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哲学>自然辩证法在我国的发展传播>正文

自然辩证法在我国的发展传播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中国哲学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奠基性著作之一。 它以当时自然科学的成果阐述和论证了他和马克思共同创立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重要范畴,并奠定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理论基础。 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二版序言》中讲的,"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 "  一、中文的《自然辩证法》翻译出版情况

  《 自然辩 证法 》 的从 1858 年开始 酝酿 .

  1873 年 2 月至 1876 年 5 月, 写了一些札记和 《导言》的大量片段。 1876 年 5 月至 1878 年 3 月,从事《反杜林论》的。 1878 年 5 月至 1883 年 3 月,继续《自然辩证法》的。 1883 年 3 月,由于马克思的逝世,恩格斯需要整理马克思《资本论》的手稿,不得不中断《自然辩证法》的。 恩格斯在病逝前,把他的这部未完成的著作手稿和相关资料分成四束。

  这部手稿后由当时的德国社会民主党保存,其领导人伯恩斯坦将其中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和《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两篇论文分别在《新时代》杂志 1896 年第 2 期和 1898 年《世界新历画报》年鉴发表。

  1924 年,苏联共产党(布)中央对《自然辩证法》手稿全部拍照。 1925 年《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恩格斯文库》第 2 卷,以德文和俄文对照形式在前苏联出版。 1930 年代《自然辩证法》一书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 14 卷出版。

  在我国,最早翻译出版的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单行本,由一远翻译,1928 年春潮书店出版。 《自然辩证法》一书的最早译本是杜畏之由 1925 年出版的德俄对照版本翻译的,1932 年8 月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

  1940 年 2 月,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在延安成立,该学会组织了一个自然辩证法研究小组,由会长徐特立指导,驻会干事于光远主持。 当时于光远还兼任延安中山图书馆主任,在中山图书馆举行了多次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座谈会。 为学习需要于光远从德文翻译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大部分文章,并将《总的计划草案》、《劳动在从猿到人演变过程中的作用》等在延安报刊上发表。

  1950 年,三联书店出版了郑易里翻译的 《自然辩证法》。

  于光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无论走到哪里,一直都把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原文和他的译稿放在身边。 20 世纪 50 年代初 ,于光远的清华同学曹葆华同志组建了中宣部编译处(为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的前身),于光远把他的《自然辩证法》译稿交给了他。 曹与谢宁以此为基础完成了全书的翻译工作,1955 年 2 月,曹葆华、于光远和谢宁翻译的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新译本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大量发行。 这一工作对推动我国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和研究起了很大作用。

  于光远同志一直认为重新译编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基础建设工作。1973 至1974 年他从农村干校回京后,对《自然辩证法》的译文从头到尾重新校译了一遍。1977 年他又请人再对照德译本和英译本作了校译。 然后根据恩格斯当时写的一个研究和计划对原译本的结构作了重新编排,补充了几则漏收的札记,并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自然辩证法研究室重新写了注释。 这一新编译的《自然辩证法》,1984 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二、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和宣传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和宣传。 20 世纪 30 年代,党领导的"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在上海、北平等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宣传活动,就指出"马克思主义已经证明是贯通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思想的唯一正确的基础". 它的成员艾思奇、廖庶谦、高士其等发表了许多有关自然辩证法的文章。

  1936 年在艾思奇 、廖庶谦等人的发起下,在上海成立了自然科学研究会,于光远、孙克定、钱保功、陈珪如等为其成员,这是我国第一个自然辩证法研究团体。

  1938 年,在延安成立了新哲学研究会,艾思奇为会长。 《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也成为重要的学习著作。

  1938 年,高士奇、陈康白、董纯才等自然科学家在边区国防科学社下成立了一个自然辩证法座谈会。

  1939 年,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成立,运用唯物辩证法于自然科学成为其讨论会上的重要议题。

  1940 年 2 月, 陕甘宁 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研究会组织了一个自然辩证法研究小组,徐特立任组长, 由驻会干事于光远主持学习座谈会,并系统地学习了《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

