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心理学>拖延的成因、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正文

拖延的成因、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心理学

  

  拖延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在以成功为导向的、充满竞争和时间压力的社会里,拖延行为已经成为个体在执行任务和决策时不断推迟的问题行为,并与高压力,健康问题存在显着相关。因此探明延迟的影响机制,通过有效的策略克服拖延行为的不利影响,有利于提高个体的生存发展效率。

  一、拖延的概念    拖延 ( Procrastination) 源于拉丁文,代表 “将事情放到明天去做”.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不同的研究发法,对拖延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Steel ( 2007) 对拖延的概念与性质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他将拖延定义为: “在可预见到行动会因推迟而变糟之前自愿推迟开始或完成某一计划好的行动”[1].    二、拖延的成因与影响因素    拖延行为既有客观行为因素,也有明知会有消极后果而难以遵循最初意愿的非理性认知,同时还往往伴有焦虑、抑郁等消极的情绪体验。

  涉及到生理,心理以及情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 一) 生理因素    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让研究者逐步认识到生物上的因素会导致拖延行为,如注意力缺失、执行障碍、季节性情绪紊乱、抑郁症、强迫症、慢性紧张、失眠等,很可能会跟拖延有密切关系。Arvey 等人在2003 年调查了在同一家庭中抚养的男性双生子 ( 包括 118 对同卵双生子和 93 对异卵双生子) 的拖延相关状况,结果显示同卵双生子间、异卵双生子间的拖延程度呈显着相关。同时拖延常常与缺乏自控力相联系,研究表明,自控力和人的前额皮质有关。因此,研究者在对拖延者进行干预时,应首先考虑到生理因素对拖延的影响,注意甄别拖延者是否同时患有注意力缺失紊乱、执行障碍、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或者睡眠、甲状腺等方面的生理性疾病。

  ( 二) 心理因素    拖延行为的心理因素是研究者们重点关注的方面,对拖延行为的心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格,动机,自我效能感等方面。[2]

  由于人格的复杂性,不同的人格理论从不同方面来研究人格与拖延的关系,得出了不同的研究结果。人格的五因素理论认为,拖延与五大人格中的责任感之间呈现出显着负相关,其次是与神经质正相关。而人格的三因素理论则认为拖延和外向性,神经质存在显着相关,高低水平的神经质人群都存在较高的拖延行为。表明了人格与拖延行为的密切相关关系。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对拖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自我设阻,惧怕失败与完美主义倾向方面。自我设阻能为拖延者对可能到来的失败威胁而事先设定障碍,从而达到自我保护或自我提升的目的。而惧怕失败可认为是拖延者逃避工作的重要的拖延动机,个体因不愿意面对行为所带来的负面结果而选择拖延。完美主义倾向则表现为迫切的希望自己将事情做得完美至极,从而在行动开始之前,会做很多自认为完美且必要的准备,并为之后的拖延行为寻找借口。这些对行为的不同的拖延动机是导致拖延发生的重要原因。

  导致拖延的另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是自我效能感的缺失,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反映了人们对自己能否取得所期待的结果的一种信念。低自我效能感会降低个体对成功的期望、损害动机,最终妨碍任务的启动 ( 即拖延) 及坚持性,从而造成拖延行为。

  ( 三) 情境因素    情境因素包含有直接的诱因,他人的影响,也有宏观的社会因素。

  直接诱因包括任务的性质本身,个体对任务的喜好程度往往能有力地预测拖延行为的发生,研究发现,导致任务厌恶的每一个因素 ( 乏味、难度) 均与拖延行为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可见,任务本身比较枯燥困难而且个体对此缺乏兴趣,可能会导致更多的拖延行为。

  他人的影响主要是来自家庭,学习及权威者的模仿,通过拖延者本人的认知起作用。研究发现,家庭教养方式能显着影响个体拖延行为的发生,由于小孩处于认知能力的发展阶段。家长表现出的拖延行为通过日常生活的影响其子女,造成成年孩子的日常生活的拖延。

  社会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社会拖延的影响,研究发现拖延者的拖延行为与完成任务所受的时间压力和来自外界的娱乐方面的诱惑有关。随着现代社会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人们来自外界的诱惑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了现在社会中的拖延风气从而影响个体的拖延。

  三、拖延的干预策略    ( 一) 心理干预策略    大量研究表明,对拖延的不正确的认知改变或重组能有效的干预拖延行为。由拖延所带来的短暂欢乐或在最后期限完成任务所带来的刺激能使个体形成一种不正确的认知观念,转变其认知观念能让个体意识到拖延的危害和沉重代价,同时拖延者更应该理性分析 “拖延”和 “立即行动”的长远利弊,建立忍耐力,注重长远目标,明白及时完成任务的重要性。那些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应该抛弃那种绝对化的思维,那些畏难心理的个体应该抛弃自己无能自卑的念头,相信对完成任务这种事情的评价并不代表对个人的评价,抛弃那些 “必须”、 “一定要”等词语,尽量在认知上变得理性,有清晰的自我概念,相信自己,在对待任务的情绪上变得积极,通过交互抑制的方法忍耐对任务的不喜欢,设想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培养时间观念,克服自身的懒散惰性,从态度和思想上战胜拖拖延。

  ( 二) 行为干预策略    首先意志力锻炼,意志力与拖延行为密切相关,由于意志力本身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在某些事上消耗后,会影响在其他事情上的意志力,但可以经由锻炼而提高 “容量”; 充足的能量会让前额皮质更好地发挥作用。平时有充足的睡眠和日常锻炼,保证精力与营养,把容易拖的事情安排在精力充沛的时段,从而有效的控制拖延。

  其次加强时间管理,将任务分化成简单具有直接操作性任务。把头脑中的各种任务记录下来,制定严格的时间管理与操作计划。这样就可以不用焦虑于各种需要完成的事情,而集中精力于正在完成的事情,使拖延者一步步完成任务,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

  最后,目标管理。拖延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目标不清或者没有明确的目标,通过目标管理明确目标,使任务清晰化,有效地指导拖延者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韩冬冬 . 拖延行为的质性研究 [J]; 南京师范大学; 2012.  [2] 王曼,张庆林。 拖延行为的研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 11 ( 52) : 10628 - 31.  [3] 张燕,谨朝霞。 大学生学业拖延及其干预 [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9; ( 6) : 39 -41.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