老人的利益。派出调查员,进行临终关怀现状的实地调查,分析总结出当前流程和法律上的漏洞,积极解决出现的问题,结合临终关怀的实施状况,制定符合接受治疗的老人权利的规章制度。同时加强社会的整体法律意识,对于临终关怀案件要进行及时的反馈和举报,让损害濒死者权益的犯罪者和机构受到法律的严惩,用完善的制度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推行。
(四)养老机构中临终关怀项目的常态化建设
临终关怀在一般人的眼中还是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部分是宣传范围不够大,一部分是养老机构在临终关怀方面不够透明。关于临终关怀项目的建设,养老机构要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不能采用隔离方式将正常老人和临终老人分割开来,而是采用综合化的管理,以平常心面对。对于临终项目的建设也不要将其特殊化,把它作为一般性的养老政策处理即可,越是另眼相待就越容易引起误会。在临终关怀建设的实施中,要使用常态化管理,而不是与一般照顾方式区分开来。
四、结语
临终关怀带给临终者的福利是巨大的,不仅消除了濒死老人肉体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折磨,家属们也不会因为看到亲人在病床上挣扎而悲伤难过。虽然目前中国临终关怀建设不够完善,但是它在实行期间表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和良好的效果。相信它未来一定能为更多的人解除临终痛苦,让患病老人安享最后一段时光。
参考文献: [1]芦绪红.老年病人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A].全国第八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