  1944 年,光远同志在延安大学讲授自然发展史课程。与此同时, 在晋察冀边区也成立了类似的组织。

  1938 年在重庆,由郭沫若发起成立了"学术研究会",其中有一个自然科学小组。

  1939 年,在哲学家潘梓年(时任 《新华日报》社社长)推动下,成立了重庆自然科学座谈会,《新华日报》开辟了一个"自然科学"副刊(后改为专页),发表一些有关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文章。 《读书月报》和《群众》杂志也刊登了许多这方面的文章。

  1945 年 7 月, 由自然科学座谈会成员发起,在重庆成立了"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出版了《科学新闻》月刊,编委多为自然科学座谈会成员。抗战胜利后,在上海出版了罗克汀的《自然科学讲话》、陈珪如的《自然辩证法》,还有沈志远等人的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知识分子中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社会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活动。 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学习社会发展史的重要读本。 《自然辩证法》成为科技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

  1950 年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任主席李四光在《自然科学》第一、二卷上发表文章,倡导自然科学工作者学习《自然辩证法》。 在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以李四光为首的学习委员会,指导和推动科技工作者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为适应学习需要,《新华月报》 陆续连载于光远等翻译的 《自然辩证法》中的一些文章。

  1955 年,《自然辩证法》新译本出版后,艾思奇发表《以辩证唯物主义武装自然科学---介绍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1955 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开设了"自然和自然发展史"的课程,由于光远、周培源、王竹溪、徐光宪、沈同等讲授。  三、形成为独立学科的"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独立学科,开始于 1956 年。 1956 年,制定全国 12年(1956 1967)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期间,于光远同志提出并主持制定自然辩证法 (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规划。 这一规划确立了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门类的学科性质、 研究内容、方法和意义, 并提出了这一学科的事业发展措施。

  这一规划的制定对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发展具有总结历史开辟未来的划时代意义。 它标志着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哲学,已经正式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在中国形成并迅速发展。特定的科学共同体的形成;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在大学里开设并培养专门人才;专业刊物的创办,以及建立专业学会,这些都是一个专门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本标志。

  1956 年 6 月, 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77年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组建了自然辩证法研究组 (文革前哲学所的各研究室均称为研究组),于光远任组长。同年 l0 月,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创办了《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杂志,于光远担任主编。也就是这一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招收自然辩证法专业研究生,于光远与冯定、汪子蒿一起任哲学导师,周培源、王竹溪、徐光宪、沈同为自然科学导师。

  1958 年,在中共中央党校举办了自然辩证法师资研究班。

  1962 年,于光远与龚育之为导师在北京大学和中科院哲学所招收自然辩证法专业研究生,并决定本科学哲学的研究生到自然科学各系接受系统培训,本科学自然科学的研究生去哲学系接收系统培训, 在我国开了跨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之先河。

  1962-1964 年先后招收了 13 名研究生。

  1960 年 8 月, 在于光远和李昌同志倡导下,中国科学院哲学所在哈尔滨召开了全国自然辩证法座谈会,这是全国第一次大规模的自然辩证法学术会议,有 130 多人参加、于光远与李昌、潘梓年一起主持会议。 会议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开辟了关于生产实践和技术发展的辩证法研究的新领域,会议的论文在《光明日报》发表后,引起毛泽东同志的关注并建议《红旗》杂志转载,从此开始,于光远同志积极推动开展技术辩证法的研究工作。

  1961 年 12 月,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龚育之的《关于自然科学发展规律的几个问题》。

  1964 年 8 月 24 日, 毛泽东同志邀周培源和于光远谈话,从日本物理学家坂田昌一的文章《关于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讲起(1963 年《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译载了这篇文章,毛泽东同志看了),谈了很长时间的自然辩证法问题。1965 年 5 月《红旗》杂志再次发表坂田文章并根据毛泽东谈话的精神写了编者按语。 于光远同志利用科技界和哲学界座谈坂田文章和编者按语的机会,进一步推动了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1965 年下半 年 , 于光远同志倡议并组织编写《自然界的辩证法发展》多卷本巨著,其中包括天体史、地球史、生物史、人类史、工业史、农业史、医药卫生史等七卷。 先后在大连、沈阳、上海、杭州等地召开编书研讨会, 并开始组织编译国外的有关资料。 这一基础性研究工作,由于文化大革命不幸夭折。

