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历史发展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从1987年正式实施到现在已有 18年,参考人数也由最初几万人发展到如今500万人左右,它成为了世界最大规模的考试之一。由于其发展历史较长,受试群体与参与高校多,考试过关与否又往往成为许多地方录用人才的“门坎”,因此英语四、六级考试受到高校、学生和社会的普遍关注。课程标准的变化最能体现我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发展历程,分析《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发现我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经历了三大阶段性变化:
第一阶段是1985年至1998年。1985年教育部发布了改革开放后第一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它要求教学以阅读为主,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需求。80年代初,随着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人们认识到英语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英语教学受到了各级各类学校的高度重视。为解决学英语“不能看懂”的迫切问题,在当时提出重视阅读的英语教学思路是可以理解的,它也是根据先期调研得出的。早在 1982年,当时的国家教委就成立了“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组”。它经过两年的社会需要调查和中学生英语水平调查,确定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又在应用语言学理论指导下,通过调查研究确定了词汇表、结构表、功能意念表和微技能表,具体地规定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并把《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整个大学英语课程分为六级,每级都用定量指标加以具体化。所以这一阶段不仅出台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而且为当时和今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组织结构、教学、考试实施等方面做好了奠基工作。
第二阶段是1999年至2002年。针对第一阶段暴露出的教学问题等,1999年教学大纲在强调继续重视“阅读”的同时,提出了“读写译并举,兼顾听说”的教学路子。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首次把“听说”提到了较为重要的地位。
第三阶段是2003年至现在。2003年3月,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计划,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列入到首批启动的项目中。特别是在2004年 2月18日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确定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是2004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改革内容包括逐步向计算机考试方式过渡,开发和建立我国自己的大型题库,最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英语测试体系。”大学英语改革的核心就是彻底改变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长期存在的“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现象,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大学英语改革目的,同时将180所高校列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首批试验校。
简单地说,以上三阶段的变化可以认为是由最开始的“语法为主”改为“阅读为主”,再转变为现在的“听说为主”。这样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前我国英语教育界越来越重视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也是世界英语教学理论研究与发展的结果。
为了吸引更多的高校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早在 1986年末就开始筹备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标准化考试,并于1987年正式实施。教育部在1985年批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通知中指出:“《大纲》确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反映了当前国家对高等专业人才外语方面的要求,是我委今后检查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依据”,同时通知还指出:“重点院校一般应达到基础阶段四级教学要求,非重点院校应达到的级别由各校自定”。而“凡执行本大纲的学校,教育部将……对结束四、六级学习的学生进行统一的标准测试”。在执行《大纲》的过程中,为更好地服务参加考试的高校,提高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曾与“英国文化委员会”合作,进行了为期3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效度研究”课题研究,检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信度与效度。由于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越来越多的高校根据教育部的“通知”精神,参加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四、六级考试结果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现在年参考规模人数达900万人次左右的规模。
二、英语四、六级考试现存的问题
<> 作为规模大,参与高校多的英语四、六级考试,在十几年的发展中,为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功不可没。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开放,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英语的作用会更凸现,英语考级将更受欢迎。然而,现实的英语四、六级考试却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甚至有人提出了“取消论”。如北京外国语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刘润清教授认为,四、六级考试最好的出路是彻底废除;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孙绍振教授更是认为“四、六级制度是摧毁中国素质教育的一把利剑”。需求与现状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从我们于2003年在1所重点大学和2所一般本科院校的随机发放的问卷统计(见表1)和对相关文献的分析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集中于:
<>表1 调查问卷发放、回收情况统计表
<>发、收问卷的高校类型
<>发放问卷份
<>回收的有效问卷份
<>某一重点大学
<>106
<>102
<>一般本科院校A
<>50
<>48
<>一般本科院校B
<>52
<>50
<>合计
<>208
<>200
<> 1.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综合素质是一个学生知识与能力的集中反映,是一个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它的获得有赖于整个知识与能力系统的协调发展。在《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对各种非英语专业的高级人才而言,英语只是他们获取专业知识和发展能力必须的工具,专业才是他们的“本”。因此,大学生无疑应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专业学习上。但从问卷统计结果来看,却大量存在“舍本求末”的现象。
<>表2 学生学习时间分配
<>问 卷 题 目 及 选 择 项
<>最多答项%
<>你认为学习时间花得最多的课程是?
A.专业课 B.外语 C.计算机 D.其他
<>B:90
<>你每天平均花在外语学习上的时间是?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3小时以上
<>C:75
<>你在休息时间时预习和复习功课最多的课程是?
