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英语教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教育>正文

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教育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英语教学

   【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之间交往日益频繁和紧密,跨文化交流成为现代社会的主题之一。随着国际合作交流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对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需求将越来越大。文章分析了跨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必要性,并对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开展文化教学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教育;交际能力;文化教学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各国之间合作与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这种全球化的背景必然导致一种多元文化并存、互动及融合局面的出现,不可避免地将人类社会推进跨文化时代,跨文化教育也就应运而生。具体而言,跨文化教育的产生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推动:一方面是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就是文化本身的发展,这使得跨文化教育成为可能和必需。但是目前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有如下发现:
  无论在校园里或是在外事活动场合,只要我们稍一留心就会发现,有些学生、年轻的翻译,尽管英语语音、语法学得不错,但说话往往不得体。例如:
  一位在中国工作过多年的英国教师正在办公室里办公,这时,一个学生敲门进来,然后问到:“is Miss Liu in?”这位外籍教师觉得很奇怪,心想你明明看见刘老师不在,为什么还问这样的问题?事后的评论是:What a stupid question!
  这类对话大致是“中文的思想+英文的形式”。形式固然正确,但却忽略了讲话是否得体这一重要方面。英语教学对于文化、心理上的差距很少加以注意,学生又往往机械模仿,学了什么用什么,对语言学习中的浅滩暗礁心中全然无数。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人才。外语教学专家区分交际中的语言错误和文化错误,并认为后者的性质更为严重。沃尔夫森说:“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与此相比,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现在,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这一点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可见,深入地了解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是将语言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的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文化知识和文化适应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的四大重要参数——合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即交际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进行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教育。否则,语言教学是不完整的。
  我国英语教学长期以来普遍侧重于句子结构和语法结构分析,教师多半只是向学生传授单词、语句和抽象的语法知识,教学的对象被认为只是语言本身,只是培养学生的“纯语言能力”,学习目的只是能够掌握英语的正确语法,地道的语音语调和一定的词汇量。客观上,英语考试成为英语教学和学习主动性的终结者。同时,语言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因素还容易被教师们忽视,特别是语言文化中隐含的价值观问题。这既不利于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提高对文化价值观的敏感性,自觉区分文化价值观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又不利于建构起既吸取中国传统价值观之长,又以开放的心态选择西方合理的文化价值观的科学价值体系。我们的语言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是同时获得的,而学习英语很难有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这种思想忽视和客观缺失是造成现在大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总体上说,很多英语教师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所以,英语跨文化教育应当尽快被提到议事日程上。
  一、跨文化教育
  跨文化教育(interculturaleducation),一般是指在两种文化之间进行的一种教育。在英语当中,与之相近的词汇还有“cross-culturaleducation”(多种文化的教育)和“trans-culturaleducation”(异文化的教育)等。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看,人类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建立在某种特定文化基础之上的,教育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换言之,每一个人都具有一定的民族所属,而每一种教育也都与特定的民族文化密不可分。跨文化教育是在两种不同文化之间进行的。如移民教育、殖民地教育、留学生教育、多民族国家中的少数民族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等,均属于跨文化教育的范畴。也就是说,在单一层民族教育的背景上实施异文化教育的现象,都可以视为跨文化教育。
  跨文化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跨文化的适应能力,它包括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要求学生既认同主流文化(普遍文化),又要继承和保持自己民族的文化,这已成为西方国家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基础。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可以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并逐步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文化教学方法
  系统地开展文化教学是项耗时费力的工程,需要在大纲、教材、测试、课堂教学、教师素质等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的改革。
(一)大纲制定、教材编写、语言测试方面
  1999年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肯定了文化因素和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了“大学英语教学还应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夸大知识面,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提高文化素养。文化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但是从文化教学角度来讲,目前的教学大纲还存在着尚需改进的地方:大纲规定的目标过于笼统。所以文章认为大纲能够对文化能力制定具体的、系统的要求和目标。