  在于光远同志的热心关怀和推动下,20 世纪60 年代,上海、广东、黑龙江先后成立了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哲学系等都设立了自然辩证法教研室。

  四、自然辩证法学科和事业的大发展

  文化大革命中我国的科学技术和自然辩证法学科遭受严重破坏和歪曲。 自然辩证法研究被迫中断。 1975 年,邓小平同志主持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整顿,胡耀邦同志主持中国科学院工作,于光远同志就在考虑如何恢复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工作。 他曾建议哲学所的自然辩证法组研究两个问题,一是科学是生产力,另一个题目是"必须用哲学指导自然科学的研究,但不是哲学代替自然科学". 他希望首先认真研究一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的论述。 他是想以此来抵制文化大革命中的极左思潮。

  1977 年 3 月 ,于光远同志倡议 ,中国科学院理论组、中国科协理论组和哲学研究所自然辩证法研究室在京联合召开了自然辩证法座谈会,在理论上进行拨乱反正,并就如何恢复和开展自然辩证法研究工作交流意见。

  1977 年 12 月至 1978 年 1 月,在全国科学技术规划会议期间,于光远同志倡议并主持召开了自然辩证法规划会议,作为全国科学技术规划会议的一个组成部分。 会上制定了《1978 年-1985 年自然辩证法规划纲要(草案)》,并把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史研究列入全国科学技术规划的第 13 个部分。

  就在规划会议期间, 于光远同志提出创办 《自然辩证法通信》小报的建议,以推动全国自然辩证法工作的开展并加强学术信息交流。 光远对如何办好小报提出具体意见, 并主持第一期的出版工作,只经过 l0 天的筹备,1978 年元月初创刊号就出版了。

  规划会议期间,于光远同志提议将文革前由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自然辩证法组主办的《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这一内部刊物,改为《自然辩证法通讯》正式出版发行,并在中国科学院成立《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从上海调李宝恒同志来京主持杂志社工作。 这一刊物 1979 年元月创刊,光远同志担任主编。

  规划会议期间,于光远与周培源、钱三强同志一起倡议成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并成立了筹委会。 并从中华医学会调钟林同志具体负责筹委会的工作。

  1978 年夏季,于光远同志倡议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筹委会主办,在北京召开了自然辩证法讲习会。23 位专家做了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专题报告。 来自全国各地的 1500 余人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有力地推动了自然辩证法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全国各地的展开,并使筹委会吸引和团结了一批哲学工作者和科学技术工作者。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座谈会。

  1981 年 10 月,在于光远同志的热心推动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 于光远当选为理事长,周培源、卢嘉锡、李昌、钱三强、钱学森、钟林为副理事长。

  为加强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基础理论建设,1982年上半年,于光远提出组织编撰《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的倡议和具体设想。 他担任编委会主任,组织了 200 多位自然辩证法专业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家参加编撰工作。 他提出编撰过程就是深入研究的过程,编撰必须以研究为基础,以编撰推动研究。 在编撰过程中,召开了一系列的学术研讨会,促进了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 1994 年,《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3〕1-7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破除封建迷信,反对伪科学,这是于光远同志反复强调的自然辩证法界应该承担起的重要社会职责。 他倡导大家重新认真学习恩格斯的《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 1981年 8 月 10 日于光远在全国科普报刊广播电视学术会上发表讲话,指出、耳朵认字、意念移物之类的所谓人体特异功能,不论从生理学和物理学来看,完全是荒诞不经的。 进行这些荒诞的宣传就意味着否认经过人类的历史长期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意味着抛弃科学唯物主义的原理,为早已不敢再公开宣扬的封建迷信复活开路。 他疾呼现在是停止这种反科学宣传的时候了。 于光远认为从哲学上对所谓人体特异功能的宣传进行批评,说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唯物论与经验论的对立,说明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必要,是我国哲学战线上一件重要的事情,应该把这件事做下去,把这件事做好。 从1981 年起,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推动了一批科学家和自然辩证法工作者对伪科学宣传进行了长达20 余年的斗争。 这些年来,有那么多的人受到过张洪堡、李洪志、王林等所谓大师的蒙骗,完全证实了恩格斯的话,"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 "〔4〕133-145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预言科学知识将呈现指数增长,和在物理学和化学等学科交界领域将成为新学科的生长点,科学技术的发展完全证实了恩格斯的预言。 于光远同志还积极倡导和支持与自然辩证法有紧密联系的新兴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工作。 从 1979 年开始,科学学、未来学、信息论、系统科学等在我国的兴起,都有自然辩证法工作者的参与和热情宣传。