A.专业课 B.外语 C.计算机 D.其他
<>B:80
<>你在休息时间预习和复习外语的平均时间是?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3小时以上
<>B:80
<> 从表2中不难看出,多数学生认为在校学习以及课后预习、复习花费时间最多的课程不是专业课,而是外语;“平均花费学习外语”以及“利用休息时间学习外语”时间方面,最多的也是外语。在访谈中,许多学生一再强调他们每天的学习时间有一半以上用于外语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的组织安排上,英语课一般安排在第一、二学年,共四学期;每学期的周学时一般为4,2年4个学期共200多学时。其学习时间的长短、周学时数以及总学时数,是其他任何一门课程也不能达到的。甚至一些学校在不断挤压和削减专业课和其他课的同时,而英语课却在不断膨胀。“特别是非重点院校中英语基础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把课余时间全用来突击外语,甚至在上政治课和上其它课时也偷偷地搞外语。学校在安排教学时,往往把其它课程的教学时数一减再减,而外语课时却明里暗里一加再加,远远超过合理的学时。”
由于学时数分配极不合理,英语学习时间过多过长,而其他课程的学习时间不能保障,这制约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难免成为“空中楼阁”。
2.演变成高校最为典型的应试教育
如果说应试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已成为“老鼠过街”,而在高等教育中还有生存土壤的话,那么应试教育在高校最突出的表现可以认为是英语四、六级考试。问卷统
<>表3 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
<>问 卷 题 目 及 选 择 项
<>最多答项%
<>你认为大学最能反映应试教育的课程是?
A.专业课 B.英语 C.电脑 D.其他
<>B:95
<>你最担心不及格的课程是?
A.英语 B.电脑 C.专业课 D.其他
<>A:70
<>你认为花时最多而效果最差的课程是?
A.专业课 B.电脑 C.英语 D.其他
<>C:80
<>你对英语学习效果最不满意的是?
A.不能阅读 B.不懂语法 C.不会 D.不会听说
<>D:90
<>你对英语教师的教学满意吗?
A.非常满意 B.满意 C.不满意 D.非常不满意
<>C:45
<>你最希望英语老师教学需要改进的是?
A.教学技术 B.课程准备 C.教学方法 D.其他
<>C:75
<>你对四六级考试与学位证书挂钩的看法?
A.保持 B.有步骤改进 C.无所谓 D.立即取消
<>D:45
与我们的问卷结果一致的研究结果也很多,“面对试卷,英语成绩是高分;面对外国朋友,依然无法沟通”的学生比比皆是。学生则整天泡在应试技巧和模拟试题中,未能掌握学习语言的基本内容和实际运用语言的基本能力,而是让大量分割和毫无联系的知识充斥大脑。与此同时,对英语教师的教学不满意的学生大有人在,“我们做过一项调查,高校中有70%的教师对大学英语教学不满意。”在课堂上,一些教师重点以讲应试策略和方法为主,大搞题海战术,而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领悟大纲、钻研教材,系统扎实地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上。这种针对四、六级考试的“你考什么,我教什么”,学生也变成“你考什么,我学什么”现象处处可见,英语教育的应试目的愈演愈烈。
3.与大学英语教学或学位证书直接挂钩
虽然教育部所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从没规定要求所有院校都要参加全国英语教学统一考试,只说明“凡执行本大纲的学校,教育部将……对结束四、六级学习的学生进行统一的标准测试”,“重点院校一般应达到基础阶段四级教学要求,非重点院校应达到的级别由高校自定。”但由于我国高校没有统一的英语水平测试,如果要比较英语教学效果,绝大多数高校选择了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衡量本校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同时,在教育部组织的决定院校生死存亡的办学合格评估中,英语四、六级过关率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在这特殊背景下,高校的教学管理不可避免地将大学英语教学与四、六级考试挂钩。甚至为了提高院校四、六级考试的过关率,异常强化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从1987年开始,国内的许多高校“自愿”将四、六级考试与学位证挂钩,普遍存在“本科生若无四级证书,研究生若通不过六级,则意味着无法拿到学位证,不能正常毕业”的情况。
总之,高校课程结构的问题,影响到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而视英语教学为四、六级考试的错误目标定位,以及将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与学生的学位挂钩的做法,变本加厉地造成了高校英语教学的应试性,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思考
从目的上看,大学四、六级考试与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是一致的。只有切实贯彻大学英语课程的目的,才会提高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水平。针对当前四、六级考试存在的问题,我们的改革思路是:
1.重建高校课程结构,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课程结构包括了课程设置的门类及目标、时限等。良好的课程结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学生综合素质出发,通盘考虑整个课程结构是教育教学的基础工程。它要求我们如何确定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并提出相应的课程目标。仅就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课程结构来说,“听说读写”四项目标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切实体现?特别是怎样才能纠正过去忽视“听说”的问题?除了调整“听说读写”之间的课程比例及其学时外,利用课程目标的导向作用也非常重要。如纠正目前四、六级考试重点测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识别能力,转而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具体而言,可在四、六级考试中设置听力最低分数线以及进行口语测试等措施,在具体教学中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突出“听说”能力为主强调语言的运用能力,让学生适应社会对语言交际能力的需要,真正终结“聋哑英语”。通过课程结构的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强化过程评价,促使英语教学向素质教育转变