  教师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材展开的,为了更好地开展文化教学,在编写教材时,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在选材方面可以选一些具文化特色、反映文化差异的材料,并且注意系统性,能够反映文化的不同内容,从日常行为、风俗习惯到民族性格、价值观念等等方面;同时,在设计练习时,也要遵循贯彻文化教学的原则,尽可能地为教育提供更多的可理解性输入。
  总体而言,目前的英语测试基本包括了听力、阅读、、翻译四个方面能力的检验,但很少包括文化方面的内容。目前,英语考试正经历着改革,一方面我们希望试题能够涵盖一些文化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希望师生能够从考试的压力中解放出来,重视跨文化交际中实际所需能力的培养。
(二)教师在跨文化教学中的教育
  在实施文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要使文化教学取得效果和进展,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 充分挖掘现有课程的文化因素
  在现有的英语课程设置中,贯彻实施文化教学最可行的一条途径就是充分利用、挖掘各个课程中的文化因素,把文化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以精读课、听力为例。精读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为目标,从选取的材料中获得丰富的文化信息。如:教育方式,家庭关系,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等。听力课程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许多的功能对话包含了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如问候、看病、度假、聚会、打电话等等,这些对话本身就为进行得体的交际提供了很好的典范,而且,通过一些真实的社交语境,学生可以更容易掌握一些词的文化内涵。
  2. 经验学习的方法
  经验学习方法的特点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让参加者进行跨文化体验,或通过模拟体验使当事人理解跨文化的特征;另外与当地文化的出身者或者具有这方面丰富经验的人一起行动,使其能够在直接的相互作用中克服不安与不快感。
  具体来说可有以下方法:
  角色表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角色表演需要学生创立真实的交际语境,考虑社会文化习俗、与讲话者的关系,评价语言表达与行为表达的得体性。通过此类练习,学生可以主动地认识、感受文化差异,在实践中培养符合交际准则的行为习惯。
  鼓励与英美人士交往:学校可以组织英语角、英语沙龙等活动,鼓励学生多与外籍教师交流接触,学生在与外教交往的过程中,可以亲身体会到西方人士不同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思维模式,也可以学习到许多生动的课堂上学不到的有关社会文化背景方面的东西。
  开展与文化知识有关的讲座讨论: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关于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专题讨论和讲座,介绍英美文化的各个侧面内容,并可以对照汉语相应的文化内容,通过介绍、讨论、对比、分析等有意识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他们在外语学习中善于发现目的语文化的特点并乐于了解和学习目的语文化。
  3.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开展教学活动
  以事实为中心,必须就有关当地的文化等通过授课、讨论、照片、录像带、文献等,使当事人获得必要的知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原版的英文影片,因为影片的内容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某个侧面的缩影,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引导他们注意某些文化现象,注意了解和学习非语言交际的方法和手段。学习和了解文化知识仅仅靠有限的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一些英文报纸、杂志和英文原版小说,并促使他们在阅读时留心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教师也可以布置几个文化话题,让学生在课余通过因特网等各种媒体收集相关材料,然后开展讨论。
  4. 采取其他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不同的、可行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贯穿于整个外语教学的始终。
  (1)从当地文化的观点对一些文化现象的原因加以阐明,并指出因为行为方式不同而易带来误解,尤其要摆脱自文化中心的评价和判断;(2)树立正确文化观,要对当事者指出自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特征;之后,阐述当地文化的这些特征,从而使其了解在进行文化交流时所产生的文化上的差异;(3)修正认识上的偏差,将心理学的原理应用到跨文化的研究中。如利用赏与罚的心理学原理,使学习者更容易对当地文化的理解做出适当的修正。
  三、结语
  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的影响,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导入,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实际中正确地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是有限的,而文化内容却是无限的。同时教师作为学习者,要尽可能多地阅读西方的文化背景资料,如人文学科资料、百科全书以及各种词典,下功夫了解相关知识。对于各种文化现象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对于文化内涵要细心观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化修养,要能够凭借自己的语言文化功底作出准确的判断,灵活处理。
  
【参考文献】
  [1] Canale, M. & Swain, M. Fro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o Communicative Language Pedagogy. London: Longman, 1983.
  [2] Hinkel Eli. 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C].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3]毕继万.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J].中国外语,2005,(3).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文出版社,1988.
  [5]王振亚.社会文化测试分析[M].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6]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7]罗选民,余协斌.外语·翻译·文化[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7.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