  恩格斯揭露了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造成的污染后果, 并希望人们必须认识到人和自然界的一致。

  恩格斯在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论住宅问题》和《乌培河谷来信》等著作中,在揭露资本主义发展造成的工人苦难生活状况时,也暴露了当时工业发展造成了"污染的空气和含有毒素的水"在工厂附近和市郊蔓延的可怕状况,及这种污染如何损害了工人的健康,使工人生活状况日益恶化。 并警示人们不能容忍这种损害和剥夺工人生存条件的发展,改变工人阶级的非人生活状况,"真正的解决办法在于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进一步指出人们必须认识到人和自然界的一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 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 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 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惯常的行程的干预所引起的比较近和比较远的影响…,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 "〔1〕304-305中国的自然辩证法工作者遵循恩格斯的这些思想, 较早地注意到中国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翻译介绍了国外生态研究的情况,开展了生态哲学研究新领域。

  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中国的自然辩证法学科加强了与国外的科学技术哲学的学术交流,中国的自然辩证法研究还密切联系着中国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从这两方面不断拓展和丰富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内容。 现在它已形成一个包括自然观、科学论(科学观)、科学方法论、科学哲学、工程技术哲学、医学哲学、农业科学哲学、生态哲学和各门专门科学哲学问题、科学社会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等分支学科和领域的学科体系。

  我国的自然辩证法工作者, 积极参加国家、地区和部门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咨询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五、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派的特点

  1986 年,我的德国友人托马斯·海倍尔时任德中友协主席,邀请于光远和我一起赴联邦德国访问和讲学。 在法兰克福大学我们与哈贝马斯座谈,于光远向哈贝马斯介绍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情况。 他讲,自然辩证法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哲学。 它的研究对象和领域与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和科学社会学基本相同。 中国的自然辩证法研究有四大特点:

  1.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领域,我们是沿着恩格斯的著作《自然辩证法》开拓的方向进行研究的,因此我们把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称之为自然辩证法。2.它是开放的体系,我们的研究领域不断变化和扩展,开始是自然观、科学方法论和各门科学的哲学问题,后来我们又认为人工自然,即人类实践活动创造的技术、工业、农业,也应成为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对象; 我们还不断吸收西方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研究的成果,近年来,西方的科学哲学、德国的技术哲学也成为我们重要的研究领域。 3. 我们强调哲学家要与自然科学家结成联盟,共同合作研究,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就是我与物理学家周培源、 钱三强联合发起成立起来的。

  一批很有成就的著名科学家都是我们研究会的成员。 4. 我们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我们研究自然辩证法的学者积极参与国家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的研究,我一贯主张自然辩证法要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作用。哈贝马斯听了于光远的介绍, 深有感触地说,我很赞赏你们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派的工作,你们学派的第三和第四个特点,我们是不可能做到的。

  哈贝马斯使用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派一词,显然他是把科学技术哲学作为一个学科概念,又认识到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又有自己独具的特点。我想通常人们是这样理解学派一词的,科学学派,是具有相同的研究方向,或相同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的一群科学工作者,自发地聚集在开辟这一研究方向或建立这一理论和方法的权威科学家周围,共同从事科学研究活动而形成的有形的或无形的研究集体。

  中国的自然辩证法研究作为世界科学技术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确有其鲜明的特色,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于光远同志多年的勤奋工作是分不开的。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一直有一些学者提出建议,把自然辩证法改为科学技术哲学,于光远同志则一直坚持沿用历史形成的自然辩证法这一称谓,以保持它的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和历史形成的特色。