从教育评价的角度看,注重教学结果的评价可以看出是终结性评价,而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是形成性评价。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评价系统中它属终结性评价,虽然它有助于教育行政人员的教学决策和教师获得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但对于学生来说,却往往意味着一个学习阶段的结束,不能及时地反映出自己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步调。同时,终结性评价具有滞后性,学生在评价不合格时,往往只针对评价本身再进行备考,而不愿意将精力放在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上。其结果往往许多学生屡试不过,既浪费了精力,又挫损了信心,成为英语学习上的不断失败者。因此,要真正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克服学习上的障碍,注重形成性评价是必须的,即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在教学中不断给学生反馈信息,找到学生在听说读写中某一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形成性评价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单元之间进行的,它通过经常对学习者的学习状态进行检测评价,使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改进措施,并结合平时教学进行单元测验,课堂考评,从而根据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能力的要求进行短文、快速阅读等方面的训练。”这要求我们将平常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和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终结性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作用,有效地实现英语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以素质提高为中心学习英语。
3.高校加强自律,合理利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
从教育部所颁布的有关文件规定来看,并没有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学生的学位获得挂钩,而且教育部委托具体工作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更无权强行要求所有院校必须进行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统一考试。因此,一些高校制订的仅以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就决定学生可否获得学位的所谓一票否决制做法,是有违国家的有关学位证书获得的法律规定。高校必须自律,一切善良的动机和行为的出发点都不能逾越法律的规定。高校应合理利用考试的结果,反思英语教学中在教学、管理和学习的每一环节,并进一步分析它们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如以学生的学习为例,是学生英语的方法、技巧,时间量,还是学生在听说读写某一方面,或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非认知因素存在问题。只有找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提高我国英语教学的水平,实现设置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初衷。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使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英语
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在于:一是增强趣味性。它能把声音和图文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传达清晰、信息量大、教学内容丰富、生动形象、便于理解等,对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弥补了大班上课只听教师讲授的单调枯燥的缺点。二是具有省时多效的优势。目前全国各高校英语师资普遍严重匮乏,近年的扩招更使这种现象雪上加霜。据统计,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约有2000万人左右,英语教师却不到10万人。师生比至少为1∶100。利用多媒体,它方便老师备课、上课。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因材施教地教育学生。三是方便学生学习。学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接受能力快慢不等、各层次学生需求量不同。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既可方便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课后调出有些老师上课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省略的东西,把有些过难或过易的省略,在内容上另行补充。又可方便成绩中、下游的学生课后反复调看上课内容,巩固所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强化某一方面的能力训练。又如,在教学软件上安装先进的语音识别系统,电脑完全可以判定学生的发音以及语法是否标准。而且,还可以避免学生不好意思开口的“哑巴”英语的尴尬。对于任何没有听懂的内容,学生都可以反复练习,直至完全掌握。
5.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四、六级效果
无论是平常英语教学还是四、六级考试,二者的目标都是统一在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素质。但是如果教师缺少良好的素质,实现其目标只能是纸上谈兵。提高英语教师素质的方式有很多,如新教师的甄别与遴选,教师的继续教育、教育科研、参加学术会议、上观摩课等。除了这些传统的方法,借鉴基础教育中利用出版社的资源来提高教师的做法是有现实意义的。在基础教育中,地方或学校使用某出版社的教材,出版社必须提供“售后”服务,即对教师培训,其方式有专家讲座、教师示范、教学研讨、以及针对同一教学内容提供不同教学范式的软件等;其时间有3—6月的长期研讨,也有10天左右的短期培训等。目前,我国大学英语采用的教材有四家,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新时代交互英语”教学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学体验英语”教学系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系统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理念大学英语”教学系统。各高校在选择教材时完全可以要求出版社改变现在的单一专家讲座,且时间短的培训方式,促成出版社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吸引“消费者”。借此,通过多种方式来提升英语教师的素质,进而促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真正提高。