  1990 年 1 月,于光远 著文《一个哲学学派正在中国兴起》。 他写道:根据多年来形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中国存在一个哲学学派。 参加这个学派活动的哲学工作者是信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并且他们愿意站在自然辩证法的旗帜下,活动的范围也是以研究自然界的问题为主。〔5〕3-5于光远在这里谈到的这一学派与其他学派不同的两大特点。 一是将自然界这个物质存在的整体, 区分为天然的自然和社会的自然两个部分,这个学派从不轻视天然的自然的哲学研究,但它把对社会的自然的研究提高到了更重要的地位,而这种研究过去往往被哲学所忽视。 二是强调这个学派的工作不应该限于一般的、抽象的思维,而且要去作特殊的具体的研究,向着实践的方向前进,在实践中显示出这种研究的重要意义。

  于光远也谈到了这个学派的不足,那就是还没有系统表述这个学派基本思想的工作纲领,还缺少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有影响的著作,没有提出一些引人瞩目的观点同世界上某些哲学观点进行挑战。 这也是今后自然辩证法研究工作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 也正因为如此,于光远著文的题目定为"一个哲学学派正在中国兴起。 "于光远在这里阐述的两个特色,正是把自然辩证法与西方科学技术哲学进行比较而得出来的,光远所讲的不足,也是从国际学术交流的视角,对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提出的更高的目标。

  最后,我要说一下,于光远同志是学界公认的中国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奠基人,今年是他一百周年诞辰。 他毕生从事的自然辩证法的学术活动很好地体现着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的这些特色。 他的率先垂范,他的学术风格,也影响着后辈。 于光远不是书斋学者,他是在祖国危难之时投身革命并经历战火洗礼的革命家,他的学术研究是革命事业的组成部分,他把学者和革命家的品格融于一身。 他把不断探求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视为自己的生命。 他常常自称他是死不改悔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始终坚持沿着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开辟的方向进行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工作。

  他强调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勤奋好学的人,知识之渊博是学界无不钦佩的。 他经历过清华大学物理系严格的自然科学训练,后来的学术活动是游刃于哲学和经济学之间,他有极敏锐的学术触角,善于发现和捕捉新学科的生长点,他积极倡导和热心扶植新学科的发展和跨学科研究,他不断提出新的课题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他说自然辩证法是在哲学、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边缘活动的。 边缘地区容易形成"不管"的局面。 他强调有一些边缘领域,大家都要关心,与其做缩手派,不如做伸手派。 如果一个领域大家都不去做,就空白起来,不如大家都去做,在那个领域中握手,携手前进,我看比大家都不伸手要好,要发挥更多的积极性。 他强调我们的研究工作是发展的、变化的,研究的范围是会发生变化的,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工作范围的开阔。

  于光远强调建立和加强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的联盟。 他本人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他为人谦和、虚怀若谷,特别善于团结各界的专家学人,许多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和自然科学家都是于光远亲密的朋友。 于光远以其高尚的人品和人格魅力吸引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参加到自然辩证法研究工作中来。

  1956 年制定自然辩证法规划,1977 年自然辩证法规划会议,《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的编撰工作,都是于光远亲自邀集了一大批最杰出的自然科学家与专业自然辩证法工作者共同完成的。

  在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方面,于光远强调我们自然辩证法工作者要运用我们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哲学知识,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哲学,自然辩证法本身是学术、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者来说,则可以看作工具,当作武器。 这种工具就是通过它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通过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和应用技术的作用来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作用。 我们自然辩证法工作者要自觉地去发挥这种作用,要善于把工农业生产实践中的问题抽象上升为理论研究的课题,善于从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需求中发现学科发展的新的生长点,并进一步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乃至新学科。

  参考文献:  〔1〕 恩格斯。于光远等译编。自然辩证法[M].人民出版社,1984.  〔2〕 龚育之。科学与人文的交融(下)[M]. 科学出版社,2013.  〔3〕 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4〕 于光远。 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 科学出版社,2013.  〔5〕 于光远。一个哲学学派正在中国兴起[M].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